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看了很多统计我国留学生归国的数据,特别是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当今中国最好的高等学府,很多人骂北大清华是替美国等西方国家培养人才的,其实有这种“责骂”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些留学生都是国内一等一的人才,要能归来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认真仔细再想一想,其实不回来也是可以理解的;遵从个人选择的权利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最大的标志之一!

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鄙人有一选房表妹,出生在一个挺普通的乡村,家境也很普通,谈不上有多么贫穷,当然也沾不上富有的边际,这表妹学习成绩出奇的好,高中毕业考上了浙江大学,我就再没见过她了;过了好些年,那年回老家过春节恰巧碰到她爸妈说从浙大毕业直接去美国留学读博士了,和浙大同校的男朋友一起去的,再后来就是在美国结婚生孩子了,因为一些家族里琐事我联系了这个在美国的表妹一次,最后闲聊的时候半开玩笑问她怎么不回来报效祖国呢?(国内现在处处生机勃勃,正是年轻人奋斗的最好“战场”),那你们以后就都是美国人了哦?她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说刚开始也考虑回去的,但找到的工作待遇还可以,加上他爱人可能更想留在那边的原因;就此我也不深问;现在反过头来回想这个表妹,其实她留在美国不回来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平凡!

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其实,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每一个留学生当成一个普通的人来看(其实也真是普通的人,只是它们是更加优秀的普通人),普通人做出一个重要选择的时候第一考量的大多是自己的感受,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感受,加上可见的切实“利益”;这就足够了;记得之前有很多新闻报道北大才女田晓菲留学美国放弃国籍嫁给一个美国50岁的教授,好多人有点“痛恨”,也有点“惋惜”,其实大可不必,田晓菲嫁给年龄大她很多的美国人也好,定居美国也好,放弃国籍也好,她选择的理由是因为她的“爱”;或许,可以尊重田晓菲“爱”的选择!还有一个特别有名例子是我们“女神”级别的颜宁教授,看到一些报道说是颜宁选不上国内院士,“负气”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颜宁自己说是为了寻求更大的突破和挑战,在此我更相信颜宁自己的说法,或许她的选择只是遵从于她这几年的感受!

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说到这里就该转回最重要的话题,我们国内大多数人质疑的:“为什么国家培养了你,你要去报“效别”的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和我们敌对的国家,有的还要放弃国籍,难道国内这么“差劲”不值得回来吗?这么一问其实太沉重了,一旦用“爱不爱国”的标签贴上来质疑,就显得我们这个国家的国民太“小气”了一点,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背负这么厚重的家国情怀的,大多都是普通人,要为属于自己的生活去努力去奋斗,要为属于自己的理想去追寻,更要为属于自己的爱去付出;“家国情怀”很多时候是属于一个更高纬度的概念,和这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和认知多少都无关,有关的只是“我没有缘由的挚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挚爱我的国家,为此愿意付出一切”;见过很多没读过什么书普通工人的对自己国家都拥有无比深沉的爱!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生活发展,在和平的时代,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去背负这么厚重的家国情怀,普通人你能把自己生活过好,负担起你的家庭责任,一定程度上也是你的人生情怀了;至于你选择何地何种方式去践行“你的人生你的追求你的爱”,国家都是非常尊重的,国内所有的一流高等学府从没有设置留学人员的上限或设置留学条件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

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人才战略不可否认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石;对于留学生是否归来有时候要以多个层面来看待和理解,此时未归,不代表将来也不归;已改变国籍的,也该淡然看之;至于一部分做出对国家民族有害的事情的,当然可鄙视之,并永久驱逐之!我们不要求所有留学生都一定要回来,都要多么“爱”自己国家,但做为中国人,哪怕是你已经不是“中国人”,你也应该有中国的亲戚朋友,不做出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事是一个底线!其实留学生回不回来,是否真心回来这个问题就好比一张大的过滤网,只有让想出去的出去了,想留在国外的都留下,让他们做一个真心的对比,哪边好,哪边差,那边是自己想要的追求,他们自然而然心理会有一个衡量;看过高晓松一个电视节目,印象特别深:高晓松说“我们这里没自由,有希望!美国是有自由,没希望”(其实这话是胡话,有希望怎会没自由,希望就应该有所谓自由的希望,而没希望的自由就是死路一条);这也许就是高晓松对比的体会,姑且不去讨论他的国籍,其实也没必要,高现在的选择大多都是在国内生活的,这就说明了国内有其想追寻的东西,无论这些东西是钱还是成就感,或是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这些东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各种需求!

会不会太高看留学生这些人了,他们大多也就是一普通人


这次新冠疫情美国这个所谓的超一流强国所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是可以让留学生在选择之时有一个更加透彻的对比的,我们的国民应该更开明,更通透一些看待留学生个人的选择,我们的国家也应该更加完善我们的人才引进机制,明确我们存在的劣势,让人才回来有更多更大发展的空间,只有如此,方可一切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