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五代十國是個亂世,這個毋庸置疑。皇帝走馬燈地換,龍榻還沒捂熱,就被拉下臺了,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平均4年一個皇帝。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而宋太祖趙匡胤卻是五代十國的終結者,並且寶座坐的穩穩當當。他有什麼過人能力?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

我們先來看看趙匡胤其人。

現在都有“富二代”、“拆二代”、“官二代”等等稱呼,那麼趙匡胤就是名副其實的“軍二代”。

父親趙弘殷原本是後唐皇帝李存勖手下的將領,他一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五代亂世中度過,直到後周時代才去世。可以說,趙匡胤這個“軍二代”,在那個亂世裡,軍人的地位當然十分重要,這也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948年,時年二十一歲的趙匡胤投奔郭威麾下,開始在軍界崛起。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在中國曆朝皇帝中,趙匡胤大概算得上是功夫最厲害的人之一。現在武術裡面有一套叫“太祖長拳”,據說便是他所創的。

正史對他的武藝也有所記載,“學騎射,輒出人上”,有一次騎一匹烈馬時,腦袋撞在門楣上,大家以為他必死無疑,豈知一點事也沒有,足見功夫確實不錯。

高超的武藝對趙匡胤的軍事生涯起到很大作用。他原本出身軍人世家,自小對兵法韜略爛熟於胸,加上精湛的武藝,很快得到郭威的器重。郭威在公元951年發動政變,推翻後漢政權,建立後周政權,趙匡胤先後擔任滑州副指揮、開封府馬直軍使等職。

郭威去世後,他的繼子柴榮(郭榮)繼位。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趙匡胤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更加淋淋盡致。

高平之戰,趙匡胤力挽狂瀾,大破北漢軍。讓他贏得了皇帝的讚賞與器重。很快,他被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禁軍高級將領。

當時周世宗柴榮決意改革,精兵簡政。這項改革的重任便落在趙匡胤身上,這也給了他展露組織才能的機會,他淘汰老弱之兵,調選天下武藝高強之勇士重組禁軍。此後,這支軍隊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堪稱天下勁旅。

後來,趙匡胤在征討南唐的幾大戰爭中,仍然光芒四射。戰後,柴榮擢升他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這樣,趙匡胤成為禁軍的第二號頭目,僅次於殿前都點檢、郭威的女婿張永德。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在這其中,趙匡胤靠著自己軍事才能與個人魅力,收穫了一幫結義兄弟,號稱“義社十兄弟”,就是這幫人幫助趙匡胤靠著不流血的政變當上了皇帝。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自身才能爆棚,又有貴人賞識,還有兄弟幫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把皇位做得長久?

自己是怎麼當上皇帝的,趙匡胤比誰都清楚。那一幫出生入死的兄弟,趙匡胤也並沒有像劉邦那樣一一剪除,而且非常信任地把禁軍的重要崗位都給了他的結義兄弟。

比如當時禁軍首領: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殿前都虞侯趙匡義、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等,除了趙匡義是他的親兄弟,那兩位都是他的拜把子兄弟。

但同時他對大宋帝國的未來憂心忡忡,便召趙普問計,趙普一直是趙匡胤倚重的重要謀士,號稱“半句論語治天下”。

唐朝滅亡的原因還在那兒擺著,趙匡胤很清楚,就是因為藩鎮的權力太大,致使君弱臣強。若是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奪藩鎮之權,控制其錢糧,收其精兵,把財政、軍權控制在朝廷手裡。

經過一番思考,趙匡胤接納趙普的建議,開始著手削弱他的親信兄弟的力量。

於是歷史上“杯酒釋兵權”出現了,具體內容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不過我要佩服的是趙匡胤的演技,他不僅是個傑出的軍事將領,還是一個精湛的演員,善於做思想工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既給這幫兄弟指條明路,又讓他們無後顧之憂,這又是一場不流血的奪權行動。只不過第一次是奪後周的權,這次是奪兄弟的兵權。

請看一段趙匡胤精彩的演講: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人人都想要富貴,無非是為了多積累金錢,可享受歡娛,也讓子孫後代不至於貧困。各位何不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購置些良田大宅,也好為子孫留一份產業。同時也可以多置些歌女舞女,每天可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我與各位結為親家,從此君臣之間,兩無相猜,上下相安,這樣豈不是很好嗎?”

這些禁衛軍首領都不是傻子,一下子就全明白了。他們的權勢太大,皇帝是不放心了。說實話,皇帝能這樣把心裡話講出來,也確實是把他們當作自家兄弟,總比背後找藉口一一滅口強吧。誰也沒有據理反駁,只是叩頭謝恩。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第二天,到了上朝時間了,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斌等人陸續來了,紛紛遞交辭呈,稱身體有疾,要求自行解除兵權。趙匡胤卻喜怒不形於色,當即批准辭呈,並下令重賞這幾名將領。

一杯酒,就解去大將們的兵權,趙匡胤果然老謀深算。

皇帝是最大的贏家,從此,趙匡胤可高枕無憂了。

趙普也是贏家,從此,文臣地位在武將之上了。

石守信被任命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都不再擔任軍事職務。

由於石守信與宋太祖關係密切且屢建戰功,皇帝還是特別照顧他的面子,保留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但也不過掛名罷了,不再過問禁軍事宜了。一年後,這虛職也被解除,石守信的名字也徹底從禁軍名單中刪除了。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這些宿將離開後,禁軍仍然存在,那麼如何預防新禁軍將領兵權過重呢?

趙匡胤又對禁軍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在於限制禁軍首領的權力,將兵權牢牢握在皇帝手中。這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宋朝開國時,禁軍有兩大系統:殿前司與侍衛司。

先說說殿前司系統。

杯酒釋兵權前,殿前都點檢一職已不設,因為趙匡胤做過,道理你我都懂。杯酒釋兵權後,殿前副點檢一職也被取消,重要職位只剩下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虞侯。

再來看看侍衛司系統。

在石守信之後,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也被撤銷。侍衛司被一分為二,分別是侍衛馬軍司與侍衛步軍司。經過這一番調整後,禁軍變為三大系統,但兵權更分散了,特別是新上任的將領,在禁軍的威望及影響力,是完全不能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這些開國功勳相提並論的。

趙匡胤是憑藉禁軍的力量才登上皇帝寶座,如今他不可能讓歷史重演,不能讓其他人利用禁軍來威脅其皇冠。

五代以來多政變,其原因就在於皇帝沒有絕對的兵權。趙匡胤在趙普的協助下,恩威並施,果斷收回兵權,這是宋朝得以長命的一大原因。

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後,信守承諾,與這些卸職的將領們結為親家。

宋太祖長女昭慶公主嫁給王審琦之子,次女延慶公主嫁給石守信之子,妹妹燕國長公主嫁給高懷德,弟弟趙匡美娶了張令鐸的女兒。

50多年換了14個皇帝,趙匡胤憑啥能奠定宋朝300年基業?

除了抑制禁軍首領專權之外,宋太祖也採取種種手段抑制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削弱藩鎮的兵權及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這就是所謂的“強幹弱枝”的政策,這也成為宋朝的長期國策。

雖說後來這一套也有許多弊端,但優勢也是明顯的。在宋朝歷史上,儘管外患比較多,但並沒有形成中晚唐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這與宋太祖一系列中央集權政策的實施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