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在線教育遭遇“師資坎” 家長棄課:孩子不是“小白鼠”

  未來網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李盈盈)新冠肺炎疫情一邊令線下教學摁下暫停鍵,一邊又催化在線教育的大熱,全國大中小學生一律轉到線上學習。這波操作史無前例,所以,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春節過後,“居家在線學習”剛開啟時,朋友圈裡不少家長紛紛點贊,大呼“在線上課挺方便,終於不用來回折騰,接送娃上輔導班了。”

  然而,宅家在線上課一個月以後,對在線教育期待滿滿的家長開始感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一個週末,孩子在線上課時,坐在旁邊的我無意中聽到,英語老師只點幾個孩子的名字,讓他們答題互動。”北京家長陳茹很納悶,問孩子才知道,兒子的在線英語小班課人數從寒假班的20多人下降到春季班的10餘人,然後逐漸變成7人、6人。

  “陪孩子一起聽,才發現老師講課生硬無趣,孩子學了三年左右,也沒看到明顯效果。”她最近在猶豫要不要退春季班的餘課。“暑假(英語)班和秋季班我已經棄課,不再續報了。等下學期線下課開班後,看情況再定。”

  是什麼造成了在線教育這種局面?

  線下老師倉促轉線上 缺乏線上教學經驗

  線下教育因疫情被摁下暫停鍵之始,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俞敏洪就表示,線下到線上的轉變並不容易,新東方線下老師大部分沒有線上教學經驗。

  其實,何止新東方,其他著重開發線下課的頭部機構的老師也沒有線上教學經驗。疫情的到來,迫使他們倉促轉戰線上。

  儘管機構會安排學科教研組統一備課,配發教案,但每個人的語言風格、表達能力、幽默程度、親和力、課堂協調能力等不盡相同,授課效果也千差萬別。

  “在線開學”伊始,“上網課的尷尬”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人們感嘆被“逼瘋的不止是老師和學生,還有家長!”

  北京“在線開學”第一天,來自線下學科培訓機構的老師連連嘆息“直播課上得一團糟”;“我感覺我的課是對著空氣講的,完全不記得自己說了神馬。”

  北京市家長姜顏告訴未來網記者,近期,她家孩子體驗了三種形式的在線教育。第一種專業線上課,注重用戶意識,設計有完整的話術和互動流程,課堂生動活潑。第二種是因疫情強行轉線上,老師對直播不熟練,狀況不斷,教學效果不如線下好。第三種是錄播課,老師講課節奏非常慢,沒有互動,生硬呆板。

  “我覺得第一種挺不錯,後面兩種不看好。最近,我們小區不少家長都不讓孩子看那種錄播課了。”姜顏表示,“有些年輕老師從來沒上過在線課,機構不應該讓他們硬著頭皮上課,必須先統一培訓。”

  前華平中國合夥人陳偉豪表示,對機構而言,如果機構只有二三十個老師,培訓相對容易,一旦擴張到幾百甚至千上萬的老師,培訓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強有力的教師管理團隊。

  在和一些老師、家長的溝通中,未來網記者瞭解到,有的學校會要求老師逐個“過課”,一遍遍錄製講課視頻,發給專業團隊審核。直到過關,才允許他們按照視頻流程正式講課,而不是讓老師在課堂上慢慢探索提高,犧牲學生的時間。

  不少家長建議,培訓機構應借鑑這種“過課”方式。因為教育不同於一般的商品,試錯成本太高,家長絕不允許浪費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和成長機會。一旦對老師的能力表示不信任,就會質疑該機構的師資水平,甚至產生負面口碑。

  陳茹強調,“只有老師業務熟練,才有資質上崗;而不是把學生當‘小白鼠’,讓無經驗者在教學過程中熟練業務,積累經驗。前後順序不能顛倒。”

  課後服務形同虛設 家長質疑其甩鍋

  教育是特殊商品,更是服務。和姜顏一樣,多數家長都是抱著忙自己工作,寧願花錢請培訓機構代為教育的心態,自然,非常看重效果和質量。

  但是,陳偉豪表示,只有頭部公司才願意為提升教育效果,花很多時間做好消費者的服務體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姜顏的兒子一直在學而思網校在線學習大語文,屬於“雙師”課堂模式,每個班還配有類似“班主任”的輔導老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答疑、預習、複習、收判作業等。如果有孩子沒按時交作業,老師會反覆提醒家長,特別負責。

  但是,她家孩子上的摩比數學思維和勵步英語課,疫情期間都從線下轉到線上,效果卻不好。“一方面,和線下課一樣,連著上課2小時(中間休息10分鐘),對孩子視力不好;另一方面,線下內容基本原封不動地搬到線上,只有一個主講老師,沒有專人輔導作業。學生是否做作業,老師也不怎麼管,感覺不負責任。”

  姜顏表示,“教育需要學、練、長,如果沒有作業,只對著電腦聽聽,不動筆反覆練習,根本記不住。比如,我兒子的英語聽說挺好,卻寫不好。培訓班老師不管,完全靠家長督促落實,這等於把課後作業鞏固這一塊的服務轉嫁給家長了。”

