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43窟

此窟開鑿於西魏(535-556年)時期,位於麥積山石窟東崖偏下部,是麥積山現存最早的崖閣式洞窟之一。

為何稱之為“寂陵”

  據《北史.后妃列傳》記載西魏文皇后乙弗氏於麥積山出家為尼,死後鑿崖為龕葬於麥積山,號“寂陵”。“寂陵”,俗稱“魏後墓”。


建築特色

  43窟洞窟外觀為仿木構建築的三間四柱、單簷廡殿頂。各面相交處雕壁柱,整體形制如帳。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43窟

43窟 外部建築


經典塑像

  43窟現有5身造像,有一佛二菩薩二力士,壁面存有部分浮雕。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43窟

主佛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43窟

力士

  其中經典造像為五代時期的兩身菩薩像。左右二脅侍菩薩,穿著比較特殊。上穿甲冑式圓領窄袖短襦,帔帛斜搭於左肩,並由身後纏繞至腹前作結,下穿緊身長裙,外套束膊半臂衣。臂戴釧,腕繞環,側身扭頭,站在方形臺座上,雙足已失。二菩薩兩胸衣紋為凸起的旋渦狀,除腹臍微露外,全身均裹於衣飾之內。褶襞重疊交錯,繁縟富麗。衣紋裝飾質感輕薄,肢體扭動,體現人體造型的美感。

千年磨礪 自然之美——麥積山石窟第43窟

右側菩薩

  就造像與服飾特點分析,脅侍菩薩有兩層泥皮,為宋代重修,內層或為五代作品。是麥積山石窟為數不多的五代時期佳作,藝術精湛,風格獨特。

(來源: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