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起源的傳說

中華文化上下5000年,酒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不斷地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其中也發生了許多傳奇的故事。上文中小匠介紹了目前考古發現中國酒有9000年曆史,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起源,但在中國歷史上,酒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呢?有那些傳說呢?

起源有四種說法:

中國酒起源的傳說

1、上天造酒說

詩仙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描述;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被譽為“鬼才”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龍頭洩酒邀酒星”的詩句。此外如“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擬酒旗於元象”,“囚酒星於天嶽”等等,都經常有“酒星”或“酒旗”這樣的說法。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描述。

那麼,這個酒星是什麼來路呢?酒旗星最早見《周禮》一書中,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星宿的說法,始於殷代而確立與周代,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偉大創造之一。在當時科學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能在浩瀚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並不怎麼明亮的“酒旗星”,並留下關於酒旗星的種種記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至於因何而命名為“酒旗星”,古人認為它“|主宴饗飲食”,這不僅說明我們的祖先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也證明酒在當時的社會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確實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2、猿猴造酒說

中國酒起源的傳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中記載了人類利用美酒捕獲猿猴的情節。至今,在東南亞和非洲依然流傳著此種方法來捕捉猿猴或猩猩。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清代文人李調元這樣記載:“瓊州(今海南島)多猿.......。嘗於岩石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清代另一種筆記小說也說:“嶽西平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採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婁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而明代文人李日華也在他的著述中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

以上種種都是古人對於猿猴釀酒的記載,其中雖然充滿了一些奇幻色彩,但也並非全無道理,畢竟大自然中許多發明發現都是來自於大自然。

3、儀狄造酒說

中國酒起源的傳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酒。《呂氏春秋》有云:“儀狄作酒”。《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史籍中 也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

另一種說法則是“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就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方法進行改良,釀造出了更味美的酒。

儀狄是什麼人呢?從古籍中的描述來看,他應該是夏禹身邊的“官員”,很可能是掌管釀酒這一塊工作的。但是生於何地?葬於何處?都沒有確切的記載。他究竟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我還是比較贊同郭沫若老先生的說法:“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

4、杜康造酒說

中國酒起源的傳說

杜康造酒一直是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相傳“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這便是杜康將吃不完的剩飯放到桑樹樹洞裡,然後自然發酵成酒的傳說。曹操曾有詩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令人信服了。

據西漢劉向在戰國史書《世本》卷一記載:“辛女儀狄始作酒醪,以變五味,杜康造秫酒。”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宋,朱翼中《酒經》:"杜康作秫酒。"明,許時泉《寫風情》:"你道是杜康傳下甕頭春,我道是嫦娥擠出胭脂淚。"......據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第五位國王。據《史記•夏本紀》文獻記載,夏朝第4位國王帝相在位時,發生了一次政變,帝相在政變中被殺,那時帝相的妻子後緡氏已身懷有孕,逃到了孃家“虞”這個地方,生下一個兒子,因為希望他能像爺爺仲康一樣有所作為,所以,取名少康。

以上便是比較流行的四種關於酒起源的說法。

若是我的文章對你稍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或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謝!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

小酌怡情,微醺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