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1974年5月19日晚,周总理写完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这个批示写完后11天,周总理因病情住进了北京305医院。从此之后,周总理再也没能回到中南海宽大的办公桌前。这个批示就是著名的“5·19”批示。

鲜为人知的是,“5·19”批示的出现跟1972年尼克松访华有关。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访问,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当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抵达北京机场前几天,美国一架运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很快,美方随机人员从运输机中卸下了一个巨大的集装箱。当集装箱被打开后,一个卫星地面站便被设置在北京首都机场。

当“空军一号”降落后,尼克松走下飞机时,在机场迎接尼克松的周总理很快发现一个“黑匣子”。当时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黑格提着一个神秘黑皮箱,紧紧地跟在尼克松身后。这个黑皮箱,就是当时中国报纸报道的“黑匣子”。

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当天晚上,周总理陪同尼克松观看当天双方活动录像时,尼克松对着周总理说,“现在美国人也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我们今天参加的活动。”周总理内心一惊,“哦,是吗?”尼克松进一步解释,他指着身边那个黑皮箱,自从我踏上中国领土那一刻起,我在中国的活动情况,全部通过它记录,然后再由天上的通信卫星以最快速度传回美国。

据周总理身边人回忆,周总理对那个“黑匣子”十分震惊,事后立即让有关人员去调查,结果得到了一个结果,“我们在天上还没有通信卫星。”无独有偶,后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也带了“黑皮箱”和卫星通信地面站。中国何时才能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呢?

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就在此时,北京邮电学院的三个年轻毕业生也注意到尼克松访华带来的那个“黑皮箱”,这三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黄仲玉、林克平和钟义信。尽管当时三个人的名字默默无闻,短短两年后,三人的名字惊动中南海。黄仲玉立即找到邮电部部长钟夫翔,汇报了自己想搞通信卫星的想法,得到了钟夫翔的肯定,并建议她组织一个关于通信卫星调查组。

当时的中国正值特殊时期,要成功发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如同天方夜谭。黄仲玉决定找钟义信和林克平一起来实现这个目标,三人一拍即合。问题是人微言轻,如何才能让通信卫星引起国家的重视呢?

尼克松访华带了一个卫星接收器,总理看后,做了生平最后一个批示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周总理写一封信,1974年5月19日,周总理看到了这封名为《关于建设我国卫星通信的建议》的来信。周总理非常激动,他拖着病体做了最后一个批示。周总理的“5·19”批示,成为中国发展卫星通信工程一个契机。1984年4月16日,“东方红2号”成功发射,从此我国有了属于自己的通信卫星。

参考资料:《揭秘周总理最后一个批示》、《我们通信卫星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