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机落入大海,是否能通过卫星找到它呢?

天上的侦查卫星能发现落水战斗机么?

如果发生海战,一架战斗机负伤落入大海,卫星肯定找不到,因为卫星也不是全能的。有人会反驳不是吧?今天的科技已经如此发达了,为什么那些分辨率2米、1米甚至更高的卫星,会找不到落水的战斗机?

其实,这同样与我们对卫星能力的夸张想象有关。目前遥感卫星,无论是光学星还是雷达星,都无法穿透几十米海水搜寻海底的信息。如果战机已经沉沙海底了,无论遥感卫星性能多好都无能为力。只有战机残骸浮在水面上时,遥感卫星才有可能提供一些帮助。但这种情况下,遥感卫星的搜索效果仍然相当有限。

如果战机落入大海,是否能通过卫星找到它呢?

目前的人造卫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静止的卫星,一种就是运动卫星,而一般静止卫星虽可以对一块区域进行重复的搜索,但却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一般静止卫星的分辨率都不高,而寻找战机残骸无疑是大海捞针。而另一种运动卫星,由于卫星自身的轨迹运动以及地球自转,导致卫星无法固定对一个地点展开侦查,一般最快的“重访周期”为3天,也同样会降低卫星的分辨率。

卫星侦察是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最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的镜头也好、雷达侦察卫星的星载雷达,都有一个“幅宽”的限制,虽然镜头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侧摆,但能够扫描的范围始终是有限的,即使是对固定的地面目标进行侦察,也很难持续进行,因此侦察卫星通常都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倾角一般是90度上下,也就是绕着地球南北极飞行,借助地球自转来覆盖所有的区域),所以对同一固定地点拍照,不可避免有“重访周期”的限制。

如果组网卫星数量够多、运行轨道高度够高,“重访周期”会越短,比如运行在600多公里高度上的著名商业光学遥感卫星GeoEye-1,是3天,但是对军用侦察卫星来说,轨道高度越高,虽然缩短了“重访周期”,但却降低了分辨率,鱼与熊掌很难兼得。

所以中国发射的高分四号,是罕见的静止轨道光学遥感卫星,理论上说可以无死角的“凝视”地球,虽然受制于相机镜头的尺寸,其可见光分辨率只有50米,却代表了新的技术方向。

卫星的重访周期,这个限制意味着遥感卫星的情报时效性不强,无法及时提供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战机如果解体,残骸肯定不大,需要高分辨率的图像才能进行识别。

如果战机落入大海,是否能通过卫星找到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