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没效率?学习科学告诉你答案

很多同学反映在家没法学习,父母投喂、被窝封印、手机捆绑,有的同学还会计划等开学或者解封后租房复习。事实上,环境在学习中起着什么作用?

对于自控力强和内在动力足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乎的是学习,也许刚开始环境确实不够理想,但渐入佳境进入了状态,环境因素也就忽略不计。

当然,如果人有自知之明和自治能力,生活中大部分的窘境难以发生。

但即使没有自制力,学习就不能继续了吗?也许不是环境真的影响了你而是你觉得环境影响了你。

多少好学生认为学习得努力,拼劲投入,心无旁骛,安静专注。但还是学不完、学了又忘、学得没谱。也许是时候改变对学习的执念。

  • 打扰可增强专注和记忆

在全身贯注时他人对你的打扰不但会延长这项学习在你记忆中驻留的时间,而且还会让你在心理上把这项学习提高到“需要先去完成”的首要位置上。没人打扰你时,可能你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看会手机吃会东西放松下没什么,确实没什么。但一旦家人敲下门、楼下有动静就觉得被打扰、心烦、学不下去。这样的打扰真的很影响你的学习状态吗?真正的自由不受外界影响。

  • 遗忘也是学习

记忆具有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记忆不是单独存在某个地方,而是沿着大脑新皮层各个不同功能区域分布。记忆并不会丢失,只不过是你提取不出来。遗忘如同肌肉,先损耗掉一些随后才能增长变得更强大。当然复习是重要的,不要等到提取能力为0的时候再去复习,也不要企图一次能记忆完所有知识。

  • 固有的学习环境并不重要

在变换学习场所时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你学习时周遭环境越是复杂多变,你学得的内容越额能记得清楚长久。你甚至可以在考场想起这个知识点很鲜活,当时妈妈正给我送水果盘,那是老师把这个知识点写在黑板的右下方了。不仅仅是学习环境,其实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的变换对学习效果也有好处,让学习内容以不同的路径存入大脑。

  • 分散间隔式学习可加深记忆

总有人抱怨学习时间不够,通勤时间、睡觉前、饭后等短时间也很适合学习。我们的学习不是追求时间长度感动自我,所以我一直建议不啊哟以时间而是以任务来定计划,碎片化时间也要利用好。间隔性的学习会迫使你反刍学习材料,把学过的东西挖出来重新储存一次从而加深记忆。不要想着临阵磨枪,集中一段时间的紧急学习还来不及让记忆如同肌肉一样生长,而且心理焦虑难以吸取知识。

  • 自测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可能很多人觉得只有考试才是测试,但备考之前学习之中就需要自测。毕竟考试时才发现不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个就类似上期讲到的戏精学习方式,假装自己是老师考考自己,讲给别人听,对着镜子背诵,或者自出题目。

  • 笔记复习是被动低效的方式

我一直觉得理想的复习方式是笔记应该自己做,框架应该自己建,而且不断互动不断完善。看着别人的总结性资料或者一手教材,这种被动式的复习几次之后就会出现“熟练度错觉”,一提我就会一些,但把话语权交给我就会结结巴巴零零碎碎。可以自己写笔记,再默写,再对照完善。自己做框架,参考权威的修改,知识理解越深,框架完善更好。建议入手A4纸,每天学习后自测写一张A4纸框架或者笔记。

  • 学习是一个可塑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

每次为一个主题学习,也是同时学习如何学习的机会。但同时要区分学习的科学与迷信,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偶尔的迷失方向、打野、分心并不要紧,甚至可能为某一刻的顿悟打下了基础。也不要把学习看得过于神圣严肃,学习融入生活和碎片化时间,零星散乱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游戏。

我们认为不好的学习习惯会误导我们的学习,我们习以为常的思想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学习的革命也是自我的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