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沒有任何意外,小米今年仍舊延續往年一貫的作風,儘管雷軍在發佈會上承諾小米9供應鏈貨源充足,甚至在大熒幕上赫然寫著“現貨”的字樣,但小米9從首輪開售至今仍處於缺貨狀態。雷軍在微博中揚言“假如小米9首月供貨不足百萬臺,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廠擰螺絲!”雖說小米手機缺貨早已成為常態,從小米創立至今仍未得到解決,無論是飢餓營銷,還是產能不足,小米9搶不到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雖然小米9率先搶下高通驍龍855平臺國內首發權,但這一優勢隨後就被友商追平。專注於深耕線下渠道的vivo,忽然調轉槍口布局線上市場,推出全新子品牌IQOO,標配高通驍龍855,各項硬件配置均達到一流旗艦機水準,二定價僅比小米9低一元,並且和缺貨需要搶購的小米9不同,IQOO的備貨充足,矛頭直指小米。

眾所周知,小米的主要競爭力主要分為兩點,高性價比和國內首發的高通旗艦處理器,不過IQOO的出現打亂了小米的佈局和優勢。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標配高通驍龍855平臺,為什麼和高通關係曖昧的小米至今仍需要搶購,而發佈較晚的IQOO卻備貨充足無需搶購呢?難道真的是小米在“耍猴”嗎?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其實,縱觀近幾年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飢餓營銷”的策略早已不再適用,隨著用戶消費觀念的轉變、手機產品硬件配置同質化,友商之間的競爭已經升級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如何在短時間內極可能提升銷量和市場份額,是所有手機廠商一致的追求,小米理應不會蠢到放著現貨不賣的地步,畢竟新款手機的黃金是銷售期並不長,一旦錯過將被隨後的友商新機反超。那麼,和小米9同臺競技的IQOO,在產能供應鏈方面,究竟有什麼優勢呢?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首先既然提到小米和產能問題,就需要從小米的戰略模式中尋找問題。小米自創立至今,始終將追求極致性價比定為核心戰略和產品的主要競爭力,小米之所以能在短短數年從競爭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迅速發展壯大,歸根到底離不開這一優勢。不過熱衷於“性價比”,必然會導致利潤空間受限,而為了儘可能的壓縮成本,小米至今仍未構建自主的生產體系,製造生產只能依靠代工廠完成。

小米9的生產雖然交由國內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不過由於富士康的大客戶和主要業務來自於為蘋果代工iPhone,因此大部分精力更側重於蘋果。而儘管雷軍和小米迫切的希望提高產能,但奈何生產製造的環節是由代工廠完成,小米再著急也於事無補。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IQOO的母品牌,專注於線下渠道、利潤空間較大的vivo,則無需過於為成本而煩惱。vivo和OPPO兩家兄弟品牌,早已構建自主的產品生產線,在產能、品控方面都已十分完善,在IQOO發售後,雖然人氣飆升需求量旺盛,但vivo仍可通過自主調配生產線大幅提升產能,同時也能採取自主生產+代工廠生產的模式,雙向推動產能。這也是,為什麼小米手機每年都會長時間缺貨,而OV兩兄弟卻總能完成產能輸出,從未出現過供不應求的情況。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iQOO負責人馮宇飛在微博中,近日曬出IQOO的自動化生產線,還不忘有意無意的調侃雷軍:“這是我們iQOO產線的標配,真沒螺絲可擰。”

當然影響手機供貨進度的因素,除了產能以外,還有屏幕、芯片、攝像頭等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能否在短時間內交付生產所需的零部件,同樣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小米和vivo,作為同樣位於國內第一階梯的手機廠商,和供應商的關係自然會比較融洽,畢竟商人逐利,互贏互利的雙贏局面是手機廠商和供應商的共同目標。

同樣是高性價比旗艦,為何IQOO貨源充足,小米9卻至今搶不到?

不過總歸而言,熱衷於走親民路線的小米迎合了不少消費者的需求,但在產能供應、貨源調配等薄弱環節,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價格厚道”是做到了,但“感動人心”卻仍須努力,如果不盡快自審自查,完善自身的短板,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中難免會受到負面影響。那麼大家認為,小米究竟是產能不足還是飢餓營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