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荊州的爹”:造成坑爹局面背後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昨天一條關於荊州的熱搜掀起人們的一番討論:


“大意失荊州的爹”:造成坑爹局面背後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有網友評論這條消息:孩子他爹這次可能真的要大意失荊州了。底下有很多人表示相同的擔憂。為什麼呢?

疫情期間,各種各樣的問題接連暴露,社會責任感在當今顯得格外的耀眼:奮戰在前線的醫務工作人員、為維護秩序保證安全排除隱患東奔西走的警務人員、在前線報道事情的記者、各地區不斷湧現的愛心人士、各地籌集物資助力中國早日戰勝疫情的同胞、外國友人……

幾乎每個人都在疫情期間,想著能為國家做點什麼事情,如果不能有大貢獻,那麼至少不添亂。或者事情的起因是一種虛榮心,或者表達一下家人對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他就顯得格外扎眼。

網友評論說這個孩子他是實力坑爹啊。特殊時期,吸引社會的眼球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後果,今天當事人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道歉信息。

“大意失荊州的爹”:造成坑爹局面背後到底缺失的是什麼?

何必如此呢?且不說當事人父親將接受怎樣的盤查,單純這個孩子就將承受自由言論帶來的輿情批判。其實更深層次折射出的,是一種社會覺得責任感的缺失。對當事人而言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訓?究其根本,僅僅是因為孩子口無遮攔、“頂風作案”?

其實更深層次折射出的,是一種社會覺得責任感的缺失。孩子的價值觀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家長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水滴石穿的成果。從小孩子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又怎麼會出現現在的局面呢?政治背景的家庭有它的特殊性,現象背後原因重重。

但歸根結底,良好的教育根源上離不開社會責任感的悉心培養。換句話說所謂的孩子坑爹其實是家長坑自己的一種縮影。

每個人終其一生,且不說他能對社會和國家做出怎樣的重大的貢獻,他一定要有濃厚的社會責任感,於是他會具有豐富的共情能力,會從一句話中讀出其背後蘊藏的含義,會知道什麼是民族大義,會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間會體現出他的修養。

在疫情期間,被感人事蹟深深感動的同時,我們對負面新聞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對個人來說,這是從小到大自己建立起來的價值觀的作用,大一點方面講,是自己懂得了這個社會存在的價值,懂得了個人對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是怎樣影響到個人。

當每一個人都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便知道何為榮恥,他便能將成長過程中的感悟融進言行舉止;當他能夠正視一切黑暗,當他珍惜一切光明,他便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他便成了真正的“社會的人”。

文:生活研究僧

看到文章的你對“大意失荊州”這一消息又產生了怎樣的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