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岩土的勘察之填土

一、填土的分類及工程性質

由於人類活動而堆填的土,統稱為填土。在我國大多數城市周邊的地表面,普遍覆蓋著一層人工雜土堆積層。這種填土無論其物質的組成、分佈特徵和工程性質均相當複雜,且具有地區性特點。例如,上海地區多暗浜、暗塘、暗井,常用土和垃圾回填;福州市表層為礫填土,其下部常見一種粘質填土。在舊河道、舊湖塘地帶,可見一種與淤泥混雜堆填的軟弱填土,呈流動或飽和狀態。又如,西安市由於古城興衰、戰爭等,普遍覆蓋一層填土,厚度2~6m,多為瓦礫素土,其間密佈古井滲坑,周圍土體呈黑綠色。

㈠填土的分類

根據其物質組成和堆填方式,可將 填土分為素填土、雜填土、衝填土和壓實填土四類。

1.素填土:由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一種或幾種土質組成,不含雜質很少的土,稱為素填土。

按主要組成物質分為:碎石素填土;砂性素填土;粘性素填土。

按其填的時間分為:老填土:當主要組成物質為粗顆粒,堆填時間在10a以上者,或是主要物質為細顆粒,堆填時間在20a 以上者,均稱老填土。新填土:堆填年限低於上述規定者,稱為新填土。

2.雜填土:含大量建築垃圾、工業廢料或生活垃圾等雜物的填土。

按組成物質和特徵分為:

⑴建築垃圾土:主要為碎磚、瓦礫、朽木等建築垃圾組成,有機物含較少。

⑵工業廢料土:由現代工業生產的廢渣、廢料堆積而成,如礦渣、煤渣電石渣等以及其它廢料加少量土類組成。

⑶生活垃圾土:填土中由大量從居民生活中拋棄的廢物,諸如爐灰、布片、菜皮、陶瓷片等雜物夾土類組成,一般含有機質和未分解的腐殖質較多。

3.衝填土:衝填土也叫吹填土,是由水力衝填泥砂形成的填土。

衝填土是我國沿海一帶常見的填土之一,主要是由於整治或疏通江河航道,或因工農業生產需要填平或填高江河附近某些地段時用高壓泥漿挖泥船挖出的泥砂,通過輸泥管,排送到需要填高地段及泥砂堆積區而成。上海黃浦江、天津的海河塘沽,廣州的珠江等河流岸浜海地段不同程度分佈有這種填土。

4.壓實填土

素填土經過分層壓實(或夯實)稱為壓實填土。壓實填土在築路、壩堤等工程中經常涉及。

㈡填土的工程性質

填土的工程性質和天然沉積土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由於堆填時間、環境,特別是物質來源和組成成分的複雜和差異,造成填土性質很不均勻,分佈和厚度變化缺乏規律,帶有極大的人為偶然性,往往在很小的範圍內,填土的質量密度會在垂直方向變化較大。

填土往往是一種欠壓密土,具有較高的壓縮性,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幹或稍溼的填土往往具有溼陷性。

因此,填土的工程性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不均勻性:填土由於物質來源、組成成分的複雜和差異,分佈範圍和厚度變化缺乏規律性,所以不均勻性是填土的突出特點,而且在雜填土和衝填土中更加顯著。例如,衝填土在吹泥的出口處,沉積的土粒較粗,甚至有石塊,順著出口向外圍土粒則逐漸變細,並且在衝填的過程中,由於泥砂來源的變化,造成衝填土在縱橫方向上的不均勻性,故衝填土層多呈透鏡體或薄層狀出現。

2.溼陷性:填土由於堆積時未經壓實,所以土埴疏鬆,孔隙發育,當進水後會產生附加下陷,即溼陷。通常,新填土比老填土溼陷性性強,含有爐灰和變質爐灰的雜填土比素填土溼陷性要強,乾旱地區填土的溼陷性比氣候潮溼、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溼陷性強。

3.自重壓密性:填土屬欠固結土,在自身重量和大氣降水下滲的作用下有自行壓密的特點,壓密所需的時間隨填土的物質成分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例如,由粗顆粒組成的砂和碎類素填土,一般回填時間在2~5a即可以達到自重壓密基本穩定,而粉土和粘性土質的素填土則需5~15a才能達到基本穩定。建築垃圾和工業廢料填土的基本穩定時間需要2~10a;而含有大量有機質的生活垃圾填土的自重壓密穩定時間可以長達30a以上。充填土的自重壓密穩定時間更長,可以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4.壓縮性大,強度低:填土由於密度小,孔隙度大,結構性很差,故具有高壓縮性和較低的強度。對於雜填土而言,當建築垃圾的組成物以磚塊為主時,則性能優於以瓦片為主的土;而建築垃圾土和工業廢料土一般情況下性能優於生活垃圾土,這是因為生活垃圾土物質成分雜亂,含大量有機質和未分解或半分解狀態的植物質。對於衝填土,則是由於其透水性弱,排水固結差,土體呈軟塑狀態之故。

二、填土的勘察評價要點

1.填土勘察應包括下的內容:①蒐集資料,調查地形和地物的變遷,填土的來源、堆積年限和堆積方式;②查明填土的分佈、厚度、物質成分、顆粒級配、均勻性、密實性、壓縮性和溼陷性;③判定地下水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

2.填土勘察應在一般土勘察規定的基礎上加密勘探點,確定暗埋的塘、浜、坑的範圍。勘探孔的深度應穿透填土層。

3.勘探方法應根據填土性質確定。對由粉土或粘性土組成的素填土,可採用鑽探取樣、輕型鑽具與原位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對含較多粗粒成分的素填土和雜填土宜採用動力觸探、鑽探、並應有一定數量的探井。

4.填土的工程特性指標宜採用的測試方法有:①填土的均勻性和密實度宜採用觸探法,並輔以室內試驗;②填土的壓縮性、溼陷性宜採用室內固結試驗或現場載荷試驗;③雜填土的密度試驗宜採用大容積法;④對壓實填土,在壓實前應測定填料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大幹密度,壓實後應測定其幹密度,計算壓實係數。

三、填土的工程評價

1.填土岩土的工程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

(1)填土的均勻性和密實度評價

填土的均勻性和密實度與其組成物質、分佈特徵和堆積年代有密切關係,因此可以根據以上特徵判定地基的均勻性、壓縮性和密實度。必要時尚應按厚度、強度和變形特性指標進行分層和分區評價。

(2)填土的堆積時間與組成物質的關係

對於堆積年代較長的素填土、衝填土和由建築垃圾或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組成的雜填土,當較均勻和較密實時可作為天然地基;由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腐蝕性的工業廢料組成的雜填土,不宜作為天然地基。

(3)填土的承載力及穩定性

填土的承載力應結合當地建築經驗、室內外測試結果綜合確定。當填土地面的天然坡度大於20%時,應驗算其穩定性。

2.地基處理及檢驗

填土的成分比較複雜,均勻性差,厚度變化大,工程上一般要進行地基處理。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土墊法,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可減少和調整地基不均勻沉降;機械碾壓、重錘夯實及強夯法,適用於加固淺埋的鬆散低塑性或無粘性填土;擠密法、灰土樁,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砂、碎石樁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處理深度一般可達6~8 m。

填土地基基坑開孔後應進行施工驗槽。處理後的填土地基應進行質量檢驗。常用的檢驗方法有輕型動力觸探、靜力觸探、取樣分析法。對於複合地基,宜進行大面積載荷試驗。控制壓實填土地基的檢驗,需隨施工進程分層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