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利國:漢江之韻

師利國:漢江之韻

近幾年,我走遍了1500多公里漢江,對漢江流域有了更深的理解。豪邁的漢江面積遼闊,資源豐富,景色宜人,文化底韻厚重,中華醫藥寶庫,祖國的糧倉,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生長在漢江流域上游,對漢江有著深厚的情感。有時獨自一人能在江邊靜坐很長時間,回憶歷史書中記載和描寫漢江流域古戰場畫面,欣賞風景如畫變幻無窮的江面,觀察四季不同別有一番滋味的江風,領略漢江兩岸魔幻般色彩斑斕的變化,什麼疲倦、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帶給你的是無限遐想。勤勞的漢水人民因漢水把家園打造的更加美麗。雖然已經看不到漢江河畔縴夫的風彩,聽不到船工號子旋律高亢的吼聲。但我的腦海中這種畫面,是那麼的鏗鏘有力,是那麼的回味無窮。

漢江又名漢水,是長江最長的支流,它發源於陝西西南秦嶺,在武漢龍王廟匯入長江。漢水源頭離十堰400公里,因全程高速,我用了近五個小時開車到漢中,我先後到城固縣、勉縣、寧強縣。這裡的漢江水面不大,水流量沒有下游壯觀。但漢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漢高祖劉邦以漢為基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逐鹿中原,完成統一大業。古漢臺、拜將臺、褒斜棧道舊址仍在。當地老百姓,人人都會講一段當年的歷史故事。劉邦、張良、韓信、蕭何等,已經深深的刻畫在腦海中。當地政府也在努力打造“漢”文化,無論是街道還是廣場商場,都和″漢”字有關。我還專程到中國第一位西行使者張騫故里、漢江源頭城固縣博物館參觀,這裡完整的記錄了這位“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豐功偉績。

師利國:漢江之韻

師利國:漢江之韻

師利國:漢江之韻

為了更好的領略漢江流域風光,離開漢中我沒有走高速,而是走國道,順漢江而下到陝西省安康市,這裡東面連楚,川鄂為鄰,漢江流急,兩岸山清,群山毗連,叢巒疊嶺,有秦巴風光,漢水風情之韻律。晚上我留宿在旬陽縣,我的一位62歲侄子師貞東家人熱情接待,安排在河源賓館,並介紹了旬陽風土人情及漢江文化。漢江河穿城而過,當地政府把漢江河兩岸進行美化,尤其是談到旬陽自然形成的太極圖案滔滔不絕,當地稱為“中華太極城”。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二天上午侄子一家人開車,帶我到觀景臺俯視太極圖,真是巧奪天工,勘稱神奇美麗漂亮,回賓館後腦海中總是浮現太極圖案。下午我又開車到觀景臺領略太極圖案韻味,到實地察看這神奇的圖案,一路上我讚歎不已,這裡經歷了多少洪水衝擊和洗刷,但沒有絲毫掩埋和沖毀太極圖案原貌。聽當地人介紹,航拍此景更加漂亮,我從不同角度不同地方,想和太極圖案合個影留個紀念,可沒有理想位置,近了看不清圖案,遠了似乎有些模糊。回十堰後給朋友講這個遺憾,他們講必須是專業人員,專業設備,晴朗的天空,否則完不成此作品。看來下次再去時,一定要彌補這個缺憾。

師利國:漢江之韻

師利國:漢江之韻

旬陽下游白河,縣城建在漢江兩岸,這裡除了寬敞的漢江河都是大山,所有房屋都依山傍水。這裡歷史上因水運而發達,十分繁華。老縣城的規劃因山勢而建,目前保存下來的都成了旅遊景點,我把車停放在山上,步行到漢江周邊看看古城,參觀縣船舶博物館,古建築,古街道,古樹,古井,古廟,此情此景似乎回到了過去。弟弟師家洪介紹,夜晚在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下更有看點。