  “這不是推卸責任嗎?希望培訓機構老師認真負責,不要甩鍋,減輕家長的負擔。”姜顏說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記者還注意到,因為服務問題,培訓機構遭到大量用戶投訴。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顯示,疫情期間,因線下教育改線上後,質量下降;不退差價;拖延、拒絕退費等問題,培訓服務糾紛頻現。

  一位家長反映,她為孩子報名了一對一口語培訓機構阿卡索外教網的課,卻一直預約不到課,多次打電話退款,被工作人員推脫,最後,機構以時間太長為由,告知她不能退。

  在聚投訴平臺上,有家長投訴“海風教育不負責任,服務態度差,多扣費,亂扣費,刪掉用戶已上課程的視頻回放。”

  廣州市的楊妍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非常注重孩子教育的學霸型家長。她表示,很多家長每年砸大量金錢用於孩子的教育培訓,自然希望獲取等值的回報。

  “培訓機構做的是服務,口碑就是生命。”楊妍說,儘管教育主管部門無法用成績、升學考核教培機構,但是,若服務不到位或學生的成績沒有明顯提升,家長就會打差評。對於老師而言,付費的家長則是上帝,若家長不滿意,就不會為續費課程買單。因此,老師不能上完課就萬事大吉,應該客戶利益至上,經常主動與家長溝通,便於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上課狀況,共同提升學習效果。

  課堂互動被調皮孩子擾亂 老師沒轍惹怒家長

  陳茹表示,在線課雖然方便,但要保障與線下課同樣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質量非常重要,而不是讓老師唱“獨角戲”。這需要機構教研團隊好好打磨教案的同時,設計一套完整的流程。比如,哪裡該設互動,互動的形式是什麼,達到什麼效果等等。

疫情下在線教育遭遇“師資坎” 家長棄課:孩子不是“小白鼠”

  某培訓機構在線課堂的互動區被調皮學生擾亂,極度影響課堂秩序。 受訪者供圖

  某線下培訓機構老師黎李坦言,在線下課堂,老師一眼看盡學生的狀態,課堂互動直觀、高效;在線上課堂,幾乎看不到學生,也就無法從學生眼中看出他們是否聽懂,掌握程度如何,“隔空互動”的感覺就像打在海綿上,讓人心生無力感。

  對於老師擔憂的在線課互動難,學生更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感同身受。

  北京市一位中學生向前向未來網記者講了他上在線課以來的感受。“線下和線上的課堂環境、學習氛圍完全不一樣。以前(線下)上課,學生有個小動作或走神了,老師一眼就能看到。老師一個眼神看過來,(學生)就會有緊張感,立馬坐直,認真聽課。(線下)課堂氛圍和互動比較好,回答問題脫口而出,如果回答錯誤,老師會第一時間糾正、講解。”

  在線課堂上,最讓老師感到頭疼和無力的是不瞭解學生的狀態,也難以掌控互動局面。

  有學生反映,老師讓大家提交自己的答案時,多數孩子提交ABCD選項,或按老師要求扣“1”,卻經常有調皮孩子藉機刷屏,一會兒,“樓就被蓋歪了”。還有孩子為了引入注意,胡亂輸入,“老鐵666”、“一給我裡giaogiao”等各種網絡用語就霸佔了直播課的互動區。

  甚至有孩子在互動區發不文明的話,辱罵同學、老師。其他學生看到這種情況,雖然厭惡,但沒辦法屏蔽。

  “孩子們,不要再發彈幕了,影響大家聽課。”

  “還有哪些調皮孩子在胡亂發評論,你再不聽勸,我就告訴你家長了。”

  一堂數學直播課上,年輕的何老師一邊上課,一邊用近乎懇求的語氣維護課堂秩序。他委託學生管理員幫忙維護課堂秩序,授權學生管理員在必要的時候關閉評論區,不需要答題互動時,開啟全員禁言功能。

  對此,北京一培訓機構的老師任峰表示,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們很無奈,因為機構對學生沒有硬性考核,也沒約束力,能做的只有勸說,不敢嚴厲批評,擔心說重了,學生生氣退課,對機構而言,豈不是得不償失。

  陳茹則認為,多數家長是抱著自己沒時間管孩子學習,於是,寧願花高昂的費用把送孩子到機構學習的初衷,希望機構代替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而不是隨便給孩子找個類似保姆的託管班;希望孩子真正學到知識,不希望被搗亂的學生影響。

  她生氣地說,況且,校外培訓機構提供的不是國家法定的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家長購買的是有償服務,機構有權力也有責任把影響學生上課的孩子清理出去,以保障廣大學生的權益。事實上,現在有些直播課堂表示配有輔導老師,只是,輔導老師變成了家長群管員,偶爾回答家長的諮詢,推送官方消息,或推銷,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既然線下課轉到線上不退差價,機構更應該提供匹配價位的服務。為什麼不設置已經成熟的‘雙師’模式?”陳茹建議機構為所有在線直播課提供真正的“雙師”服務,配置管理員,以配合主講老師做好課堂管理和課後服務,保障教學效果,提升學習效率。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