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繪畫是一個人的旅行,有人認可,有人並不看好,畫家卻不能因此停下腳步。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千繪之海》葛飾北齋



01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先說一幅傳奇的畫。

說傳奇,是因為這幅畫早已失傳無人得見,但它奇特的畫法卻被流傳了幾百年。最特別之處,便是畫的作者除了一個人,還有一隻雞。

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葛飾北齋這一天剛吃罷午飯,菜好飯香又喝了二兩酒,恍惚中,望見遠處楓葉飄落,不禁走了神......

回頭,不經意看到院子裡溜達的大公雞,腦子裡“叮”的一聲冒出了個想法。轉身葛飾北齋拿出長長一張紙,唰唰唰塗上一片藍色。然後,一路小跑抓住那隻雞,把它的爪子蘸滿了紅色顏料後也放到了紙上。

慌張,不知所措的大公雞深一腳淺一腳地,就在那一片藍色的畫紙上,撲騰開啦。

片刻,畫作已成。

可惜,這幅傳奇的《河中楓葉》沒有被保存下來,但它倒是留下了一個大問題:這是不是藝術?

別急,我們試著閉上眼睛展開想象:靜靜地河面一陣風吹過,片片楓葉散落,一絲秋天的寧靜。

“楓葉落,荻花幹,醉宿漁舟不覺寒。”

嗯,有那麼點感覺麼?

其實,剛剛我們一起想象的必定不是一條河,同樣,葛飾北齋畫的哪條河、怎麼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試圖通過這條河,傳遞給我們和他一樣的情緒——感受秋天的寧靜。

嗯,這應該算是藝術吧!

如果一個人和一隻雞畫的一條河也算藝術,那,到底什麼才算藝術,藝術是什麼?

這樣的大問題,千百年來始終在藝術之河中流淌至今,惹人警醒。

我們還真有必要,到處看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都是怎麼畫的一條河,再來回答

“藝術是什麼”這個大問題。


02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


劍橋博物館中一口3000多年前的棺材上,刻畫著一條河。

我也不知道棺材裡躺的是誰,就叫他小強吧。小強活著的時候是古埃及人,那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是太陽這個一直在燃燒的火球,形成了地球上的晝夜。他們堅信,太陽神乘坐日行船,航行在天空的海洋照亮了白天。夜晚,是因為太陽神乘著夜行船,遊離到了陰間的河流。

如此往復。

陰間的河流裡有一條蛇,是埃及神話中毀滅神的化身,名為阿波佩斯。阿波佩斯不但統治陰間,還是太陽神的死對頭,他總想著有一天弄死太陽神,好獨自統治黑白兩界。

每晚幻化成蛇與太陽神的船如影隨形,正是在等待時機。無奈,太陽神的身邊始終有一群四品帶刀侍衛保護,無從下手。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太陽神拉的遊行》公元前990-前969年 灰泥木版畫


小強的棺木上刻畫的就是此場景,他希望能得到太陽神的保佑,安全穿越地獄之河,去往幸福的來生。

古埃及被歷史學家稱作是“尼羅河的禮物”。從南到北貫穿埃及最終注入地中海的尼羅河,會週期性地發起大洪水,氾濫成災,淹沒農田摧毀房屋,無數人無家可歸。

待洪水退去,又留下了最肥沃的土壤,給人們播種、豐收。週而復始的摧毀、重新再來,就是古埃及人一直以來的日常。正是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也影響了他們的信仰和觀念。河,成了決定世間一切的神,讓人們堅信,生命就像河水一樣,週而復始,死而復生。

那,同樣擁有偉大古文明的中國人,在自己的水墨丹青中又是怎樣畫一條河呢?


03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小時候一讀到柳宗元的這幾句,腦子裡便會浮現出一艘小船,一個老頭,在無邊的水裡飄來蕩去。眯著眼的老頭,鬍子上頭髮上還掛滿了白霜。

後來再看到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一下子驚歎起來,就覺得我的想象,被他畫了出來。

其實,馬遠筆下只畫了一個小小的船,幾條波浪線做水,寥寥幾筆,遠沒有我想象的細節多。

但,卻比我的想象高遠、自由得多。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寒江獨釣圖》南宋 馬遠 東京國立博物館


高遠,自由,得益於中國藝術的獨特審美觀——留白

白就是空白,空白無處不在。但空白不代表什麼都沒有,就像房間裡空的地方有空氣一樣,畫面裡空白的地方是深遠,或無盡的想象。

魯迅先生曾說:“唯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當有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個沒完,你會選擇沉默不語。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語言,一種態度,言有盡而意無窮。

留白亦是如此,正是恰到好處的空白,賦予了畫面以空氣,這幅寒江獨釣圖才會有那種煙波浩渺,身處孤獨的感覺。

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是為山水意境。中國藝術這種不強調逼真,以線條和留白來表達山水意境的畫法,被稱作“山水畫”

與之相對,西方藝術中是以寫實,畫出很逼真的樹木、河流、景色,被稱作“風景畫”

好吧,我們就來欣賞一幅“世界上最美的風景畫”。


04 靜悄悄的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


著名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自從我看到博物館中的那幅《代爾夫特的風景》後就知道,我已經看過了世界上最美麗的畫。”

