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血粉絲、酥油燒餅!這是一頓看似普通的早餐,但卻有著豐富的內涵!今天上午8時,來自全市30家新型研發機構的負責人一起共進早餐,邀請他們的則是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
今年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企業服務年”,作為其中一項常態化制度,市委市政府把每月18日確定為“企業家服務日”,今天是“企業家服務日”的首場活動,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通過“智匯寧企”早餐會這一新穎形式,與全市30家新型研發機構的負責人交流座談。
30家新型研發機構的負責人
開門見山
講問題、提建議
人源化模型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 高翔:
由於南京市的區域位置,對比上海、杭州、甚至蘇州,在引進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希望設立新研研究員、新研青年研究員,並提供項目資金。
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 李強:
根據政府開放數據的需求,研究院希望參與大數據公司及政府數據開發平臺的建設,在市大數據局、公安局、金融局等部門落地試點
南京尚吉增材製造材料研究院 常輝:
研究院周邊公共交通較少,且無地鐵接駁車,員工上下班十分不便,已成為企業招聘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議能協調恢復園區內定點班車,緩解員工上下班及出行難的問題。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 駱敏舟:
我們研發的無人清洗車希望能在南京市的政府採購中進行大批量推廣,南京要發展人工智能要有實際的載體,無人清洗車是承載人工智能最好的方式之一。
南京鐘山虛擬現實技術研究院 謝海春:
針對虛擬現實產業、網絡技能教育產業的發展出臺新的鼓勵政策,通過在財政扶持下的高等教育、技能培訓等領域的需求挖掘,轉為危機,推動南京相關產業和技術創新的發展。
南京智慧型服務機器人創新研究院 狄敏:
研究院主要面臨企業融資難、貸款還款壓力大問題,現有的科技貸還款期臨近、額度也不能夠支撐研究院的發展需求,建議政府幫助研究院協調辦理科技貸無需還本續貸事宜,協調辦理科技貸款額度提升,以幫助研究院度過研發高投入期。
……..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場特別的“早餐會”,吃的是精神早餐,談的是工作實貨。張敬華對30位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一一回應,並叮囑相關部門負責人在一個月之內研究解決,給予答覆。他希望各位企業家要增強戰疫情促發展的信心,主動融入參與“四新”行動,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全市各級各部門將以最優服務支持企業發展。
來看看張敬華
對企業家們都講了啥
↓↓↓
增強戰疫情促發展的信心
隨著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經濟下行風險加劇,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各行各業都不能獨善其身。越是形勢複雜,越要增強發展信心。
從全國來看,我們有獨特的發展優勢。
疫情發生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見事早、行動快,舉全國之力進行防控,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成效,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充分彰顯“中國力量”“中國優勢”。
從南京來看,我們有積極的發展態勢。
一是體現在經濟發展韌勁上,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南京一季度經濟逆勢上行,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好於預期、也好於全省全國。
二是體現在創新名城推進上,今年我們在第一個工作日就召開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最近又發佈新的市委一號文配套細則,專門成立市委創新委統籌“121”戰略實施。
三是體現在城市高效治理上,作為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南京城市治理在“兩個戰場”的大戰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必將轉化為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優勢。
從機遇來看,我們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既有三大國家戰略的疊加交匯,也有近期中央和省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還有疫情之下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與南京創新名城的推進契合並進,都將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主動融入參與“四新”行動
“四新”行動中,無論是發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費,還是壯大新產業、建設新都市,新型研發機構都大有舞臺、大有可為。
一要積極參與新項目。
“四新”行動蘊藏著巨大的即期發展機遇,其中新基建及關聯產業項目總投資達到5454億元,新產業今年將超過4000億元的總規模,新都市上安排有16個方面、260項任務、總投資約4017億元;新消費方面,5G消費等市場空間也很大。廣大新型研發機構要緊緊圍繞“四新”項目計劃,抓住契機、整合資源,主動對接、分享機遇。
二要大力研發新技術。
充分發揮人才、科研和平臺優勢,加大對“四新”關聯領域的研發投入,特別是在補齊產業鏈缺失環節、實現新產業自主可控、加快新基建進口替代等方面,增強源頭創新能力,為“四新”行動提供精準、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要努力提供新供給。
“四新”行動的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以我為主、從注重外需轉入擴大內需。廣大新型研發機構要緊緊圍繞“四新”催生的新型市場需求,不斷創造新產品、提供新服務、探索新模式,促進自身供給與新需求的匹配對接,加快提升創新發展實力。
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南京不少新型研發機構已經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也具備了較強的創新實力。大家要更加主動搶抓機遇,加大投入、苦練內功,把“新”字文章做深做足,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形成更強競爭力。
一要更加註重新的運作模式。要著眼提升機構運營管理水平,全面構建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快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以專業化團隊參與運營管理,積極探索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讓科研人員不為雜事分心、多為創新聚力。
二要更加註重新的產出效益。一方面,要構建穩定的收益模式,圍繞市場需求和消費升級,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市場開拓和應用推廣,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優化內部績效考核機制,以技術成果和市場份額為導向,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形成高質量的產出效益。
三要更加註重新的要素集聚。在人才集聚上,要充分用好南京科教資源優勢,抓住當前就業需求擴張契機,吸納更多回流科技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在資本運作上,既要密切關注金融政策走向,主動對接相關政府資本平臺,也要加強與各類社會金融工具的資本合作,採取多種途徑拓寬融資渠道,以充裕可控的資金保障企業發展的可持續。
四要更加註重新的開放協作。要積極用好線上資源,用好南京開放合作的創新載體、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集聚更多資源為我所用;同時,也要建立更加緊密的融合發展合作機制,加強與高校院所、高端平臺、高新園區以及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強化資源優勢互補,積極融入創新鏈、產業鏈。
五要更加註重新的政策運用。我們連續三年以市委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支持政策,疫情期間推出了不少援企穩崗政策。這些政策能否落地,關鍵要看企業能不能用好用足。對此,大家要認真加以研究、切實吃透精神,最大程度享受好政府給予的各種支持。
以最優服務支持企業發展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企業穩則經濟穩,穩發展首先要穩企業。困境之下,最好的“雪中送炭”,就是傾力培厚最適宜企業家幹事創業、引領企業發展的優質沃土。
一要在產業生態上傾心用力。
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盟的平臺作用和協同效應,聚焦“4+4+1”主導產業和五大地標產業,做好延鏈、補鏈、壯鏈文章,全力構築創新企業集聚、科技產業集群的發展局面。
二要在精準服務上傾心用力。
在鞏固好“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成果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寧滿意”工程,不斷提升普惠性政務服務效能;針對企業提出的訴求,要主動跟進、上門服務,“先解決問題再說”,切實當好“店小二”。
三要在政策供給上傾心用力。
在不折不扣落實三個市委一號文件、營商環境兩個100條、民營經濟30條以及應對疫情相關支持政策的同時,要因時應勢做好政策的動態化調整、精準化供給和滾動式發展,切實拿出更多讓企業能得實惠、有獲得感的好政策。
四要在法治保障上傾心用力。
堅持把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優化創新生態的關鍵環節,大力推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協同並進,進一步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為新型研發機構發揮知識產權密集的獨特優勢,提供堅強的法治護航。
五要在宜居環境上傾心用力。
堅持高品質取向,大力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重點圍繞產業所需、創業所需、人才所需,對教育、文化、醫療、住房等進行優化佈局和品質提升,讓企業家和各類人才在南京生活更舒心更便捷。
全媒體記者:周亮 劉夢 王飛 趙榮劍
編輯:江沁涵
執行主編:李巖
主編:周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