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明史,如果按史學界的標準來算,到今天已經有37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書法史如果從甲骨文的成熟時期算起,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如果從中國書法史上選出一個人,能夠代表中國書法的話,這個人一定會是王羲之,而如果從中國文化史上,選出一個人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話,那麼這個人必定會是蘇東坡。
蘇東坡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學問,他一生的際遇,他留給後人的詩詞文章以及書法作品,無一是中國文化史上上傑作,尤其是他的書法,更可謂是後無來者的存在。
在蘇東坡眾多的傳世作品當中,比較為世人所知的,乃是他的《黃州寒食詩帖》,此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與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齊名。
這篇《寒食帖》乃是蘇東坡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轉折“烏臺詩案”,在生死線上垂死掙扎之後,被貶黃州的第三年的作品。在一個悽風苦雨的寒食節當中,蘇東坡提筆寫下了這件千古神品《寒食帖》,然而寒食帖據考證乃是多次書寫才完成的作品。
而真正能代表蘇東坡書法最高水平的乃是他58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李白仙詩卷》。
這一年是宋神宗元祐八年,這一年蘇東坡58歲,是他去世的前六年,在蘇東坡晚年的時候,他徹悟人生,人生境界以及人格修養和學問高度已經是他人生中的最佳狀態,而這時候他的書法,更是入神坐照的境界。
這一年他寫下了這件著名的《李白仙詩卷》。這件作品乃是蘇東坡抄寫的李白的兩首詩,這兩首詩較為罕見,乃是《李太白全集》當中不曾收錄的作品。
蘇東坡曾經自言自己的書法: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這是一種人書合一的境界,寫字一任自然,而在這自然的書寫當中,往往是“無意佳乃佳”,將自己的全部學養與性情揮灑在筆端,這也就是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的:“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一筆一畫,皆有情致。美得不可方物!
這也是蘇東坡書法的魅力,也是為什麼他是“宋四家”中書法內涵最為豐富的人。
關於這件《李白仙詩卷》,後人最恰當的評價為:
“頌太白此語,則人間無詩;觀東坡此筆,則人間無字。”
意思是看了李白這兩首詩,則再也看不進去其它人的詩了,而看了蘇東坡的字,則再也沒有誰的字,能入自己的法眼了。
對於書法一道而言,技法尚在其次,而學養才是書法的土壤,只有豐厚的學養才能生長出最優秀的書法,這也是為什麼高明的書法家,首先是學問極好的人的原因。
蘇東坡這卷《李白先詩卷》,從筆法上來看,極為多變,這種多變往往是隨著詩句的情感起伏而變化,字字神鬼莫測,這種變化會結合這字形的大小以及空間的開合與疏密而變化,在行氣上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看蘇東坡的字要體會書寫的內容,所寫內容平和則他的字規整,所寫內容激盪則他的字也會隨著變化,這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書與字完美融合,書法與心境也完美契合,從而一筆一劃皆是從心中流淌出來,充盈了作者的學養與功力。
欣賞蘇東坡的書法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學養,你才能看出什麼是“書卷氣”,除此之外,你要讀懂書寫作品的內容,才能看懂其性情,此作當你熟稔其筆法理路之後,才能真正體會東坡先生的書法意境!
這件《李白仙詩卷》如今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我們今天,通過多方努力,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完美還原出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
欲購蘇東坡這件《李白仙詩卷》,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