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风鼎盛,崇尚读书,同一个家族里会出现好几个文学成就很高的人,比如说“三曹”就是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四萧”则是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和萧绎。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远比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学多才。所谓才子配佳人,而成语“半老徐娘”的主角就是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

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徐昭佩

当年萧绎还只是湘东郡王,负责镇守江陵,跟一名叫徐琨的将领关系不错。有一天晚上,徐琨请他到家里喝酒,兴起之时有一位妙龄女子近前来敬酒,此女子温文尔雅中不失活泼天真,这是徐琨的女儿叫徐昭佩,也就是后来的徐娘。当时萧绎一见钟情,就把这个姑娘娶进了宫,在徐昭佩眼中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大才子,加上又是个王爷,她感觉自己非常的幸运,那段时间两个人是谈诗作画如胶似漆,但是幸福了没多久,徐娘发现了萧绎此人虽然文学造诣颇高,表面上也像是一个谦谦君子,但是骨子里却并不是这样。

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梁元帝萧绎

别看这个萧绎在画像中是个正常人,无论是眼耳口鼻五官都很正常,但事实上画像是被美化过的,真实的萧绎是有残疾的。一只眼睛是彻底看不见,另外一只是高度弱视,但是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道,虽说身有残疾同时贵为皇子,他却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自暴自弃,读书是相当的勤奋。因为视力不好,不能长时间看书,于是他便找人来给他念书,轮番值班昼夜不停,这些给他念书的人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读书人”的由来。不光爱读书,后人还评定萧绎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幅画《职贡图》,上面画的是当年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臣,有波斯的、有百济的、有龟(qiu)兹的、有倭国的等十几个国家的人,他们长相不同服饰不同,就连每个人的神态也是各不相同,整个画作栩栩如生层次分明,堪称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代表。

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职贡图》

可当把徐昭佩娶到手之后,很快失去了兴趣,对于徐娘经常视而不见,而醉心于老庄之道。起初徐昭佩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想去吸引萧绎,可发现没用。于是在萧绎和文友们搞一些诗酒会的时候她也参与进来吟诗作赋。那天徐昭佩听说萧绎要在宫中论诗,于是故意给自己化了半边脸,称为“半面妆”,其实是讽刺萧绎,你只有一只眼睛,那就只配看我半张脸。为了让丈夫重视她,她不惜出此下策,可这招对萧绎还是没有用。有一天萧绎跟别人聊天,无意当中有人说萧绎的姑表兄弟王铨的文才很高,并不时挑起大拇指来夸赞,于是打这天开始,萧绎跟着了魔一样,时不时地在纸上写上王铨两个字,写完之后又打一叉,如此循环往复了好几天。然后还让自己一个王氏妃子的哥哥改名叫王琳,因为王铨的父亲就叫王琳,萧绎大概是认为这样就可以羞辱王铨,在徐娘看来这是心胸狭窄且幼稚的表现。

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半面妆

公元548年的一天,萧绎正在编《孝德传》,书中内容是向世人发出号召,天下人都应该遵从孝道,正是因为这本书,本来是梁元帝的萧绎,死后谥号被追加了一个“孝”字,人称孝元皇帝。可当编写之时,手下送来一份京城告急文书,说将领侯景叛乱,形势危急请湘东王速速发兵勤王,救皇上于水火之中。他不仅不着急,反而激动起来,故意拖延时间拒不发兵,而等到自家兄弟子侄一个个被叛军消灭,甚至直至确信父亲被困皇宫,已经活活饿死了之后,他这才出兵平叛。徐娘曾经仰慕的丈夫竟是一个伪君子,这让徐娘大为失望。

常说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的徐娘,是敢给皇帝戴绿帽的女子

《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的《孝德传序一卷 》截图

就这样在寂寞深宫中芳华虚掷的徐娘,在一个名叫暨季江的白面书生向她表示好感的时候,徐娘再也按捺不住了。很快事情被传的满城尽知,但碍于他俩儿子萧方的关系,一直没有对徐昭佩痛下杀手。他的不管不问无疑助长了俩人的往来,甚至有人开玩笑问暨季江如何,而暨季江也毫无隐讳的说到“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不久后,萧方兵败溺水而死,萧绎再无任何心理负担,逼令徐昭佩自杀,徐昭佩自知不能幸免,在宫中投井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