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商朝距今已經有幾千年之久,雖然時常提及類似於盤庚遷殷或武王伐紂之類的故事,往往也籠罩了一絲神秘的神話色彩。文學作品《封神榜》更是加深了這一印象,彷彿上古時期真如神道妖魔臨世一般,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商朝,又是怎樣的面目呢?

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一提起商朝,甲骨文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甲骨文是我國文明史上最早的文字,經過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與鑽研,現在已經基本能夠解讀所有的甲骨文獻,甚至於大學本科也能夠開甲骨文的選修課程了。甲骨文剛被發現時,是作為一種被稱為“龍骨”的藥材,晚清金石學家王懿榮偶然間發現並嘗試解讀,於是開始了名動一時的甲骨熱潮,經過後世“甲骨四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的研究,甲骨終於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通過甲骨史料,我們發現,商朝是一個典型的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的時期,併產生了中國歷史上幾乎後無來者的祭司階級或者叫階層,商王通過烤制龜甲和牛的肩胛骨來占卜吉凶,“國家大事,在祀與戎”,占卜結果一定程度上會決定政策或活動的舉辦實施與否。一條甲骨卜辭有署辭→兆辭→前辭→命辭→佔辭→驗辭幾個部分環節,在國家權力下嚴謹地運行著。在這裡我們做一個聯想,史書記載,武王伐紂時,祭司占卜的結果並不好,預言是凶兆,但周武王依舊執意繼續討伐,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舉逆天命而行,也能由此看出周和商不同的國家綱領。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盤庚遷殷之後,商的都城坐落在河南安陽洹上村小屯村附近,定立新都之後,商朝便進入中興時局,極快地發展起來。那麼在盤庚遷殷之前,商人的故地在哪裡呢?近代著名史學家傅斯年根據民俗傳說和詩經的直接史料和間接史料分析,認為商代故地應該在渤海一代、今天河北省的中部和北部。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首先,我們可以考察一下東北地區的民俗神話。古時候,東北黑龍江流域,有一個國家叫做夫餘,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和後來的女真人都是夫餘的後裔或分支,在當地這些民族都流傳著同一個神話,河伯之女柳花與天帝之子私通生出一神卵,神卵孵化而得名為“朱蒙”的神射手,當地流傳著朱蒙是自己先祖的神話。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得卵而有子的神話,與商朝始祖契出生的傳說幾乎如出一轍,同時,在中國本部的淮河流域也有這樣的傳說,那麼商代的故地,初步推測可能在淮河與東北之間的某地。

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其次,《詩經·商頌》有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這翻譯過來就是說“商有一位先王名叫王恆,他和有易有一段互相殺伐的歷史,甚至還戰敗並被俘虜作了牧夫。所謂有易,是在易河流域的一個集團,故稱有易,易河,在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易縣所在地,既然和有易有戰爭,應當與有易接壤,那麼商代故地,自然就在河北省中部了。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

在中國上古,不像後世一般,劃江南北對立,而是以潼關函谷關為界,東西對立。傳說中的蚩尤以及商代,都屬於東方集團,而西方集團,則以周為代表,後來的武王伐紂,象徵這西方對東方的勝利,如果將眼光放的更遠,那麼秦兼併六國,也是西方戰勝東方,這使得中國早期往往認為西面是尊面,所以在東漢之前的王都,都是東西朝向。直到東漢,依照“君子面南”而將都城變為坐北朝南的南北朝向。這個朝代的先祖竟淪為馬伕?它對我們影響深遠但卻悄無聲息商朝是我們國家上古時期的一個朝代,相比有關夏朝的史料遺蹟,商朝更加具體而可靠,我們國家,乃至我們這個民族的基因,很多都根植在這個朝代之中,我們現在的很多問題和疑慮,以及已經融入血脈之中的諸多觀念,都可以回溯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