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67岁那年发生的事情,是钟南山人生众多转折点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笔。 如果不是“非典”,否则此前的67年岁月,几乎可以用默默无闻形容,也许钟南山这个名字可能永远都不被全国人民熟悉。

2003年初,广东等地开始爆发不明肺炎的时候起,钟南山就在密切注视着疫情的发展情况。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呼研所来!”就这样,一次连续38 小时救治患者。

他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使广东成为全球非典病人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他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他带领课题组,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这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

2003 年6 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他被授予惟一的特等功

。他还荣获了2003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他当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会长等。两会期间他成了记者们围追堵截的热门人物,50米的路段要走上半小时。而他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声,实事求是的风格成为了美谈,赢得了无数称赞。

2003年钟南山就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开始圈粉无数了。那时他的表现,被人们称之为 “南山风格”!

当年的颁奖词如下:

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 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对于钟南山在“非典”时期所展示的形象,媒体多用“斗士”或“战士”来形容。而《人民日报》则是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

”来形容他。在这次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疫情中,主张无隐瞒的钟南山迅速成了抗击的领头人,每一次发言都是新闻置顶,成了疫情风向标。敢于说真话实话,成了抗疫医疗工作者的先驱代表。


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政协会议医疗卫生界上发问:“现在药品名称这么多,我临床45年,有的药我都叫不出名字,这么多的新药是怎么出来的?同一药品能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名字,往往是一个药品改个名,摇身一变成了新药,身价立刻飙升,这些批号是怎么拿到的?这些问题到底是谁来把关?”

他在论坛上批评广州污染:“无论是有病还是没病,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

在2013年两会上,他提出:“灰霾一肺癌有极大的关系。”他的每一次发言,几乎都会引发讨论。2011年至2012年,多次呼吁检测并公布PM2.5数值。在他的呼吁下,2013年环保部开始公布全部各城市PM2.5数值。


钟南山1955年就读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上大学时做师资,从事新专业,后来研究放射生物化学。虽然做医生是他的愿望,但那时不是他能选择的,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没有做医生。1971年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通过部队调令到了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38岁的他到医院不久,将一名咳出黑血的病人误诊为肺结核。这件事刺激钟南山,开始付出从未有过的努力,跟着大夫余真学习怎么诊治,处理、检查,然后回家研究。8个月后一个身材魁梧运动员体格,脸盘紧实、炯炯双目,满脸笑容的他,变成了高颧深目,面容严肃,走路都在思考的人。医院医生评价他:“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20世纪的70年代,在周总理的号召下,针对我国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情况,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群防群治。医院成立了防止小组,他和组长候怒和大夫余真三人,在74年和75年发表了两篇论文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

1978年作为省代表,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后来与候怒教授合写的《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获得国家科委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也因此获得去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


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在英国留学时,钟南山的研究方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他拿自己做实验,吸入一氧化碳使血液碳氧血红蛋白达22%,相当于一个人短时间内连续抽六七十支的香烟。借助这次实验,他证明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导师弗兰里教授计算“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变化对组织利用氧气的影响”的推算,只有一半是正确的。

在英国,在呼吸疾病防治研究取得6项重要成果,完成7篇学术论文,其中4项分别在英国医院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发表。

回国前,英国爱丁堡大学极力挽留在皇家医院工作,被他拒绝。1981年1月18日,钟南山从英国伦敦飞回祖国,此后一直在“呼研所”工作。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99年开始,钟南山团队提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因为这是一个中国人群死亡前三的一种疾病,也是一个研究的重要方向。而非典之后,10多年过去的,这个团队发现两种含硫氢基的药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安全有效。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依然只针对有症状的人。钟南山研究发现,当出现呼吸困难时,这些病人的肺功能往往已经损害50%以上,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因为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很少有人愿意去做。病人筛查出来,但因早期无症状或轻微,很多患者觉得没有必要。钟南山、冉丕鑫以及团队在广东境内,对40周岁以上有长期抽烟,职业粉尘等危险因素,或咳嗽、咳痰等人员进行细致筛查后,最终为研究提供了841例个案。


“实验证明,早期少量的一些行动就会使肺功能有大大的改善,所以我们开辟了一条路,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战略应该和其他病症一样,早诊早已。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去年就发表了,我相信再多的工作,我们的这种战略就能在国际上起到引领作用。”

2017年9月7日,钟南山、冉丕鑫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全球呼吸疾病领域引起轰动

。这也被钟南山视为'非典'后最满意的一件事情。

此前,钟南山及其团队相关成果被写进世界卫生组织编撰的新版《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防止指南》,其中两篇论文分别评为《柳叶刀》2008年度最佳论文和201年度国际环境与流行病研究领域最佳论文。


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由于年龄问题,2004年心肌梗塞不得不做手术装支架;2007年出现心颤,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篮球;2008年得了甲状腺炎,两个月就瘦了10斤;2009年又做了鼻窦炎。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每天坚持锻炼。

在媒体的镜头之中,83岁的钟南山身材挺拔而健硕,身体状态丝毫不逊色于身旁的年轻人,这也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锻炼。

“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这些年被媒体问及自己为何能够在耄耋之年依旧如此健康时,钟南山院士说道最多的一个答案。


钟南山从小就特别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1959年,他还作为一名非职业运动员参加首届全国运动会,在400米栏项目中以54.2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时至今日,钟南山院士一直没有改变过运动的习惯。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余,钟南山院士每周都要抽出三四天进行锻炼,每一次的时间都会保持在40分钟到50分钟。

看看这位老人的训练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会自愧不如。“主要是先跑步25分钟左右,锻炼下肢和内脏;然后做杠上撑,一口气20个,还有一口气10个引体向上以及仰卧起坐,锻炼上肢力量。”除了健身,钟南山院士还会选择游泳,“有时候一两周全家还会出去游泳一次。”


而就是这样的钟南山,今年84岁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从未停下。无特殊情况,依然每周周四下午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门诊三楼1号诊室。每周只有十几人能坐在他面前,至少半小时以上一对一的诊治。现在,病人平均要等3-6个月。约他看病的人可以排到两年后。


医者仁心 家国天下


2020年的春节前夕,中国武汉“新冠状病毒”来袭,钟南山依然坚定不移怀抱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爱精神,再次砥砺前行。


1月18日,星期六,从广州赶往武汉。钟南山院士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当天下午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时,便接到通知要他马上赶往武汉。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了,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广东省卫健委会场跟他会合后便匆匆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钟开往武汉的高铁。春运期间高铁票紧张,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晚上,快11点到达住处,他又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了。

1月19日,星期天,从武汉赶往北京。上午开完会,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又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钟南山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凌晨2点来钟才睡下。

1月20日,星期一,又是高强度的一天。才睡了四个来钟,早晨6点来钟,钟南山院士便起床看文件准备材料,匆匆吃完早餐,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又马上开始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又是忙到深夜。


钟南山再次披挂上阵,成为这次战役的主战指挥官。武汉封城,全国停止一切活动,在家隔离保护,出门戴口罩,在他科学严谨的思想指导下,及时制定正确有力疫情实施方案。

2020年4月14日,钟南山在媒体直播中解答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问题。关于目前国内对疫情的防控情况,钟南山表示,过去近三个月,国家采取强力抑制政策积极防控,目前,国内本土传播情况较少。不过,境外疫情较严重,包括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确诊病例仍在增加。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境外到中国人员存在较大感染几率,且可能会传染。

时至当下,全球疫情日益严重,这是全人类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前面的路还有多远?人们还有多久才能彻底赶走病毒,这一切都尚不可知。

钟南山还在继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