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今日處暑!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處暑這一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北方溫度開始下降、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南方“秋老虎”的威力還在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處暑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身體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亦應特別重視養生。

那麼處暑應該吃什麼呢?

吃鴨肉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之所以要吃鴨,是因為處暑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飲食調養應以預防燥邪傷人為主。這個時期的飲食應該遵循潤肺健脾的原則,而鴨子味甘性寒,具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定驚、清熱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可主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症。民間認為鴨子是“補虛勞的聖藥”。因此鴨子是非常適合處暑之際吃的潤燥食物。

吃糖醋蓮藕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蓮藕,美容解疲,渾身是寶。民間也有吃糖醋蓮藕的習慣,並且蓮藕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無論是促進新陳代謝還是緩解疲勞,它都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蓮藕雖小,渾身是寶。除了蘊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以外,它還含有大量的多酚類物質。

吃石榴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是吃石榴的季節。石榴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高於蘋果和梨。紅粉皮石榴含維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維生素E高。石榴性味溫甘酸澀,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石榴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石榴可防治咽燥口渴。

吃龍眼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老福州“處暑”之後不再喝涼茶,而多吃些“補氣”、“補血”的東西,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後泡稀飯吃。

處暑過後要進入秋天,中醫上有“補秋”的說法,所以少喝涼茶、多吃龍眼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講究“補氣”、“補血”,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同時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在這個節氣食用是有益的;但食療不用太過刻板,並沒有規定這個節氣一定要吃龍眼泡稀飯,很多人平時也可以這樣食用,是有益的。

吃玉米

秋意漸濃,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處暑是玉米成熟的季節,新鮮玉米中的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只能從食物中攝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極少,因此,新鮮玉米是賴氨酸的主要來源之一。特種玉米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質、植物油及維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則高8-10倍。

秋意越來越濃。尤其是對於北方的鄉親們而言,秋天略短暫。這時候就更應該進行食補,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