那是一個雨後的早晨,溼漉漉的空氣讓一切顏色都變得鮮活,分明。雲朵下的河水靜靜流過小城,斑駁的城牆,吊橋和船在河中留下倒影。遠處教堂響起的悠揚鐘聲下,更顯安靜。

不知不覺間,河對岸的你,就在涼爽的微風和柔和的陽光下,安靜地沉沉睡去。

畫下它的是住在小城裡的一位畫家,維米爾。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代爾夫特的風景》荷蘭 維米爾 1661 荷蘭莫瑞泰斯藝術博物館


誰又能想到這位藝術史中與梵高、倫勃朗齊名大畫家的一生,就像他筆下的代爾夫特風景般,安靜,平凡,如一粒塵埃般默默無聞。

維米爾一生幾乎從未離開過小城,生於斯長於斯。除了為養活11個孩子打理父親留下的小旅館生意,所有的時間除了畫畫還是畫畫。但艱辛的生活和戰亂的年代,還是讓他負債累累,在生活重壓下過度勞累,終於在43歲留下妻兒,安靜地去世了。

安靜到連藝術史都把他忘了。

直到死後200多年,人們才偶然揭開他畫作中的那些細小筆觸,感受到那細微處跳動的,是沉浸於靈魂深處的平靜和抒情。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荷蘭 維米爾 1665 荷蘭莫瑞泰斯藝術博物館


在他留下的繪畫作品中,有一幅我們特別熟悉,就是在中學美術書裡的《倒牛奶的女僕》,還有另一幅便是與世界第一名畫蒙娜麗莎比肩的《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美輪美奐,無以言表。

回頭,看著這幅代爾夫特風景中的河流,我更覺得維米爾是一位詩人,一位在陽光下,用畫筆抒情的詩人。

藝術的背後,更多是藝術家的深意和生活。

最後,我們從遙遠的古代、或戰爭或平靜中回到今天,來一起領略一位當代藝術家內凡爾森所畫的河流。


05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


其實,說畫不準確,這是一幅用木板、木塊層層疊疊雕刻的作品。

它足足有5米多高,如果站在他的下面會瞬間感受到一種壓迫感,彷彿巨大的瀑布傾瀉而下,落下時激起了一片水花。水花之中,是魚兒奮力逆流而上。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足以溫暖你我

《白瀑布》路易斯·內凡爾森 1972年 木版畫


的確,這件作品就叫做《白瀑布》,他以幾何、抽象的形狀巧妙地製造出了河流從懸崖跌落,激起無邊的白色水花和霧氣的景象。


從遺失久遠的傳奇河中楓葉,到傾瀉而下的白瀑布,一路看過這5位藝術家的作品,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腦中始終迴盪著最初的那個大問題:

藝術是什麼?


有人說,藝術需要很專業的技法和工具,那畫楓葉的大公雞,哪裡有什麼技法?如果說,藝術是一種美,卻又美得千差萬別,或孤獨,或崇高,或平靜,或逼真,或抽象。如果說有名藝術家的作品才是藝術,那古埃及人小強棺木上的無盡河流,卻連畫家的名字都不得知。

這些思考和細碎的疑問,其實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就是“藝術是否有一個共性的東西,決定了它是不是藝術?”

有,這個共性的東西,被稱作“創造力”

河中楓葉的平靜如秋,埃及人對重生的信仰,中國畫家馬遠筆下的孤獨,荷蘭畫家維米爾的入微抒情,還有當代藝術家內凡爾森寄託在魚身上的奮力和勇敢。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每個人或深有體會,或感同身受,或嚮往、或理解的人類特有情感。

當我們面對這些藝術品時會強烈的感受到這些情感,是因為畫家創造性地找到了一種藝術語言,絲絲入扣中傳遞、表達了出來。

這就是藝術的共性——創造力的表達,藝術所以是人特有的一種能力,正是因為“創造力”。

英國學者莫里斯曾對比過黑猩猩和人類畫畫的不同。在四歲之前,相同年齡段黑猩猩不論在力度、完整性上都無情碾壓人類兒童的塗鴉。比如從頭到尾畫一條完整的線,黑猩猩一歲半就可以做到,但人類要到兩歲半才可以。

分水嶺是在四五歲時,人類開始漸漸發展出繪畫,黑猩猩卻一直停留在塗鴉止步不前。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繪畫作為人類藝術的典型表達形式,不僅僅依靠手和眼睛,繪畫的底層邏輯是語言,感情,人和人的關係,這些人類獨特的能力相互作用最終產生了繪畫藝術。

人可以通過語言,讓眼前浮現曾經的回憶;能夠通過思維,去幻想還未發生的未來;可以通過聯想,將無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正是人類的創造力,決定了藝術誕生。

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在成長中體會到創造的樂趣。


06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談美學中有一句名言: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餘溫。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時間就像一條河,無法倒流,冰冷的永遠永遠向前奔流。

不論當初燦若繁星,或是低於塵埃,最終都會在無盡的歲月中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個個被人講述的故事。今天回頭看過往的一切,如燃燒過的火焰,留下的唯有灰燼。

但,灰燼深處仍有餘溫。

看似冰冷、毫不留情的歲月流逝中總有一些聰明又勤奮的人,留下了他們的發明、文學、詩歌和藝術,化作了萬古長夜中的光芒和希望。

他們讓今天的人知道,曾有人,為了全人類的夢想努力過,為了探索我們的來處和歸途孜孜不倦過。

這些,足以溫暖你我。


小葉老師聊藝術 | 藝術自己會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