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20世紀30年代以後,各個心理學學派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二戰後得到迅速發展。

能夠影響學科發展方向的研究範式叫做研究取向,下面簡要介紹當代心理學發展的一些重要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學的研究

用生理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是當代心理學一個重要研究取向。

研究的問題主要有:

1, 腦與心理的關係,不同心理功能是由哪些腦區或神經網絡完成的;

2, 心理免疫學,人的思想情感與身體健康的關係;

3, 遺傳在行為中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二,行為主義的研究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了以斯金納和托爾曼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

他們在傳統的“刺激——反應”模式基礎上,提出了“中介變量”的概念,認為刺激和反應之間存在某些內在的心理過程,如認知地圖,目標等。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斯金納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20世紀30年代以後,一些後弗洛伊德主義者,如安娜·弗洛伊德,克萊恩,埃裡克森等,將精神分析的理論應用於動機和人格的研究。

後弗洛伊德主義者更關心兒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發展,而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異常的成年人為研究對象;

他們強調意識和自我的重要性,不像弗洛伊德只重視無意識的研究;

他們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動的高潮時期,而不像弗洛伊德過分強調力比多在兒童時期的作用。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安娜·弗洛伊德及其父親西格蒙特·弗洛伊德

四,認知心理學的研究

這些理論把人看成一種信息加工者,一種具有豐富的內在資源,並能利用這些資源與周圍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積極的有機體。

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表《認知心理學》,指出:

認知是感覺輸入受到轉換,簡約,加工,存儲,提取和使用的全部過程。

認知心理學除了應用心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之外,還發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反應時記錄法,口語報告法,計算機模擬等。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五,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

人本主義者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不是受無意識慾望驅使,併為實現這些慾望而掙扎的野獸,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傳統心理學的某些批判對我們有啟發,但許多主張還帶有綱領的性質,所使用的名詞缺乏明確定義,也沒具體說明研究方法,導致理論難以驗證。

近年來,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基礎上,一些心理學家進一步提出了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應該關注個體和團體的積極因素,心理學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個體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和幸福並預防問題的產生。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

六,進化心理學的研究

進化心理學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運用進化論思想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進行研究,強調自然選擇對人類普遍行為傾向的塑造作用。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心理機制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某一種行為傾向有助於個體的生存,那麼這種行為傾向就會被自然所選擇,並通過基因遺傳保留下來。

“過去”對心理機制的產生起著關鍵作用,那些幫助我們祖先在進化過程中生存下來的心理機制會被保留下來。

如幾乎所有人都害怕蛇,蜘蛛,高空,黑暗,這樣有助於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當代心理學六大研究取向,從生理心理學到進化心理學

材料來源:《普通心理學》彭聃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