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近日,由北京天盛科學技術音像出版社出品,聯合湖南金鷹紀實衛視、北京廣電新視點電視節目製作信息中心歷時三年,共同製作的《科技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科技檔案》系列紀錄片在湖南金鷹紀實衛視播出,帶我們走進科技的大門,感受科技的力量。

本套紀錄片聚焦8個現代科技創新前沿領域:新一代通信與網絡技術、高性能計算技術、先進能源技術、生物醫藥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現代農業技術、資源環境技術,從不同的科技領域梳理中國科技發展脈絡,見證科技發展的中國成就。

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其中,第三集《青山綠水繞家園》以環境技術為核心,以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大氣環境治理、典型脆弱生態環境治理、循環經濟五個方面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中國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技術突破和重要技術應用。

科技助力社會發展進步

雪山連綿,冰川覆蓋,是諸多大江大河發軔生命源頭的青藏高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科學數據與評估的最佳科考地之一。在過去的20多年裡,姚檀棟一次次帶領科考團隊踏足這裡。在高海拔、高寒、缺氧、強紫外線輻射等異常艱苦的環境下,冒著生命危險,鑽取冰芯,就是為了讀取這些記錄地球數千年乃至萬年來環境演化歷史的“無字天書”。這不僅為了得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基礎數據,更是為了給國際談判和國家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僅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單體機場航站樓、世界施工技術難度最高的航站樓、世界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築、世界最大的無結構縫一體化建築還是70%以上的建築都按照三星級綠色建築設計建造的綠色新機場。大樓整套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理念,為全球綠色機場發展輸出“中國標準”做出著重要的貢獻。在綠色發展理念下形成並不斷完善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不僅正日漸呈現出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也在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示範和引領,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紀錄片聚焦資源環境技術,以平實生動的講述風格,以時代演進縱向貫通的眼光,捕捉70年科技檔案中的閃光點,以紀實的手法展現中國科技工作者攻克科學難關,用珍貴的時代影像串連起中國科技工作者攻克科學難關,創造科學奇蹟的共同記憶。力求用有溫度、有情感的真實科技創新故事,引發觀眾的思考與共鳴,讓人們深切感受持續迸發的中國科技創新活力。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不僅為科技創新推動發展、造福民生的力量所激勵,更能從科學家身上汲取了豐富的精神力量”“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科技也一直致力於用技術解決社會問題。未來,我們會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福利”“通過加大科技幫扶力度,不斷加快向生態循環高效農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助力構建農業新佈局還需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科技成就青山綠水家園

在本集中,邀請了多位科研人員共同講述中國針對可持續發展所做的科研工作及努力,展示科技進步在支撐社會綠色可持續反戰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國智慧對現代世界科技發展做出的貢獻。

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面對日益迫切的大氣汙染治理需求,我國持續加大科技研究的力度,積極推進以科技支撐打贏藍天保衛戰。面對瞬息萬變的大氣環境,開始研製出空氣質量二氧化硫監測儀,進行環境光學監測。科學家劉文清,拿著一筆20萬元的啟動經費,帶領科研團隊進行實驗,這也成為我國環境光學監測研究歷程的肇始。最終,他們研製出的“城市空氣質量連續自動監測系統”,已經遍佈全國兩千個城市,服務於國家空氣質量的日報與預報工作。

山東省沿海重鹽鹼地,土壤鹽漬化程度高、地下水位淺的問題,為了拯救生態破壞及退化問題,幾十年來,科研人員腳步從未停歇,一直奮鬥在路上。為研究出適合在該地種植的怪柳,科研人員通過不斷試驗,最終發現扦插育苗需要用清水浸泡,洗掉枝條裡面的鹽分之後,成活率才顯著提高。在林科院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中國檉柳”4個新品種的工廠化育苗栽培技術和規模化工程造林技術,使這一高耐鹽樹種種群得以部分恢復。經過近9年的鹽鹼地示範工程建設,如今這片萬畝的泥質海岸帶已全部種上了“中國檉柳”的新品種,為我國東部泥質海岸帶的鹽鹼地生態環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並改善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幾代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為現代世界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正是“一定要弄出來”的科研精神指引著科研工作者數十年的堅守,中國科研技術一直向著世界頂尖水平飛速奔跑。在科技的助力下,可持續發展理念植根中國,不斷影響著中國的發展模式。經過長期的努力和不斷的創新,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圖景日漸清晰。放眼未來,以科技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之路,將不斷前行,不會停歇。

科技創新築牢強國之基

中國科技在艱難中起步,困苦中迎難而上,從一窮二白到躋身世界超算第一方陣;從初探綠色發展到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引領者;從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到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70年間,一個個重大工程贏得舉世矚目,一個個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生長,中國科技產出實現大幅跨越。耀目的成績背後是幾代科技工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是科研精神的延續。中國科技發展還在繼續,對世界、對人類在不斷刷新著中國的貢獻。

科技的力量:聚焦資源與環境技術,描繪青山綠水的家園美景

科技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戰略支撐,是國家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泱泱大國、浩浩千年,中華民族創造出了令世人矚目的科技創新成果,使中華民族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這其中關鍵在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結合實際堅持好、運用好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制度優勢和實踐經驗,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兩彈一星”、三峽工程、載人航天、超級計算、國產航母、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和工程突破,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極大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只要我們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的前進步伐。中華民族必能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