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淨峰蓮城衛城

古稱

黃崎城,坐落於惠安縣淨峰鎮東北部東周(蓮城)半島, 蓮城衛城城址周長520米,高2.7米,寬2.25米,在當時防範倭寇起到了的重要作用。蓮城衛城三面環海,東近臺灣海峽,旁邊是黃竿島和黃牛嶼。南與小岞東山城成犄角相望,西面是避風小港水頭海,北連湄洲灣與峰尾城成犄角相望,下臨東海頭,地控惠東北沿海前哨要衝。淨峰蓮城衛城和淨峰寺(3A級景區)同屬惠安縣革委會1979年公佈的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其實對於蓮城衛城,也早有耳聞,還記得有一年寒假,約了好友騎著摩托準備一同前往此地,無奈在村裡繞了幾個圈,還是未能找到目的地,也許是當年與黃崎城的緣分還未到的緣故吧。直至今年,也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和另一個好友一同前往。好在兜兜轉轉,終於看到了久聞的古蹟。

只可惜歲月滄桑,物是人非,曾經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中起重要作用的黃崎城經六百多年的風雨洗禮,已經殘破不堪。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現存城址實測周長約520米,北城門已不見蹤影,只存南城門(拱形)一處還算完整。經現場測量:殘高2.7米、寬2.25米、厚1.1米,城樓已毀。全城牆碟、箭窗、垛子、烽火臺已倒塌不存。城牆除東南、東北部保存較好外,其餘部分塌倒殆盡只留城基。沿著一條花崗岩條石鋪成的道路進入城中,已不見窩鋪、營房,也不見地基,城裡地勢高底不平,被附近的東蓮村民和杜厝村民開荒成耕地約有三十畝。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動在朝鮮和我國沿海的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四月份,明太祖朱元璋派同是安徽鳳陽的老鄉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在惠安縣東周鋪三十二都的黃崎山南面的一座小山上建了一座城。城的西北部有一村莊叫黃崎村,城以村得名稱黃崎城。城垣周圍一百五十丈,厚一丈二尺,高連女兒牆二丈,窩鋪凡八,南北闢二門,建樓其上,城中有營房三十間,以居弓兵,當時駐有弓兵一百名。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

所以,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

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崇武古城)、獺窟城、小岞城(東山衛城)、黃崎城(淨峰蓮城衛城)、峰尾城。黃崎城屬崇武所管轄。到了清朝,裁廢衛所,改拔提標防守。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仍改拔提標防守,隸屬前營。設遊擊一人駐防府城,守備一人駐惠安縣汛,千總二人分別駐防府城和崇武汛。其中崇武汛還分防洛陽橋汛和黃崎汛。黃崎汛轄汛兵65人,馬4匹。除駐本汛兵40人外,小岞汛10人,輞川汛5人,峰尾汛5人,沙格汛5人。道光年間(1821-1850年),黃崎汛有汛員1人,水師汛防官1人,駐兵40人,哨船1艘。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摺疊古寺廟宇-靈山古寺:

黃崎城裡南部有一古寺叫靈山古寺,淨峰蓮城靈山古寺,鍾靈毓秀。踞衛城山岡,扼鬥尾要塞。俯瞰東溟,風光如畫,口頭上大家都叫蓮城寺。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蓮城寺始建於何年無考,現存建築為清朝末年和民國年間所建。正殿主奉"觀音媽",當地人稱"城頂媽"。觀音媽神像前面有宣統辛亥(1911)年題的長詩一首,正殿大門兩邊有崇武石雕名師雕刻的三國故事和龍虎圖案,仔細看石雕上還有一行十四個字的小字:"民國庚申秋月旦金雁橋諸紳公文",由此可知這是1920年的作品。整幅石雕造型逼真,工藝精良,人物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惠安一帶難得一見的民國石雕精品。

大門上掛一木匾,上書四個大字 "靈山古寺"邊上還有一行小字寫著:"民國癸酉年花朝日",落款是住泉崇福寺沙月敬獻。就是這樣一間觀音正殿從宣統三年(1911)到民國癸酉年(1933)歷時二十幾年才算完整,可見當年創建的不容易。城裡除了正殿供奉觀音媽外還有後花園和戲臺等建築物.值得一提還有文昌祠,文昌祠正殿供奉魁星爺(五文昌)左邊供奉的是文淵公右邊是相公爺。前面有一亭閣古色古香,是民國時期崇武秀姑來蓮城寺當住持時修建的。

