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蝕刻片

這次咱們來聊聊複雜的細節:

自制蝕刻片

對於機械結構來說讓人不能自抑的就是各種結構帶給人的美感。任何機械結構其實都是一個“秩序體”,各個部件按照既定的規則進行運作,恰恰就是這張完全嚴格遵守秩序的特性才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所為的“帥就得了”其實是脫離美感的。

所以在模型製作過程中也就是我們通過有限的工具來突出無限的機械細節的過程。

今天的問題實際上還是來自於粉絲的提醒。在之前的學園文章《講一個大家不經常接觸的領域》中大體的講了下蝕刻片是怎麼運用於模型製作當中的。

自制蝕刻片

直接給一支扎古機槍帶來了很大的細節提升。


但前天粉絲留言提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自制蝕刻片


文中的鋼魂蝕刻片其實早賣斷貨了。這樣一來就有點尷尬了,學了屠龍的技能但是找不到龍?!


模型啊,是個“坑”,你如果進來了,那就會越陷越深。既然你會分色噴塗了,會刻線了,甚至也會將錯誤的漆面洗掉了……那就不妨再學學做蝕刻片吧!

自制蝕刻片


在某寶上很多的蝕刻片其實並不便宜,除去了蝕刻片作者的設計因素來說,其實原料並沒有幾個錢。而且對於“別人的”設計,其實往往更多的時候還是不會滿足自己的要求,那就真不如自己做做“自己的”設計了。

自制蝕刻片


而對於機械結構的素材圖,則並會難以取得,以百度為例:你只要輸入“機械圖”後選擇“黑白圖片”,就有成百上千做好的機械圖形可以用在自己的蝕刻片製作中。


這些圖片也只需要選擇某些平面圖,在PS裡面填充下顏色就好了。至少iN是覺得這一步是沒什麼必要教的。


至於怎麼講電腦中的圖片轉錄到金屬板上,這才是今天的關鍵問題。


通常的情況下,蝕刻片的製作技術和電路板的製作技術相同,需要通過三個步驟獲得最終成品,這三個步驟分別是:曬板、顯影、蝕刻(蝕刻片的名字也就是來源於這一步)。


咱們具體看下步驟:

自制蝕刻片

在圖形軟件裡面先畫好自己需要的圖形,黑白圖片即可,白色的部分是最終蝕刻片要保留的部分,黑色的部分則是要腐蝕掉的部分。

自制蝕刻片

一張A4紙的面積上實際上是可以容納很多圖案的,所以可以按照適當的尺寸規格進行二次拍版,讓空間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排好版的內容,就可以直接打印輸出了,但這裡要注意的一點是這次輸出是不能輸出到普通的複印紙上的。

自制蝕刻片

圖案要打印在菲林上。根據自己家裡的打印機是噴墨的還是激光的選擇不同的菲林。

自制蝕刻片

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曬版子的菲林了,

自制蝕刻片


將兩個相同圖案的菲林對齊圖案後,背對背的粘貼在一起,我們就有了曬版所需要的素材。

自制蝕刻片


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很多蝕刻片是要兩面有相同的圖案的,同時,這樣可以保證最高的蝕刻效率。

自制蝕刻片


薄銅板,這個也方便買到。現在有0.1-0.2mm的銅板,基本上是幾塊錢一大卷。將薄銅板用細砂紙打磨乾淨,保證上面沒有手印和油汙堆積。

自制蝕刻片


將電路板影印膠貼貼在銅版的兩面。如果買不到影印膠貼(這個的確難買)可以直接在銅板上刷顯影油墨。

自制蝕刻片


處理好後,裝入前面所準備好的菲林袋中。

自制蝕刻片


裝入菲林袋中千萬注意不要揉搓菲林袋,如果揉搓的話圖案有可能出現錯位。

自制蝕刻片

如果有可能的話,用兩片透明玻璃壓住夾緊。

到此曬版的準備工作就準備完成了。

自制蝕刻片


既然是“曬”那麼光源是少不了的,100瓦的燈泡,固定在桌子上方15-20釐米的高度上。

自制蝕刻片


剛剛做好的板子兩面各照射12分鐘,這個時間最好上鬧鐘要相對嚴格的控制。

自制蝕刻片


曬完之後,取出銅片,你會發現之前在銅片上的顯影膠不見了,只剩下反色的圖案。

自制蝕刻片

放入配套的顯影劑量中進行顯影,這個步驟是讓顯影膠更牢固的附著在銅片表面。處理後,顯影的部分就做完了。


下面的步驟就是蝕刻了。現在的蝕刻劑超級便宜而且安全。買幾塊錢的差不多夠用很多次。


自制蝕刻片

利用蝕刻劑的溶液(配比和溫度看不同蝕刻劑說明)浸泡剛剛顯影出來的銅片。

自制蝕刻片

這時蝕刻劑會溶解露出銅色的部分而保留下銅板上的圖案部分。,有條件的可以像例子中往蝕刻缸內放入一個魚缸的出氣球,這樣可以加快反應速度。

自制蝕刻片


可以發現銅的部分在逐漸腐蝕掉

自制蝕刻片

蝕刻結束後放入清水中刷掉殘留的蝕刻液,這時你就得到了:

自制蝕刻片


過程雖然稍微有點繁瑣,但是的確會給你做模型增加很多很多的“獨有”零件和“獨有”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