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

這是當代詩人風濤讚頌化石的科學抒情詩《化石吟》中的一段,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詩人原名張鋒,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遼寧大學化學教授。他以優美的語言,深情仰望碧空,問蒼茫大地:“最早的魚兒怎麼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麼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麼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麼不開花?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同樣的問題,擺在五十年前和政人的面前。

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的廣闊地帶,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河湟地區。從二十世紀中葉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當地的農民兄弟從崇山峻嶺以及自家的房前屋後、荒坡野地裡拾取他們稱之為龍骨的東西,出售給藥販子。許多身患絕症的人食用龍骨後起死回生。這一奇怪的現象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

就像詩人需要答案,當年的和政人也急需解開疑團。

而能回答這個問題,能解開這個疑團的,那一定是科學家。

和政縣政府立刻上報了境內發現“龍骨”的情況,同時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出了一封信函,希望派人到和政實地調查。

這封信函轉到中科院院士邱佔祥手上。

當時風華正茂的邱佔祥從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回國不久,同所有鍾愛自己事業的知識分子一樣,邱佔祥夢寐以求想在古生物與古人類研究領域施展才華和抱負,這封信就像一粒石子,在邱佔祥的心湖裡激盪起波瀾。

這封信把他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在生物進化的征程中,事實雄辯的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在黃土高原一個叫和政山旯旮裡,冰冷的骸骨,正等待著他去搶救和挖掘,等待著他把平凡的真理提示出來。

1965年9月中旬,邱佔祥帶著一名技工來到和政,走訪了售賣龍骨的藥材鋪,仔細查看了發現化石的地點,收集了一些犀類的牙齒化石並記錄在案。他憑藉多年積累的知識和豐富經驗,意識到這裡的發現不同尋常,將會轟動世界。他初步鑑定,認為這些化石的時代可能比三趾馬動物群更早一些。

在邱佔祥不遠千里從北京到達和政之前,已經有人注意到此事。他們就是甘肅省博物館的謝駿義、頡光普兩位先生。從此以後,幾個志同道合的考古人的手牽在一起,他們所在的單位中國科學院、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蘭州大學地質系等也聯合起來,對和政化石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搶救、保護和研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時光在邱佔祥的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

在邱佔祥等人的辛勞下,長眠地下的化石甦醒了,沉睡億年的石頭說話了。它們向世人展示出億萬年前生物世界的奇觀,向世人講述著那奇幻的神話,向我們默默述說著遺落在億萬年前的遠古歲月,歷史煙塵,滄桑鉅變。

億萬年前封存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

那些滅絕的生物,它們的生命信息,它們的風姿,它們的真相,正通過化石的研究一點點走近人類。迷霧揭開了,科學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

邱佔祥等科學家從這塊貧瘠的泥土裡翻開了沉積數千萬年的一座古生物伊甸園,發現並確認了150多種哺乳動物的化石標本。通過仔細研判,確定化石的年代邊界屬於新生代晚期哺乳動物化石群。其中,以距今約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500萬—1200萬年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200萬-700萬年的三趾馬動物群和距今250萬年的真馬動物群最具代表性。

他們對臨夏盆地哺乳動物化石作出了科學論斷:臨夏盆地的形成和發育是整個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這個區域擁有從晚漸新世一直到早更新世的完整連續地層,出產有亞洲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四個哺乳動物群: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和真馬動物群的化石材料。

他們像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復原了那逝去萬載的世界,恐龍彷彿在四處自由狂奔、猛獁在引頸長吼,鏟齒象在覓食,遠古的林木多麼蔥蘢、幽雅、壯美,太古的大自然奇崛造化,神秘莫測,多麼令人歎服。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講河州(七)——喚醒億萬年記憶

王維勝: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茅盾獎入圍作家。出版長篇小說《黃蠟燭》、《雙城》、《打馬走過草地》、《花兒》;傳記《胡廷珍傳奇》、《馬殿選傳奇》;大型旅遊散文集《尋古探幽覽勝》;網絡小說《王維勝揭秘馬仲英》。曾獲《小說選刊》筆會獎、黃河文學獎、敦煌文藝獎等多種獎項。長篇小說《花兒》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第六屆黃河文學獎,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