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寂靜深洋隱姓名,謐寧大海悄無聲。倒海翻江騰巨浪,驚天駭地出奇兵”。1996年“臺灣總統”選舉,臺獨分子李登輝勝選在握,臺海危機一觸即發,美國為了給臺獨勢力撐腰,派出“獨立”號和“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鬥群在我國臺灣附近海域躍躍欲試,氣焰十分囂張。

後來美軍五角大樓通過間諜衛星觀察到一直停靠在青島海軍基地的多艘核潛艇不知去向,立即命令兩個航母戰鬥群撤離。作為“航母殺手”的核潛艇已經成為我國海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它具有超強的隱蔽性,可以與潛射核導彈組合形成對敵軍的二次核打擊,實現出其不意,防不勝防的打擊效果。而我國“定海神針”的背後,離不開一位英雄遺孤的功勳!他就是“紅二代”彭士祿,也是資深院士核潛艇之父。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英雄之子吃百家飯長大,童年兩次被捕

1925年,彭士祿在廣東省汕尾出生,他的父親就是後來被稱為“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的彭湃。彭士祿3歲時,母親被軍閥殺害。4歲時,父親在上海英勇就義,可是敵人連4歲的孩子也要趕盡殺絕,彭士祿和哥哥彭洪成了全國通緝犯。失去雙親的兩兄弟相依為命,東躲西藏。

在黨組織的掩護下,他們哥倆只能被暫時安頓在貧苦百姓家,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立刻被轉移到其他老鄉家裡。每次轉移都要更名改姓,彭士祿的童年一直在顛沛流離,四處躲藏。他在自述《彭士祿傳》裡回憶起兒時的經歷時寫道:“父母犧牲之後,是幾十位母親給了我愛撫,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姓‘百家姓’。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1933年,因內部出現了叛徒,8歲的彭士祿被國民政府敵人抓獲,關押在潮安縣監獄。一起被抓獲的還有曾經撫養過彭士祿的兩位“爸爸媽媽”,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們至死都沒有洩露彭士祿真實身份。

1年後,在監獄裡快被餓死的彭士祿被敵人轉移到感化院進行教育。沒過多久彭士祿被釋放了,無依無靠的他只能再次流浪,四處乞討度日。1936年夏,彭士祿再次被捕,這一回他的祖母費盡周折找到他,在愛國人士陳卓凡的周旋下,將彭士祿營救出獄。

1940年,在白區主持搜尋英雄遺孤工作的總理終於找到了彭士祿。見到彭士祿的那一刻,總理激動得說:“你終於回來了,我沒有辜負你的父親啊!”至此彭士祿終於安定了下來。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為國改行 隱姓埋名30年

1940年底,彭士祿被送到延安青年幹部學院學習。他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沒日沒夜的刻苦學習,由於他基礎較差,只能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汗水。老天不負苦心人,1943年彭士祿成為模範生,進入延安自然科學院進修化學專業,成為科學技術幹部儲備人才。

1949年建國後,轉入大連大學繼續學習。1951年,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爭取到去蘇聯留學的名額。

正在彭士祿留學期間,1954年1月21日,在美國東海岸,一艘黑色鐵皮的大怪物沉下水面,向太平洋深處駛去。隨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向外界宣佈美國擁有了人類第一艘核潛艇。消息一經公佈,舉世震驚,這是繼原子彈之後的又一個戰略性攻擊武器,在未來戰爭中,它會直接決定勝敗的走向。

彭士祿也意識到,新中國必須加快核能研究工作,否則未來將任人宰割。1956年,陳賡訪蘇期間,秘密召見彭士祿等一批留學生,問他們是否願意放棄原來的專業,從零開始學習原子能核動力專業。彭士祿毫不猶疑的答應了:

“只要是為了國家,別說改行,上戰場都沒問題。”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隨後兩年,彭士祿廢寢忘食投入到學習中,只用較短時間就學完了核動力專業的全部課程。1958年4月,彭士祿學成歸國,立刻參與核潛艇研製項目,開始核動力裝置研究。

這個項目和原子彈一樣,被列入國家最高級機密,所有參與人員必須隱姓埋名。就這樣,直到1988年我國核潛艇運載火箭水下發射試驗成功,彭士祿整整“

消失”了30年。

自主研發的道路並不好走,特別是在一窮二白的年代背景下,科技工作人員要做到從無到有的突破可謂困難重重。1959年,蘇聯以種種理由拒絕為我國研製核潛艇項目提供援助。主席當時就提出:“核潛艇必須搞,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有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支持,彭士祿深受鼓舞,他和同事們決心拼出命來也要中國的核潛艇早日下水。當時國內急缺科研人才,彭士祿和同事們只有“自教自學”,哪裡不會學哪裡。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在工作中,同事們都喜歡稱彭士祿為“彭拍板”,由於當時缺少權威資料,遇到棘手問題的時候各個專家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爭論是在是太多了。彭士祿就常常對他們講”我只看試驗結果,你們用數據講話,最後我來簽字。成功了功勞是你們的,錯了責任我來擔”。

正是由於彭士祿的大無畏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工作作風,加快了研發進程,同時也為我國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經過一代人的努力,1970年,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

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南方電力不足的短板暴露了出來,國家決定將核能作為能源從軍事領域應用到民用領域,來支援經濟建設。

英雄遺孤彭湃之子:資深院士,4歲失雙親,兩次被通緝的核潛艇之父

1983年,一聲令下,彭士祿打起揹包就進駐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確定了大亞灣核電站項目投資、進度、質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指標。1986年彭士祿又被調任秦山核電站二期總指揮。

如今,彭士祿老人已經95歲高齡了,彭士祿每當回憶起過往,總是謙虛地說:“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一是建核電站‘’。這位老人曾用30年時間,默默無聞鑄造核盾牌,又在和平年代將核能服務於社會。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值得我們起立致敬。

文/史海觀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