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在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孩子總是倍感新鮮有趣,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變得好奇,這樣孩子說話的願望和熱情就會被無限的激發起來。他們想要與同伴分享、想要向成人好奇發問,這種想同別人交流自己感覺的熱情和願望正是孩子進行語言學習非常重要的動力。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家長要隨時挖掘可供孩子表達的“素材之垛”,儘量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幼兒見多識廣、便能言之有物。孩子天生都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對於不常見的事物總愛問“10萬個為什麼”。

在家庭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安排好孩子每天的生活內容,使孩子生活過得充實、快樂。

家長還可以經常帶著孩子走出家庭,去逛公園商店、去朋友家做客,在這些人際交流的活動中,引導孩子能夠觀察周圍的事物,積累生活的經驗、豐富說話的素材。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家長還應儘量多帶孩子走出家庭去擁抱接觸大自然,如春天的踏青、夏日的戲水、秋天的郊遊、冬天的遊戲,帶孩子去觀賞花草樹木、田園風光;陪他們一起快樂遊戲打鬧;或是陪同參與各種戶外體育活動、農作活動等。

在這些“親子出遊”時間裡,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所觀所感,親子間互動討論所見事物的細節特徵,十分有助於拓展孩子知識面、增加孩子說話的詞彙量。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當做話題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揮想像空間,在交流中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的活動既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又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既鍛鍊了他們的身體,又造就了他們想說、愛說,尤其是有話可說的能力。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親子共讀是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精彩的兒童繪本,多給孩子講些生活中有趣的故事,或念一些內容淺而易懂、語言生動、簡潔明瞭的兒歌、詩歌等,並隨著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鼓勵孩子積極複述書中內容,使孩子在語言發展中吸取優美、生動、規範化的語句,豐富孩子的語言內容知識,使孩子越發有話可說。

喜歡聽故事的孩子每天在入睡前,父母不妨講上15分鐘的睡前故事,然後請他們把聽到的故事複述一遍,要求說出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故事中有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在這複述的過程中,漸漸地可以提高要求,鼓勵孩子增加一些必要的修飾成份,多用一些形容詞,多注意講故事時的表情,並且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逐步養成咬字到位、口齒清楚、連貫完整的表達習慣。

久而久之,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也成為了講故事的高手。這種有意識的用心引導,就能讓幼兒完整地、繪聲繪色地把故事講完,進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遊戲活動從來都是孩子最愛的事情,家長可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特徵,進行設計和組織多種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讓孩子在開心喜樂的氛圍中鍛鍊口語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

例如:在“打電話”遊戲中,可要求接電話的孩子把通話的內容轉告他人,孩子能學習認真傾聽,養成聽別人說話的習慣,也能通過回答問題和轉述語言,打開孩子話匣子的能力,鍛鍊孩子的表達與組織語言能力,使孩子的口語交際“有源可發”。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為落實口語交際的目的,在遊戲之後,家長可通過“遊戲開始做什麼”“過程發生了什麼”“結果是怎樣的”“你最喜歡哪部分,為什麼”等問句的引導,啟發孩子完整地敘述遊戲情況,豐富孩子口語交際的內容,在訓練中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遊戲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運用語言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進程中,關鍵是要用心創設一個安全有趣的環境,激發他們想說、敢說的勇氣,讓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的回應。

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孩子喜歡的,那就是最好的。針對孩子好玩的特點,利用一些小遊戲寓教於樂,在遊戲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家長務必教給孩子能說會道的表達習慣,別讓孩子輸在不會講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