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看了很多統計我國留學生歸國的數據,特別是北大和清華這兩所當今中國最好的高等學府,很多人罵北大清華是替美國等西方國家培養人才的,其實有這種“責罵”也無可厚非,畢竟,這些留學生都是國內一等一的人才,要能歸來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認真仔細再想一想,其實不回來也是可以理解的;遵從個人選擇的權利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進步最大的標誌之一!

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鄙人有一選房表妹,出生在一個挺普通的鄉村,家境也很普通,談不上有多麼貧窮,當然也沾不上富有的邊際,這表妹學習成績出奇的好,高中畢業考上了浙江大學,我就再沒見過她了;過了好些年,那年回老家過春節恰巧碰到她爸媽說從浙大畢業直接去美國留學讀博士了,和浙大同校的男朋友一起去的,再後來就是在美國結婚生孩子了,因為一些家族裡瑣事我聯繫了這個在美國的表妹一次,最後閒聊的時候半開玩笑問她怎麼不回來報效祖國呢?(國內現在處處生機勃勃,正是年輕人奮鬥的最好“戰場”),那你們以後就都是美國人了哦?她有點不好意思的回答說剛開始也考慮回去的,但找到的工作待遇還可以,加上他愛人可能更想留在那邊的原因;就此我也不深問;現在反過頭來回想這個表妹,其實她留在美國不回來的理由很簡單,也很平凡!

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其實,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每一個留學生當成一個普通的人來看(其實也真是普通的人,只是它們是更加優秀的普通人),普通人做出一個重要選擇的時候第一考量的大多是自己的感受,自己最親近的人的感受,加上可見的切實“利益”;這就足夠了;記得之前有很多新聞報道北大才女田曉菲留學美國放棄國籍嫁給一個美國50歲的教授,好多人有點“痛恨”,也有點“惋惜”,其實大可不必,田曉菲嫁給年齡大她很多的美國人也好,定居美國也好,放棄國籍也好,她選擇的理由是因為她的“愛”;或許,可以尊重田曉菲“愛”的選擇!還有一個特別有名例子是我們“女神”級別的顏寧教授,看到一些報道說是顏寧選不上國內院士,“負氣”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顏寧自己說是為了尋求更大的突破和挑戰,在此我更相信顏寧自己的說法,或許她的選擇只是遵從於她這幾年的感受!

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說到這裡就該轉回最重要的話題,我們國內大多數人質疑的:“為什麼國家培養了你,你要去報“效別”的國家,特別是美國這樣和我們敵對的國家,有的還要放棄國籍,難道國內這麼“差勁”不值得回來嗎?這麼一問其實太沉重了,一旦用“愛不愛國”的標籤貼上來質疑,就顯得我們這個國家的國民太“小氣”了一點,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揹負這麼厚重的家國情懷的,大多都是普通人,要為屬於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去奮鬥,要為屬於自己的理想去追尋,更要為屬於自己的愛去付出;“家國情懷”很多時候是屬於一個更高緯度的概念,和這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認知多少都無關,有關的只是“我沒有緣由的摯愛著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摯愛我的國家,為此願意付出一切”;見過很多沒讀過什麼書普通工人的對自己國家都擁有無比深沉的愛!所以,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生活發展,在和平的時代,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去揹負這麼厚重的家國情懷,普通人你能把自己生活過好,負擔起你的家庭責任,一定程度上也是你的人生情懷了;至於你選擇何地何種方式去踐行“你的人生你的追求你的愛”,國家都是非常尊重的,國內所有的一流高等學府從沒有設置留學人員的上限或設置留學條件就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人才戰略不可否認是一個國家發展壯大的基石;對於留學生是否歸來有時候要以多個層面來看待和理解,此時未歸,不代表將來也不歸;已改變國籍的,也該淡然看之;至於一部分做出對國家民族有害的事情的,當然可鄙視之,並永久驅逐之!我們不要求所有留學生都一定要回來,都要多麼“愛”自己國家,但做為中國人,哪怕是你已經不是“中國人”,你也應該有中國的親戚朋友,不做出有損國家民族利益的事是一個底線!其實留學生回不回來,是否真心回來這個問題就好比一張大的過濾網,只有讓想出去的出去了,想留在國外的都留下,讓他們做一個真心的對比,哪邊好,哪邊差,那邊是自己想要的追求,他們自然而然心理會有一個衡量;看過高曉松一個電視節目,印象特別深:高曉松說“我們這裡沒自由,有希望!美國是有自由,沒希望”(其實這話是胡話,有希望怎會沒自由,希望就應該有所謂自由的希望,而沒希望的自由就是死路一條);這也許就是高曉松對比的體會,姑且不去討論他的國籍,其實也沒必要,高現在的選擇大多都是在國內生活的,這就說明了國內有其想追尋的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錢還是成就感,或是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這些東西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人才的各種需求!

會不會太高看留學生這些人了,他們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這次新冠疫情美國這個所謂的超一流強國所表現出來的應對能力,是可以讓留學生在選擇之時有一個更加透徹的對比的,我們的國民應該更開明,更通透一些看待留學生個人的選擇,我們的國家也應該更加完善我們的人才引進機制,明確我們存在的劣勢,讓人才回來有更多更大發展的空間,只有如此,方可一切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