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最初是被書的封面所吸引,少女靜靜地站在那裡,好像要訴說著什麼,尤其是她的眼睛帶著難以名狀的魔力。我猜這一定是個很有趣的故事,所以就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後來查找資料,才瞭解到書的封面其實是一副非常有名的畫,和小說同名,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是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的經典之作,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齊名。小說家特雷西根據這幅畫,虛構了一個女僕和畫家的曖昧故事。小說後來也被拍成了電影,斯佳麗飾演女主葛麗葉。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小說情節很簡單,講的是女僕和畫家的曖昧故事。少女葛麗葉家境貧寒,父親在工作中發生意外,眼睛失明只能臥床在家,於是把女兒葛麗葉被送到畫家家裡做女僕。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葛麗葉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她心思細膩,對周遭的一切都高度敏感,對繪畫也有一定的天賦。畫家呢,就是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而且還是個渣男。可是在葛麗葉的眼裡,他頗有才華。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小說是站在葛麗葉的視角,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講述了這個曖昧故事。文筆非常細膩,少女的敏感心思,對愛情的憧憬,對畫家的暗戀,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被帶入到整個故事裡。讀完小說,彷彿故事是自己的,是自己和畫家曖昧來曖昧去。當然,你覺得現實中的自己肯定不會那麼傻去愛上畫家這個人渣,可是讀小說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就是葛麗葉,心甘情願被畫家引誘。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單單就小說而言,故事很簡單,沒有跌宕起伏,流暢到你覺得這就是一段普通的出軌故事。結尾也是平淡的,畫家繼續摟著老婆孩子過日子,少女葛麗葉嫁給了賣肉的小夥。那段藏在心中的往事,再也掀不起漣漪。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但小說最出彩的是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尤其是對女主葛麗葉的描寫。從葛麗葉一出場切菜的細節描寫,到初入畫家家裡的緊張侷促,面對女主人和調皮小鬼的隱忍與淡定,遇到畫家時的緊張侷促、充滿曖昧的對視,和賣肉小夥在一起時又是另一種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的歡樂。全篇小說,葛麗葉的語言描寫並不多,全靠心理活動和細節描寫。葛麗葉的小心思不僅撐起了整個人物,還推動了故事的發展,這樣的寫作功底十分了得。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再來說說故事本身,少女葛利葉和已婚畫家到底有沒有愛情?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年齡和閱歷的不同,讓我們在看待這個問題上存在差異。在讀這本小說時,不同的讀者對這一問題也會存在不同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答案的背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他們的愛情觀。


十七八歲的少女,一定覺得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葛麗葉愛的隱忍,畫家愛的無奈,女主人就是小心眼,熊孩子乾脆去死。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已婚婦女看完後心裡炸了毛,該死的白蓮花,勾引人家老公還說那是愛情,小三可恥,男人也不是好東西。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等到兒孫繞膝,與世無爭,經歷了生活磨難,也有過輝煌燦爛,但最終都歸於平靜的年紀,大概會有另一種解讀。少女和畫家並不合適,即使少女能看懂畫家的畫,即使因為美貌和才華有過心靈的共鳴。至於畫家和妻子,婚後生活平淡怎麼了,不懂他的畫也沒什麼大不了。人生太複雜,並不是愛情至上的。更重要的是,生活處處有遺憾,通透的人更能擁抱這種不完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對於我個人而言,少女是愛畫家大叔的,她凝望畫家的眼神是不一樣的。正因為她愛他,才會幫他準備顏料,差點被小鬼陷害偷了女主人的梳子;她會答應畫家的無理要求,做他的女模特,即使不願意露出頭髮;甚至為了戴上那串耳環,忍痛打耳洞,她一邊流淚一邊聽從畫家的吩咐擺pose。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可同樣的,少女自己心裡也知道,自己和畫家並不合適,不只是是因為畫家是有婦之夫,還生了那麼多孩子;也不僅僅是因為她是家境貧寒的女僕,他是才華橫溢的畫家;更重要的是,葛麗葉也不確定畫家是不是愛她的。雖然葛麗葉被陷害時,畫家出手相助;儘管大色狼商人要玷汙葛麗葉時,畫家化解了危機;甚至畫家還聯合丈母孃偷來老婆的珍珠給葛麗葉。可是這一切,葛麗葉都不能當成畫家愛自己的證據。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所以她才沒有拒絕賣肉小夥的追求,和他橋邊約會,陪他壓馬路,被誤解時找他解釋,也允許他的親吻。葛麗葉在心裡也覺得自己應該嫁給賣肉小夥,因為他們才是門當戶對。這也是很多讀者討厭葛麗葉的原因,說她白蓮花,腳踏兩隻船。在某種程度上,我也討厭女主。可從另一方面來講,愛情是不講道理的,人又是自私的。反正成人的世界裡,都是後果自負,只是葛麗葉沒有資格冒險。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與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裡的卡秋莎相比,葛麗葉是幸運的。畫家只是引誘葛麗葉愛上他,並沒有對她的愛有所回應。卡秋莎就不同了,和主人的侄子發生關係並且懷孕,丟了工作,淪為妓女,還被人陷害入獄,開始了一生悲慘淒涼的生活。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來說說這個畫家吧,我的評價只有兩個字:人渣。說到這裡,突然記起大學時候,室友給我聽的一首網絡歌曲,說的是大齡文藝女青年王小姐嫁不出去的原因,裡面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

大齡文藝女青年

  該嫁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是不是也該找個搞藝術的

  這樣就比較合適呢

  可是搞藝術的男青年

  有一部分只愛他的藝術

  還有極少部分搞藝術的男青年

  搞藝術是為了搞姑娘

  搞姑娘又不只搞她一個

  嫁給他幹什麼呢

  搞姑娘又不只搞她一個

  奶奶奶奶奶奶的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深愛


我當時就對這首歌的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搞藝術是為了搞姑娘”這句話絕了,更扎心的是“搞姑娘又不是隻搞她一個”。


藝術家的世界很難懂,所以珍愛生命,遠離畫家。在這一點上,葛麗葉雖然走過彎路,卻也能及時回頭。


沒有一個已婚男人值得少女們深愛,尤其是當他還是個搞藝術的大叔。


這個故事也同樣告訴我們,不要錯把曖昧當愛情,有些人不要招惹,否則會玩火上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