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時機暢通“三個循環”-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許多國家採取了嚴格的隔離、封城、封國等舉措來進行疫情控制,直接導致各國生產停擺,生產鏈和供應鏈出現斷裂,全球貿易受阻,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日益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與此同時,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正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指出,要增強緊迫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這個“千方百計”、這一“不失時機”正是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的迫切要求。我們若能夠緊緊抓住我國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取得積極進展的重要時機,加快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儘快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不僅有利於為境內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質保證和切實保障民生,有利於如期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也有利於加大我國對外開放步伐和促進世界經濟穩定。

還應該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本質上是一種強勁的外生衝擊,不同於以往週期性、內生性經濟衝擊產生的經濟蕭條或經濟危機。如果全球疫情可在較短時間內得以遏制,就不會根本改變世界經濟趨勢性增長的軌跡。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製造業大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們一方面毫不鬆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讓國內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這“三個循環”儘快暢通起來,就是為打贏全球疫情防控阻擊戰、穩定全球供應鏈價值鏈作出的巨大貢獻,就是體現了中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大國擔當和責任,就能夠為儘快恢復世界經濟秩序贏得時間、樹起樣板、穩定預期、樹立信心。

“三個循環”貫穿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四環節,貫通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產業循環是根本,市場循環是牽引,經濟社會循環是保障,“三個循環”既相互嵌入、環環相扣,又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暢通產業循環是保持生產連續性、維護宏觀經濟順利運行的重要條件。要在繼續落實好分類分級精準防控舉措的同時,用好用足一攬子財政貨幣支持政策,切實疏導和打通各種人流、物流、資金流堵點,加快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各環節整體配套、有機銜接;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穩住外貿基本盤,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增強外商長期投資經營的信心。

暢通市場循環是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釋放經濟發展潛能的牽引力量。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大力度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予以扶持,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要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儘快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實現消費投資“雙升級”,形成市場供需良性互動。

暢通經濟社會循環是保障民生、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基本保證。要更大力度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要強化對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擴大失業保險覆蓋範圍,更好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還要針對此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城市公共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大力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真正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歷史欠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