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讀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歡迎關注我的專題《高效閱讀修煉》。

笛卡爾說:“ 讀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說起讀書,我先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別皺眉!我不是講那個老故事,新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小和尚問老和尚:“師傅啊,你老讓我們讀經書,啥也記不住,有什麼用呢?”老和尚不答,從門後找了個髒兮兮的竹籃,遞給小和尚,對他說:“去,到山下的河裡,打一籃子水回來。”

小和尚拎著竹籃下山了,到了河邊,把籃子丟到水裡,撈上來,飛快地往山上跑,水嘩啦啦從竹篾的縫隙漏出來,沒等他跑到廟裡,就漏光了。小和尚一次次試,一次次失敗。不得已,精疲力盡的小和尚拎著溼漉漉的竹籃,找師傅去了。

見小和尚一臉沮喪,老和尚捻鬚淡笑,調侃小和尚說:“水,打回來了?”小和尚沒好氣地說:“都說竹籃打水一場空,師傅你這不是故意出難題嘛!”老和尚說:“你再仔細看看,這竹籃,和之前一樣嗎?”小和尚拎起竹籃。咦,這竹籃被河水沖刷了幾回,潔淨簇新,亮閃閃地發著光,哪裡還有半點骯髒汙穢!小和尚拍拍腦袋,恍然大悟。

小和尚悟到了些什麼呢?

小和尚的心思,我可不知道。但是我的確是悟到了讀書的妙用,那就是——淨化心靈。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讀一本好書,不就是和大師談笑嗎?真是此中有佳境,樂在其中啊!

書讀得越多,疑問也會越多。

隨著閱讀量的加大,我發現,有的書味同嚼蠟,有的書有滋有味,有的書滿篇空談,有的書充滿哲理,總之,魚龍混雜,不好辨別。

為解困惑,我找書目,下APP,加微信群,參加讀書會,陸陸續續讀了不少好書。但是,關於如何有效讀書的疑問也多起來:

天下書如此之多,到底哪些書值得讀呢?怎樣讀才能讀得懂、讀得透?不同的書,怎樣讀才效率更高呢?.......

唉!真是越讀越困惑。要是有本書告訴我該如何讀書就好了。

幸運的是,我的一位老師推薦了這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它的作者曾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有著豐富的閱讀經驗。這本書不僅系統地解決了我大部分的讀書疑惑,而且更為了得的是,作者還給閱讀分了層次,讓我領略到了不同境界的讀書細節,實在是相見恨晚。想學閱讀方法,這本書不能不讀。

通過有層次的步步推進,這本書回答了我最為關注的5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書值得讀?讀這些好書的正確姿態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如何一步步提升讀書的層次?

第三個問題,細讀一本書,有何規則可循?

第四個問題,如何閱讀不同體裁的書籍?

第五個問題,如何進行主題閱讀?

接下來,我就來逐個為你講解。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書值得讀?

閱讀是一種藝術,不是僅僅為了消遣和獲取信息,要為增進理解力而讀,要思考、玩味、瞭解、深入直到自我提升。能增長心智,能讓你學到東西的那些書,才是值得深入閱讀的書。為此,作者還針對性地提供了建議閱讀的西方作品書目。

那麼,讀這些好書的正確姿態是什麼呢?

閱讀的過程,就像是非課堂輔導型的自我發現學習,是跟著缺席的老師在學習。真正讀懂要求我們知道如何去讀。因此,要做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讀者。

要主動閱讀,要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四個問題:

* 這本書整體在談什麼?

* 作者細部都說了什麼?如何說的?

* 有道理嗎?是全部都有還是部分有道理?

* 跟我有什麼關係?

第二個問題,如何一步步提升讀書的層次?

作者創造性地將讀書分成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首先,說說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是最低層次的閱讀,只要能認字,可以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了。學習閱讀的過程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了,歷經準備階段——大腦和身體發育,認字階段——可以認簡單讀物,到閱讀階段——快速建立字彙、精讀訓練和技巧增進。最終達到初中生水平,就可以進行基礎閱讀了。

第二層,是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就是限時抓重點地閱讀一本書,目的是瞭解談了什麼、架構和包含的部分。

檢視閱讀有兩種方式,一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另一個是粗淺的閱讀。前者的大致順序是:書名頁—序—目錄頁—索引—書衣和出版者介紹—與主題相關的幾個篇章—全書翻看。後者則強調從頭到尾讀一遍,不懂也不要停。

第三層,是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是指全盤、完整地閱讀一本書,目的要能達到咀嚼、消化和理解。分析閱讀是本書最重要和最全面的部分,後面講,這裡略去。

第四層,是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指圍繞某一主題閱讀一系列的書,目的是重新架構,形成讀者自己的觀點。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

第三個問題,細讀一本書,有何規則可循?

