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導語

在19世紀自由運動的潮流中,歐洲國家(除土耳其外)其能不為此政治潮流所推動,而久維持其舊式的君主獨裁主義,獨立於立憲議會政治之外者,惟有一俄帝國。俄帝國為世界上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包含有多數被征服的異族(及異教徒)而加以壓迫;政治專制而腐敗,人民無自由;經濟上則土地集中於大地主之手,農民生息於奴隸狀態。然而在19世紀中,國內雖亦發生革命或反抗,而皆容易為此專制的政府所打平;俄帝有時且能使用其武力援助外國政府鎮壓革命。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讓步者俄皇亞力山大二世

亞力山大二世施行的最大的改革,為農奴的解放。俄羅斯為農業國,而全國可耕的土地十分之九分屬於皇室及十萬大地主。中世紀農奴制度(Serfdom)在17、18世紀以後絕跡於西歐者,在19世紀中依然存在於俄國。

俄國的農民附於一定的土地,隸屬於地主,而不能自由移動;他們不但對地主納地租,且須服種種的勞役,有時待遇如同奴隸。除俄羅斯北部為有土地的農民所居住,極南部為經濟獨立的哥薩克人(Cossacks)社會,以及波蘭與波羅的諸省(Baltic provinces)之已經廢止農奴之地方外,所有俄羅斯地方皆生息於農奴制度之下。

及至1861年亞力山大二世始不顧貴族地主階級的反對,決然下令解放全國的農奴(他於1859年已先解放皇室所有土地上之農奴);此在俄國實為破天荒的快舉,然而農民經濟問題究竟尚未根本解決。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1861年俄皇之敕令固不但給予農民以自由,而且給以原來所耕之土地,但大部分土地之所有權,並不寄於農民個人,而依俄國通行的共有思想,寄於集合體之農村(Mir),因之農民須受農村規則的支配。而且農民從地主佔有的土地,尚須由國家墊付賠償金,而後由農民分年償還國家。

於是向之納租金於地主者,今則須對國家付還墊款,而常不免受政府稅吏與警察之虐待與誅求。所以農奴雖然解放,俄國農民仍然在不安狀態。

亞力山大二世次一步的改革在司法。俄國向來行政與司法不分,裁判之事由行政官以秘密的專斷的方法行之。1862年,俄帝下令使司法離開行政而獨立,採西歐式的司法制度,設立各級法院,採用律師,陪審及法官永久在職保障諸制度。

亞力山大二世拒絕設立國民代議機關的要求,但亦承認在政治上有施行漸進的改革之必要。於是在1864年,他開始樹立地方自治制度,容納人民參與地方行政。在全俄三十餘省(Governments)及省中之各區(Districts)均設立一種地方議會(Ze-mstvos);區議會由區內地主商人及農民選出,而省議會則由區議會選出。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地方議會有權處理關涉地方利益的事務,如道路、教會、學校、救貧、衛生、監獄及警察等。此種地方議會,雖然不能與聞中央政治,但多少能給人民以參與公務的機會,不失為一種政治的教育。

革命的運動

但是俄國政治社會根本不安的原因,與專制官僚政治之害惡依然存在;而亞力山大二世又鑑於1863年波蘭的叛亂,聽信舊派政治家的勸告,復走回舊日壓制的途徑。於是從1865年以後,不惟政治上未有進一步改革,而且反動的壓制手段反而增加。地方議會禁止發表政治的意見,其決議且可由中央政府所派之長官否決。

嚴厲的出版檢查制度回覆,秘密的偵探警察機關設立。自由思想的知識階級的人士對於改革失望,急進者乃轉而趨向革命的運動。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在19世紀後半期,俄國漸睹所謂虛無黨(Ni-hillsts)之活動。虛無黨的宗旨,反對既存的制度,——獨裁君主,正統教會及社會制度等——而主張推翻一切,重新改造社會。此派人士原屬於知識階級中的急進分子,出自大學及自由職業方面,最初不過是言論上思想上的勢力,後以受出版檢查之壓迫,轉而從事於秘密組織與宣傳。

西歐的社會主義亦漸對於俄國思想界發生影響。不過最初俄國流行的社會主義在巴枯寧(Mikhail Bakunin)一派無政府黨領導之下,出以“無政府的社會主義”(anarchistic socialism)之形式,而偏重暴力主義。此派革命思想家,不但反抗專制政府,而且主張根本的破壞國家、教會及傳統的家族組織。他們因為不能依平和方法宣傳其主義,乃傾向於訴諸暴力。