日行記丨惠安淨峰蓮城衛城

觀音殿裡有一首二百二十七字的長詩:

"靈山古名彌勒山,城闕團團出塵寰。山開曠望旋平陸,修竹茂林左右間。形勝莊嚴真淨土,當時供奉宗佛祖。秪園會上現全身,香火千龕今猶古。世事滄桑感屢遷,易舊更新曆幾年。青紅圖畫填鬼物,非等人間別有天。樓觀盤環宮殿大,東西海宇相映帶。旃壇梵語法雨流,蓮座鐘聲祥雲靄。崗戀體勢似削成,地因人遊始傳名。有時登臨觸情景,一吟一詠雲煙生。我來正逢三秋暮,僧說楞嚴真經句。今日見聞得受持,大乘因緣種種悟,故知揭諦娑摩訶。法戒定慧窣堵波,貪泉慾火都淨盡,獨自憑欄放高歌。君不見,蓮城福地饒東周,水秀山明絕頂幽。西國浮屠觀自在,馨香俎豆閱千秋"。

落款是:宣統辛亥年嘉平吉旦信士楊春江敬題。作者楊春江淨峰杜厝人,原名楊碧濤是清末東周鋪四秀才之一。這是整座蓮城寺能見到的唯一一首詩,因此不惜筆墨將該詩完整的抄下來以滿足愛好者的閱讀需要。

文昌祠裡有李慕韓撰的對聯兩副:

(1)東海濱北海濱斯文一統,興京學盛京學同制三升。

(2)畊獲在心田便算得讀書穜子,品題帰玉籍莫忘了陰隲文章。

祠外亭閣的石柱上還有李慕韓寫的對聯一副:

上聯:東序西庠主人倫風化,下聯:興詩立禮持世教文章。李慕韓撰此三副對聯是在清末廢除科舉,各地興辦新式學校之後所作。所以三副對聯都寫了讀書的事,表達了作者對新興教育的期盼和關注。

所謂名人詩聯就是:

淨峰四秀才分別是楊春江淨峰杜厝人原名楊碧濤,松村村的周石巖(字壽南)、東蓮前厝的曾波生、上廳的康乃臣(字紹祖)

李慕韓(1876-1947)字荊瞻號町民,晚年自稱棲霞老人,惠安城關人,李慎第十八世孫,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年優貢第十五名。

摺疊媽祖兩岸同根同源:

城頂媽金身從浙江省舟山普陀山南海觀音寺分靈而來。民國年間蓮城寺還組織大規模的乘船到舟山普陀山祖廟進香,當時受到開中門接待的禮遇。因而信眾很多,香火旺盛。還分香臺灣馬祖縣北竿鄉塘岐村玉封蕭王府廟。

臺灣馬祖縣北竿鄉是馬祖列島的第二大島,該島的塘岐村有一座十分壯觀的玉封蕭王府廟,是傳統閩東廟宇建築,正殿奉祀蓮城觀音佛祖。清代末年,福建惠安縣東周鋪松村村,有周氏族人以捕魚為生,因而每年漁訊旺季時,就舉家搬來北竿暫住捕魚,待漁季結束時再返鄉。周氏族人篤信蓮城寺觀世音佛祖,每次要去馬祖北竿暫住時,都到靈山古寺燒香許願,並從蓮城佛祖媽香爐包一香火帶往北竿。年復一年,及至1909年,周氏族人決定定居於北竿塘岐。松村三房周阿猴及其族親,在故鄉裝一尊蓮城佛祖神像帶往北竿,從此蓮城佛祖媽在馬祖北竿受到當地人的奉敬。近幾年,馬祖北竿信眾多次來到蓮城祖廟進香,受到蓮城人民熱情的接待。這也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真實例子。

摺疊靈山古寺觀音南海進香:

每年惠安淨峰鎮蓮城靈山古寺的信徒去南海觀世音普陀山進香,惠安女穿整齊的惠安女女服飾進行凱旋巡鄉活動系列引來海內外的各個攝影家進行考察和拍攝。在這一天裡,信徒們都向往一個目標共同前進,共同配合在一起(參與的神明包括媽祖、王爺、松村上帝公、相公爺神等等共同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