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家長和老師都會教育孩子,一不能罵人、而不能打架,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矛盾和衝突。因為罵人和大家都是不禮貌、不文雅的行為。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一旦在某件事情上觸犯了自己的底線,在一時衝動之下就很容易口吐蓮花。

生活在市井之中的老百姓,由於文化層次較低、道德水平較差,被激怒之後就會汙言穢語不堪入耳;

而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算是罵人都不會帶髒字,有文化的人才能聽懂!他們把指桑罵槐發揮到了極點,即使把你罵的狗血淋頭,你還沒法還手。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第一、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是孔子比較得意的弟子,由於他說起話來言辭美好、娓娓動聽,所以孔子在最開始的時候,認為宰予一定是有出息的人。

可是不久宰予便暴露出了懶惰的毛病,孔子為了表達心中憤怒和失望,才將他比喻成腐爛的木頭和糞土,全句沒有一句言辭激烈的髒話,但卻罵的宰予無地自容。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第二、老而不死,是為賊也

這句話同樣是孔子說的一句髒話,但對象卻變成了孔子故人原壤。《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見到故人原壤時,原壤卻叉開雙腿坐著,這種形象讓孔子十分反感。

於是孔子罵他:“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便用手杖不停地敲擊他的小腿,後來這句話指那些老而無德的人。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第三、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從表面上看來這句話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髒話,它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句話大意為,女子與小人都很難培養自己的浩然正氣,所以待他們相處時要懂得把握分寸和距離。

在現代社會中,這句話被當做對女性的歧視與嘲諷。但實際上孔子想要表達的並非此意,只不過是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反覆拿出來說事而已,才導致現在這種結果。

但凡是有一點文化底蘊的人,不會拿這句話就諷刺女性。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第四、井蛙不可語於海者,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

此句出自《莊子集釋》卷六下《莊子·外篇·秋水》,意思是對井裡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於海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侷限;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

後來人們經常用這句話,去嘲諷那些明明自身的眼界不高,亦或是境界偏低的人,卻總是裝作一副什麼都清楚的模樣。

這樣的人根本不必與他們爭論,畢竟和井底之蛙說大海,亦或是夏蟲說冰雪,都是一件徒勞無功的事情。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第五、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這句話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思是老鼠尚且還有皮,而人早已失去了禮儀,人一旦沒有了禮儀,那麼和一個死人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指的是人不僅應該知道廉恥,更重要的是還要講禮義。如果用這句詩文去罵人,簡直可以讓人無地自容。

第六、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兩句詩文出自五代時期的女詩人,花蕊夫人創作的《述國亡詩》,全詩為:“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一個是男兒!”。

後蜀國的君王,在城樓上豎起白旗,而女詩人則被封鎖在了冷清的行宮裡。望著眼前身著鎧甲的將士,這些人中竟沒有一個是守衛國家的男子!

歷史上損人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花蕊夫人費氏青城人,因才貌雙全得幸於後蜀主孟昶,拜貴妃,後來孟蜀亡國後被擄入宋,並在宋太祖的邀請下作此詩歌。這首詩諷刺的是孟蜀國的男人,竟然沒有一個人有男兒氣概。

結 語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以口誅筆伐見長,古代文人他們既可以出口成章,也可以在一怒之下罵人不帶髒字,不妨學學老祖宗的語言哲學。

這其實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來,古代文人的文學素養和個人修養。雖然自己不能像市井之民一樣汙言穢語,但是卻可以用文采去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