對於此等革命的運動,俄帝政府繼續施以高壓手段。然至政府的壓制愈甚,革命黨的思想與行動愈趨於極端。許多提倡改革之人士不能達到目的而受虐待,改革運動乃落於激烈派之手。在少數的極端的激進分子之中間,漸發生一種信念,以為惟有使用恐怖手段對待皇帝及其他統治階級,乃可以使他們屈服,而引起國民對於政治社會生活上弊惡的注意。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於是在俄國革命運動者之中,乃發生一種恐怖主義者(Terrorists),他們專以暗殺及其他暴烈手段,報復俄國的官僚及其他統治階級,而且屢次謀殺俄帝。亞力山大二世恐慌,而有意再為行政上的改革,然已太遲。在1881年3月亞力山大二世正簽署一道改革令之一日,他為恐怖主義投擲之一炸彈炸死。革命黨此舉更以激起俄政府的反感與驚恐,而增長其壓制與反動的氣勢。

亞力山大二世死後,其子亞力山大三世繼位;他對於西歐的自由立憲政治無同情,不贊成其父的改革,而傾向於維持俄羅斯舊式的獨裁主義。在短時期中,亞力山大二世之改革大部分推翻。農民置於地方的地主階級之支配下;而在1886年宣佈,凡工人違背契約當視為犯罪。同時厲行反動政策,對於言論及出版,益加壓制;大學置於嚴厲的監督之下;甚至西方的知識亦阻其輸入。

在極端的壓迫的政策及殘酷的懲罰手段之下,虛無黨無政府黨失其反對政府的力量。從亞力山大二世暗殺以後,激進黨失勢。在亞力山大三世之下,俄政府能維持其地位,以抵抗一切進步的運動。

大斯拉夫主義

亞力山大三世一方面壓迫革命運動,同時亦獎勵一種民族的運動,即所謂“大斯拉夫主義”(Pan-Slavism)的運動。大斯拉夫主義的宗旨,在以俄羅斯本部(Great Russia)為中心,增進國內國外(如奧匈帝國內及巴爾幹半島)的一切斯拉夫種人的統一與結合;而其政策是對內推行俄羅斯本部之言語宗教等制度於帝國內各種不同的人民,即所謂“俄化”(Russification)政策是;對外則促進俄國勢力的發展,東向亞細亞,西向奧匈帝國,南向巴爾幹半島;而鼓動奧匈領內斯拉夫人反抗,扶助土耳其治下的耶教人民獨立及強大,即為其主要的活動。

為謀全帝國言語及宗教等制度之統一,換句話說,即實現“俄化”政策,則賴 在“鮑雪維格”政府之下,一切特權廢除。人民皆有勞動的義務。私人的土地無賠償的沒收,而宣佈為國有財產;農民許繼續使用其所耕之地,但無所有權。礦產,森林及鐵路概收歸國有。

俄羅斯的革命,資本主義來到俄國,為蘇俄的革命拉上帷幕

私人工場無賠償的沒收,而交給工人管理。所有以前俄帝政府或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所借的外債,概行否認。私人銀行一律沒收;對外貿易統歸國營。

此等手段,構成“鮑雪維格派”所謂社會革命事業。然而在最初數年中,在戰後及內亂之困難情狀之下,施行此項革命計劃,感受許多阻難,結果是農村及工場之生產減少,對外貿易衰落,食物缺乏,工人失業,饑荒及疾病流行。

及至外國干涉停止,國內反革命動亂打平,經濟狀態乃漸改善。而“鮑雪維格”政府,亦鑑於過去數年共產主義試驗失敗的經驗,覺得有妥協讓步之必要。於是有1921年開始採行的所謂“新經濟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從此蘇俄部分的容納資本主義,承認土地的私有及工場的私營。而外資的輸入,外人企業的特許亦漸開始。 蘇俄的內部狀態改善,政府臻於安定之後,對外關係亦漸次改善。以前敵視蘇俄而懷疑“鮑雪維格”政府的安定性之西歐國家,久之亦次第與蘇俄政府發生通商及外交的關係。

結語

之後1924年2月英國在新成立的工黨內閣之下,首先給予蘇俄政府以正式的承認;隨後意大利、瑙、瑞典、丹麥及法蘭西諸國,亦皆步英國後塵,正式承認蘇俄政府,與之發生外交關係。“鮑雪維格”政府的地位因之更加強固。資本主義來到了俄國,蘇俄轟轟烈烈的革命到此拉上了帷幕。

參考文獻

《世界通史》

《蘇聯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