我理解的細讀一本書,就是作者定義的分析閱讀,作者專門單列了一個篇章,總結了3個階段15條規則。

第一階段是架構階段。

這一階段的目標是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它有4個規則。(1)依照書本的種類和主題進行分類。(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什麼。(3)按順序和關係,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是詮釋階段。

這一的目標是詮釋書的內容,也有4個規則:(1)詮釋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2)從重要句子中抓出主旨。(3)找出作者論述,重新架構前因後果,明白作者主張。(4)確定作者已解決問題、未解決問題,以及不能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是評論階段。

目的是像溝通知識一樣評論一本書,分為7條規則。

(1)批評之前要真正瞭解這本書。

(2)不要爭強好辯和盲目反對。

(3)允許不同意見,為自己的異議找出理論基礎。

(4)證明作者知識不足。

(5)證明作者知識錯誤。

(6)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7)證明作者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第四個問題,如何閱讀不同體裁書籍呢?作者將書分成了七大類:

第一類,實用型的書。

這種書通常分兩類,一類是說明規則的,一類是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的。適合運用分析閱讀。是否值得讀,要看結果是否和我們的目標相關。在閱讀過程中,主要問兩個問題:作者的目的是什麼?建議用什麼方法達到該目的?

第二類,想象文學。

讀想象文學的步驟是:進行分類——抓住大意或劇情——架構——詮釋。

詮釋時,記住3點:小說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以及角色的思想、言語、感覺和行動;共識與主旨有關,要在作者想象的世界中賓至如歸;把手指放在作者的脈博上,感覺每一次心跳,跟著情節發展走。

第三類,故事、戲劇和詩。

讀這類書的重點是感受與體驗。

第四類,歷史書。

讀歷史書有兩個要點: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閱讀一種以上歷史書;不只關心過去某一時間、地點真正發生了什麼,也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現在,人們為什麼有這般行動的原因。

第五類,科學和數學書。

讀科學書,分清兩類,一類是給專家看的,一類是科普書。科學這個行當,有人“做”科學,側重寫前一類;有人“教”科學,側重寫後一類。我們普通人,要讀的是後一類的,比如科學史和哲理書。

讀有數學的科學書,要點是掌握全貌、架構和主題,不必糾結於細節的數學,看結論即可。

第六類,哲學書。

讀哲學書,提問題時要有孩子氣的單純,回答時卻要成熟而睿智。哲學問題典型的有兩類,關於存在與變化的思辯型、理論型問題,和關於善與惡的規範型問題。

哲學書有5種論述風格:一是對話,如柏拉圖;二是論文或散文,如亞里士多德;三是面對異議反駁,如阿奎那;四是系統化,如笛卡爾和斯賓諾沙;五是格言形式,如尼釆。

第七類,社會科學書。

讀社會科學書,要注意兩點:一是這些書看起來很容易,術語也很熟悉,但詞義規則很不清晰,讀者常常很難與作者達成共識;二是往往需要針對一個特殊事件或問題,讀好幾本書。

第五個問題,如何進行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終目標。筆者認為,如果你能進入到這個層次,已經不單純是閱讀,而是在創作了。

主題閱讀分為兩個階段,準備階段和閱讀階段。

在準備階段,你的目標主要是觀察研究範圍。

而在閱讀階段,你就需要按如下五步循序進行:

(1)瀏覽所有相關書,找出相關章節。

(2) 創造中立詞彙,帶引作者達成共識。

(3)建立中立主旨,列出一系列問題。

(4)界定主要和次要議題。

(5) 分析各議題。

讀書有方法,閱讀是要訓練的。

閱讀是每個讀書人的必修功夫。事實上,我國曆代都有讀書人總結讀書方法,比如朱熹讀書法、張之洞《書目答問》等,都是智慧的結晶。但是,放眼望去,當代指導“如何讀書”的書卻少得可憐,甚至連閱讀方法的研究,都很少見到。

《如何閱讀一本書》雖然是出版於1972年的書,可它實用的閱讀理念,卻一直經久不衰,值得借鑑。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願開篇故事中的小和尚也能有緣讀到這本書,不再有讀書的困惑。

好書,不僅是淨化心靈的清泉,也有魚蝦,也有黃金,關鍵是怎麼讀。

開卷有益,讀書亦有方。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要這樣讀,才是真的學到了家

開卷有益,讀書亦有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