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新研究:空氣汙染增加新冠死亡率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長期生活在美國當地空氣汙染水平較高城市的新冠肺炎患者更難痊癒。

美國哈佛大學新研究:空氣汙染增加新冠死亡率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對6000萬名65歲以上美國人進行調查發現,環境空氣中的細顆粒物(PM 2.5)每增加1微克/立方米,居民全因死亡率增加0.73%。該研究小組監測分析了2000~2016年間美國3000多個縣的PM 2.5水平,並將據此繪製出的縣級空氣汙染地圖與當前(截至2020年4月初)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新冠死亡率較高的地區與長期嚴重汙染的地區有明顯重疊,同樣是1微克/立方米的小幅汙染濃度增長,所導致的新冠死亡率增長數量達到了全因死亡率的20倍,約為15%。在考慮了人口數量、社會經濟、醫療條件等相關因素後,該結論依然成立。

哈佛大學數據中心主任弗朗西斯卡·多米尼西表示,全美PM 2.5的平均濃度為8.4微克/立方米,該研究將空氣汙染水平較高定義為每立方米細顆粒物大於13微克。長期暴露於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較高的汙染環境中,不僅會增加肺部對病毒的易感性,也容易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甚至導致癌症。該研究強調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