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未來是什麼樣的發展

對於網貸行業來說,2018年是特殊的一年。整一年的主旋律是合規備案,但在此期間發生了集中性的問題爆發雷潮,讓行業發展受到不小的阻力,出借人的信心也下降了。

網貸行業未來是什麼樣的發展

網貸平臺頻頻在2018年爆雷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去槓桿及監管政策收緊影響,流動性趨緊。 由於年關來臨,金融行為頻繁,資金鍊和流動性再度受到影響,同樣的問題可能在2019年春節前再現。由於監管趨嚴和行業競爭關係,一些平臺也會選擇主動退出。第三方媒體數據顯示,2018年12月網貸平臺良性退出率達到62.21%,高於2018年全年的35.88%。還有一批銀行退出網貸存管業務。而銀行選擇退出存管業務的原因包括系統不合要求,無法通過監管部門的白名單測評,以及隨著網貸平臺的出清,銀行能對接的平臺也相應減少,只能選擇退出。

2018年8月17日,全國網貸整治辦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簡稱全國108條),隨後中國互金協會啟動網貸網絡借貸會員機構自律檢查工作,要求會員機構接入協會互聯網金融監測平臺的相關係統。網貸平臺合規檢查就此展開,包括機構自查、自律檢查和行政核查。只有通過合規檢查的網貸平臺才能進入到備案下一個階段。無法備案的網貸平臺將會被清退。鼎誠創投是一家秉承合規經營理念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平臺,於2018年9月30日、11月23日分別向深圳市金融辦、深圳市互金協會遞交遞交自查報告和自律檢查資料。按照監管層的要求,所有的核查工作應於2018年12月底,但因為各地行政核查的進度不一致,整個合規檢查不斷延後。第三方媒體曾預測網貸行業最終獲得備案的平臺為200餘家。

監管加強帶來網貸業務上的收縮,2016年8月頒佈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同一企業法人在同一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的借款餘額不超過人民幣500萬元。在個人借款業務上,《暫行辦法》也規定了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上借款上限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在不同網貸平臺上借款總額不超過100萬元。金額上的限制使網貸平臺逐漸從資金借貸量較大的企業貸和房抵貸等業務上後退。零售信貸消費可能是網貸平臺下一步重點發展的方向。

第三媒體平臺調查顯示,基於2000-8000元之間的借款佔消費金融借款的80%。且風險遠遠小於企業貸,符合相關政策的“網貸平臺也要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的合規條件。從毛利率較高的企業貸和房抵貸上收縮,但網貸平臺在消費金融信貸仍有較大的市場。

儘管當下網貸行業處於備案延期階段,但對平臺方而言,也不能忽視合規運營。即便是網貸行業迎來備案階段甚至備案完成後,平臺應始終將合規運營放在首位,才能使得行業迎來更好的發展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