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嘗試了很多種管理時間和效率的方法,總結一番得失後,我發現:PDCA法在我生活中的應用最為廣泛,並且較為有效。現在,就連孩子參加的培訓班上網課都應用上PDCA法了。——沸騰的泡沫紅茶

關於“孩子究竟要不要報培訓班”這個議題,很多家長都持有不同的觀點。

我家也在這件事情上有過一番激烈爭論,權衡之後,我家老大從二年級寒假開始報了培訓班。因為他對數學很感興趣,不滿足於課內知識。雖然他有很多和數學相關的繪本和書籍,但是我和家人都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更沒有足以指導孩子的專業知識,沒有辦法為他的數學學習提供系統專業的指導,經向孩子的班主任諮詢,結合孩子的興趣和老師的建議,我們終於選擇去上培訓班。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五年。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通常,孩子上培訓班課程都是到指定地點,進行面對面的教學,我是沒有機會現場觀摩課程形式的。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培訓機構改變了上課的形式,由線下教學改為線上教學,地點也從機構的教室轉移到家庭中。

因為遲遲不復課影響了孩子學校的正常教學進度,又由於網課這種方式節約了交通時間,我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進度,順便為小升初做準備,就給孩子報了個實戰班,意圖通過模擬考試和題目解析來培養孩子的題感,也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沒想到,開始上網課之後,令我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因為將網下的試題搬到網上,需要用使用電腦鍵盤輔助答題,而孩子之前並不熟悉電腦鍵盤,對網上答題的操作也不熟悉,結果,測試時有個別題目未能在規定時間完成,測試時間內做不完全套題目。一次、兩次、三次,孩子都沒能考出滿意的成績,這導致我先生頗有微詞。對我抱怨,“你就不該報這個班。”反倒是孩子安慰我:既然能兼顧,報了也沒關係。

為了尋找答案,驗證“究竟該不該報這個班”,我特意抽時間在機構網課時間觀摩孩子上課的實際情況,並用日常工作使用的PDCA工作法進行對比。

通過對機構的做法進行分析盤點,我發現機構的網絡課程流程大致如下: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 P(計劃 Plan)

提前一週安排上課時間,通知到家長。安排好考試鏈接和聽課教室。

(有多次上課經驗的就不用再確認上課的教室了。不過,為防萬一,家長還是要檢查一下,孩子的教學客戶端裡面有沒有對應的教室)。

考試前一天,再次通知家長,發送點對點消息,確認家長們收到消息,能配合孩子完成網課教學(家長要提供上課的工具,保證網絡通暢,還要保證孩子注意力在線)。

  • D(實施 Do)

課堂測評:通過在線答題工具將題目推送給孩子,讓孩子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

這個步驟需要孩子獨立完成。

  • C(驗證 Check)

測評結束後,老師們趁熱打鐵,通過在線課堂,給孩子們實時講解題目。

講解過程中,針對試題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並隨時關注同學們的課堂表現,確認同學們是否真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問答的形式,獲取孩子的注意力,也提高孩子在課程中的參與感。

  • A(調整 Adjust)

根據考試結果和講解中發現的問題,給出相似題。目的是幫助孩子通過練習,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鞏固所學的內容。

PDCA工作法的經典流程,在每一次網絡教學中都被執行到位,於是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效率。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體會

通過盤點和分析,我發現機構的做法的確很專業,不僅教職人員專業,課程設置也很專業。

作為家長,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我既服氣又安心。

在我個人看來,機構推出的這種課程,對我來說是福音,在目前的形勢下,對我來說是事半功倍。

儘管每節課都需要不菲的價格,但是這些課程大大減輕了家長的負擔,能騰出更多時間用於自我能力的提升,思考和執行更重要的事情。

從輔導孩子中解放出來,我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了。

思考

在機構課程中應用的這種PDCA教育法,其實是可供家長們在日常家庭教育中借鑑的。

計劃可以提前做好,實施的關鍵在於堅持。

在整個PDCA循環的流轉過程中,Check和Adjust的步驟需要從及時性和有效性方面進行精確的把控。我認為,“把控及時性”和“把控有效性”這兩個環節,對家長來說比較有難度。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認為這兩個環節有難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 1. 家長的時間和精力是否充足,是否足以讓孩子得到足夠的、有效的指導。

普通家庭,家長基本上都要忙工作,不管是開公司、做生意還是打工,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能夠用於輔導孩子進行PDCA循環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保障。

如果連工作和生活已經疲於應付,怎麼能保證把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家庭教育?

我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如果要兼顧工作、生活和家庭教育,是無法長期堅持的,所以我選擇把更為專業的(也是我不擅長的)教育外包給機構(這個機構是我精心選擇的)。

  • 2. 家長的專業知識是否足夠用於指導孩子,能否保證孩子得到的指導是正確的?

在孩子小學四年級之前,我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是挺夠用了,但是到了孩子五年級、六年級的時候,我覺得我的知識量有些不夠用,我曾經學過的知識和現在知識體系有了很大的差異,這不僅僅體現在具體的知識點上(如:某個漢字的發音),還體現在知識體系的迭代上(如:現在六年級裡面所體現的科學知識是我在小學時代未列入教學大綱的)。

現在各類機構開設的培訓課程,都聘請專業的老師來給孩子輔導,無論是課程的研發,還是課程的教學,都更為專業。

從這個角度看,孩子從機構課程獲得的知識一般比從家長處獲得的知識更為系統和完善。所以,我認為機構培訓課程有價值。

對很多課內吃不飽(課堂知識已經會了)的孩子來說,課外的培訓課程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補充,能幫孩子構建更為完善和龐大的知識體系,這對塑造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孩子究竟要不要上培訓班,培訓班網課現場找答案

當然,如果家長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並且有足夠的知識量和教學熱情,完全可以不上培訓班,自己按這種PDCA方式來輔導孩子。

而且,市面上的輔導材料和網友們分享的經驗都可以借鑑,有興趣自己指導孩子的家長們可以自行整理和做教學計劃。

我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堅持下去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家長們已經疲於應付生活,沒有足夠的能力和耐心,那還是把輔導孩子這件事交給專業的人士做吧。這樣家長們才能有足夠的精力面對生活的挑戰,孩子也能接受更專業的指導。

友情提醒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套用別家的經驗,一定要根據自己家庭的特點制定PDCA計劃。這項”業務“究竟是選擇外包還是自行消化,見仁見智。

請記住,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沒有標準的方案,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案。

希望大家在“孩子究竟要不要報培訓班”這個議題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家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