離白河縣城就到了十堰境內,十堰因車而建,也是因車而興,過去的小山溝,如今已是繁華的城市。境內漢江長約200公里,這裡有世界文化遺產道教武當山,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丹江口(被譽為水都,中華水井),鄖陽區青龍山恐龍化石群,女媧補天聖地竹山,竹溪楚長城遺址,鄖西“七夕天河風景區”,房縣詩經文化街,十堰綠松石佔世界產量60%以上。寫漢江不能不寫漢江最大支流堵河,全長354公里。神農架大九湖是堵河南源上游,西源是陝西鎮坪,兩條河流在竹山上庸匯合,流入黃龍到漢江。堵河流域竹山境內有一個“三盛”莊園,佔地100餘畝,數百間青磚青瓦的房屋,四十八個大天井。清代修頤和園,莊主王氏組織人力,從堵河、漢江、長江,歷經千辛萬苦運楠木進貢朝庭,甚得慈禧歡心,遂親筆題書王三盛匾額相賜,意為人盛,地盛,財盛。充分顯示鄂西北人勤勞樸實。

漢江河流貫穿鄖陽區,把美麗的鄖陽裝扮的更加絢麗多姿。記得在我1993年轉業這一年,一天下午出差到鄖陽(當時叫鄖縣),開車到漢江河邊,人車都要坐渡船,我足足等了一個半小時,因為漢江河根本沒有架橋,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1994年鄖陽漢江公路大橋通車,後來又有四座跨江大橋陸續通車。漢江兩岸景觀設計新穎,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地方。丹江口是漢江最長的支流,是漢江上游的底端,也是中游的起點。漢江水面及流量因堵河、丹江口而寬敞流量增大。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一江清水送北京從這裡開始。為確保水質,漢江上游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十堰18萬人背井離鄉移民到外地,關停企業329家,搬遷企業100多家,淹沒面積160平方公里,每年配套支出15億用於生態保護和水汙染防治工程建設。清澈的丹江口水可以直接飲用。凡飲用丹江口水的請放心,十堰400多萬人民,一定守好這口井。

師利國:漢江之韻

四十五年前我路過襄陽,當時的漢江河除船上有燈光外,沒有亮光。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城市建設發展突飛猛進。現在的襄陽漢江水面光影流連,兩岸建築霓虹閃爍,絢麗多彩。已經成為漢江流域中心城市,也是漢江流域最大的城市,以漢江河水為載體,打造古城風貌。每次到襄陽都有新變化,不知大家有這種感覺沒有?凡是有江河穿城而過,這個城市就有看點,城市味道就更濃,城市檔次就提高,韻味就十足。鍾祥市是一個魚米之鄉的好地方,平靜的漢江河從這裡流淌。三年前我去此地遊玩,朋友給我推薦莫愁湖,明顯陵看看,我說先去看漢江,他說你生長在漢江,有什麼好看的,漢江上下沒什麼區別。其實不然,漢江雖然很長,也都是流水的河,我認為因地域的差異而各有特色,鍾祥屬於漢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線,這裡河谷較寬,沙灘多,水流平緩,清澈度顯然沒有上游好。

我先後十幾次到漢口龍王廟,觀漢江與長江交匯點,第一次是1979年夏天,近幾年去的就多了,我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去欣賞這一美景。其實兩江交匯處可以觀察兩江上游天氣變化,交匯點水的清晰度不同,有時也可溶為一體,但絕大多數漢江水要比長江水清澈。漢口漢江兩岸治理的十分漂亮,給古老的漢口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江灘已經成為亮麗的風景線。

這條穿越歷史的漢江,帶著深厚的文化沉澱,從雲霧繚繞的秦嶺源源不斷的地流向長江,養育著漢江流域千千萬萬的兒女。看不夠的自然景觀,說不完的名人志士,敘不完的民間故事,尋不完的歷史文物,寫不完的人間情感,數不清的宏大建築。偉大的江河漢江,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師利國:漢江之韻

師利國:漢江之韻

2020.10.27十堰

☆ 作者簡介:師利國,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轉業回湖北十堰。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曹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