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沉痾流弊切莫諱疾忌醫

作者鄭自清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

近年來,黨中央,正風肅紀,鐵腕懲腐,意在扎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腐籬笆。兩年來,各級黨的領導幹部大多經歷“照鏡子,正衣冠,洗洗臉,治治病”綜合式 “會診”,靈魂深處受到久違的洗禮。官場吏治,令行禁止,清廉風尚逐漸復還,民眾為之欣喜。

然而,沉痾流弊積久而成,導致積弊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完全破解,病原體並沒有根除,黨風根本好轉任重道遠。特別是少數髒汙狼藉的領導幹部,迷途不返,仍抱著“一陣風”過去了事、“走著瞧”看看再說等心態,對本單位及自身沉痾流弊,捂蓋子、不願亮“家醜”。或忙碌於弄虛作假,隱瞞實情,尋求應付、欺騙組織查處的對策;或若無其事,故作鎮靜,凝然閒庭信步;或對群眾舉報,不論事實有無,只顧深究其信從哪裡來,又出自何人之手。更有甚者,有恃無恐,老虎屁股摸不得,比起“諱疾忌醫”的蔡桓公有過之而不及。

去沉痾流弊切莫諱疾忌醫

眾所知曉,春秋時蔡桓公疾患在身,卻因好“面子”諱疾忌醫,其病灶由腠理至肌膚、至腸胃、再至骨髓,最終病入膏肓,無藥可治,給人留下千古笑柄。而今,類似蔡桓公的領導幹部,老實說不在少數,明明有病,卻絕口否認,尤其懼怕群眾批評、舉報。最終因小疾成大患,重症亦將不可救治,腐化墮落成黨和人民的罪人,被國人唾棄。

其實,民眾對身邊的腐敗有目共睹,當事者亦應心知肚明。民眾報料不報料,自己承認與否,其“毛病”客觀存在,事實無可爭辯。隨著“絕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的反腐“常態化”,貪腐分子姑且可隱匿一時,卻隱藏不了一世。終究會被反腐風暴所席捲,罪孽定會在正義的陽光下暴露無遺。

自查自糾,是主動如實退贓,還是被動地等待查處抄家?前者需勇氣,又不失為“明智之舉”。後者咎由自取,等來的將是法律嚴懲,令萬民不齒。選擇前者或許有劇烈“陣痛”,但如同投得一條“生路”,也是一種 “擔當”。敢做敢當,勇於承擔法律“追責”,黨和人民或許能給予寬恕。

去沉痾流弊切莫諱疾忌醫

黨的第一代執政領袖們,為“治療”黨員領導幹部錯誤和缺點,從不怕“家醜”外揚。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說得對,只要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就採納、照辦。他們深知:共產黨非“神聖”,出錯難免,為人民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是黨立足的根本。黨的領導幹部並非“聖人”,修正缺點錯誤人之常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會贏得群眾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支持,才是抵抗腐敗“微生物”侵蝕的有效方法。正是這種作風和雅量,像延安整風、“三反”、“五反”那樣的運動才效果不俗。特別是在“三反”運動中對劉青山、張子善的懲處,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這些運動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延緩和遏制了貪腐,有力地抵制了舊社會遺留惡習的腐蝕,確保了國家工作人員的廉潔、樸素、人民公僕服務的本色。

換言之,如果共產黨早年懼怕批評,黨的領導幹部諱疾忌醫,就不可能有後來國家工作人員的廉潔、樸素、為民服務的優良作風。今天的貪腐現象,前移幾十年也是完全可能。可見,群眾是反腐防變的“良醫”,依法引領群眾反腐,接受民眾監督是黨去沉痾流弊的“靈丹妙藥”。所謂反腐會引發社會動盪的言論,不是誤判,就是別有用心。

去沉痾流弊切莫諱疾忌醫

世人皆知,一個政權剛剛建立,往往春意盎然,欣欣向榮,其原因就是初始的統治者能夠開明納諫,嚴於律己。但後來百弊叢生,捉襟見肘,都因為貪汙腐化而衰敗。週而復始的教訓,當年我們英明的領袖為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倡讀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並對領導幹部出現驕傲、腐化苗頭從不迴避,時而和風細雨,時而雷霆萬鈞,足見熬費心機,用心良苦。

四十多年來,應該說我黨沒有像樣的整風式反腐,部分黨的領導幹部“嗜慾無窮,而憂患不止”,黨面臨生死存亡。如今中央領導受命於危難,扛起責任與擔當大旗,“刮骨療毒,猛藥治沉痾頑瘴”。使寄生在黨肌體內的蛀蟲相繼現形,風清弊絕,可以期待。此時,供染沉痾流弊至深的各級黨的領導幹部三種選擇:一是政治“強心”,拒腐“免役”;二是真誠接受民眾“會診”,主動 “退贓”;三是等待組織“手術”,被動“刮骨療毒”。尤需指出:對來自群眾的舉報、揭發和監督,是支持、反對還是打擊報復,是檢驗自身清廉與腐敗輕重的試金石。何去何從,路在腳下,但願同志為黨分憂,去沉痾流弊,切莫諱疾忌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