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戰機落入大海,是否能通過衛星找到它呢?

天上的偵查衛星能發現落水戰鬥機麼?

如果發生海戰,一架戰鬥機負傷落入大海,衛星肯定找不到,因為衛星也不是全能的。有人會反駁不是吧?今天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了,為什麼那些分辨率2米、1米甚至更高的衛星,會找不到落水的戰鬥機?

其實,這同樣與我們對衛星能力的誇張想象有關。目前遙感衛星,無論是光學星還是雷達星,都無法穿透幾十米海水搜尋海底的信息。如果戰機已經沉沙海底了,無論遙感衛星性能多好都無能為力。只有戰機殘骸浮在水面上時,遙感衛星才有可能提供一些幫助。但這種情況下,遙感衛星的搜索效果仍然相當有限。

如果戰機落入大海,是否能通過衛星找到它呢?

目前的人造衛星大致分兩種,一種是靜止的衛星,一種就是運動衛星,而一般靜止衛星雖可以對一塊區域進行重複的搜索,但卻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一般靜止衛星的分辨率都不高,而尋找戰機殘骸無疑是大海撈針。而另一種運動衛星,由於衛星自身的軌跡運動以及地球自轉,導致衛星無法固定對一個地點展開偵查,一般最快的“重訪週期”為3天,也同樣會降低衛星的分辨率。

衛星偵察是有較大的侷限性,一方面,最先進的光學偵察衛星的鏡頭也好、雷達偵察衛星的星載雷達,都有一個“幅寬”的限制,雖然鏡頭可以進行一定幅度的側擺,但能夠掃描的範圍始終是有限的,即使是對固定的地面目標進行偵察,也很難持續進行,因此偵察衛星通常都採用太陽同步軌道(軌道傾角一般是90度上下,也就是繞著地球南北極飛行,藉助地球自轉來覆蓋所有的區域),所以對同一固定地點拍照,不可避免有“重訪週期”的限制。

如果組網衛星數量夠多、運行軌道高度夠高,“重訪週期”會越短,比如運行在600多公里高度上的著名商業光學遙感衛星GeoEye-1,是3天,但是對軍用偵察衛星來說,軌道高度越高,雖然縮短了“重訪週期”,但卻降低了分辨率,魚與熊掌很難兼得。

所以中國發射的高分四號,是罕見的靜止軌道光學遙感衛星,理論上說可以無死角的“凝視”地球,雖然受制於相機鏡頭的尺寸,其可見光分辨率只有50米,卻代表了新的技術方向。

衛星的重訪週期,這個限制意味著遙感衛星的情報時效性不強,無法及時提供第一手信息。另一方面,戰機如果解體,殘骸肯定不大,需要高分辨率的圖像才能進行識別。

如果戰機落入大海,是否能通過衛星找到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