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2020年4月11日,在重症監護室躺了半年多的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自殺前,其男友牟林翰向包麗提出過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留下病例單、做絕育手術等要求。這些令人震驚的要求將包麗一點點的推向絕路,卻仍留下“遇到了熠熠閃光的你而我卻是一塊垃圾”的遺言。本是有才有貌,活潑開朗的姑娘,卻在花一樣的年齡香消玉殞。

牟林翰使用的手段和精神控制者的慣用招數完全吻合,雖然他自己一再否認學過精神控制,也許對於某些控制慾強且心理扭曲的人,玩弄人於股掌之中會無師自通吧。據調查被精神控制過的女孩,被傷害過就算沒有自殺,通常沒有一個能健康而快樂的,很難從陰霾中走出來。

通常容易成為精神控制者目標的人,太輕易被別人的高大上迷惑住,從而產生盲目的信任,另一方面對自己的認知不清晰,不能堅持自我,過分相信別人的評價。以致最終形成對方價值超高,而自己價值過低的心理認知,完全失去自我。

做父母的都不希望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這是無法承擔之痛。接下來,我們來透徹地分析下什麼是精神控制,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為目標,以及家長最應該瞭解的:怎樣從小培養孩子,成為有獨立人格、價值感高的人,從而遠離精神控制者。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01、什麼是精神控制?精神控制的通常手段

精神控制(Mind control)主要通過瓦解個人對自己的認識,使個體徹底改變對自己的經歷和個性的看法,灌輸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使個體依賴於某個組織和個體,成為工具。

精神控制者通常使用的 “四個壓制”經典套路,按照這個套路走下去,如果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基本的警覺,就會在好奇、同情、迷戀、迷失的過程中一步步淪陷,逐漸走入控制。

1、身份壓制

建立目標女孩理想中的白馬王子形象,瞭解女生內心所需,吸引起女生注意。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浪子(博愛情種)、詩人(浪漫又文藝)、帝王(創業大佬或有地位)。讓女生對他產生崇拜,不自覺地認同他的觀點、手段和他本人,從而構造出“身份壓制”。

2、反差壓制欲擒故縱地展示自己某個脆弱面或者缺陷,比如悲慘的童年往事,受過情傷,打拼的不易,勾起女生聖母般的心疼,母性和保護欲。強調只講給女生一個人聽過,她會有一種自己被信任、被依賴的錯覺,對男生產生進一步的好感,實際上開始被控制。

男生變身”大小孩”,讓女孩當起了他們“父母”的角色,或是做了他們的救世主,隨時準備奉獻。如果女生想要逃離,男生還會上演苦情戲。比如包麗曾經打算斷絕關係,牟林翰使出假自殺的手段,讓包麗感到羞愧、自責,又重回魔掌的控制之下。

3、推拉壓制

俗稱“打個巴掌,給個甜棗”。

首先,言語打壓,指出女生的各種小缺點並無限放大,比如長相一般、胖、性格不好、習慣不好等,沒有人會喜歡,和任何人都不能長久。讓女生在不斷的洗腦中,自身的價值感不斷降低。

同時使用各種糖衣炮彈、甜言蜜語、製造溫情和感動,讓女生感到男生多麼愛自己。男生會說只有自己因為愛而忽視她的缺點,讓女生產生負罪感,為了能得到這份愛感恩戴德。

接著,會誘導對方訂立 “契約”,比如牟林翰以將來娶包麗為契約,誘使她拍下不雅照片。

女生完全淪陷,情感和道德的把柄一併送了出去,無論對方使出威逼利誘都得乖乖就範,從此已經被牢牢掌控。

4、摧毀壓制

訂立契約後,男生更加變本加厲的找茬,任何小錯誤,都會被故意無限放大,貶低侮辱,此時只推不拉,讓女生掉進男生的“自尊摧毀陷阱”。女生不斷道歉,讓對方佔領道德高點,男生的忽冷忽熱,讓女生患得患失,所以不斷挽留,心甘情願地掉入“情感操控陷阱”,親手豢養了一隻貪婪的寄居蟹,不但榨取了自己的錢財、感情還有靈魂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02、什麼樣的人容易被精神控制?從小培養正確的三觀,才能避開陷阱

父母應培養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用高於自己所處地位的視角看待和了解世界,要有寬度、有深度;

人生觀:具有獨立的人格,對人生的目的、價值和意義有正確的認識;

價值觀:對自己和他人的價值有客觀的判斷,能夠明辨是非。

具有扭曲的三觀,或者不清晰的三觀的人,容易掉入精神控制的陷阱之中。通常是,做著“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愛慕虛榮的拜金女;做著浪漫愛情夢的傻白甜、乖乖女;同情心氾濫的聖母。

他們不正確的三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拜金主義和權力崇拜:愛慕虛榮,幻想一朝攀上枝頭做鳳凰

從小被男權主義洗腦,覺得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女人的價值是要通過婚配男人來實現。她們的目標是找個好男人,自己不用奮鬥,就能過上奢侈生活。因為資源的稀缺,導致她們急功近利,頭腦簡單,很容易讓自己成為上鉤的魚兒。

對策: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終身成長的思維,提升自己,要用真本事贏得精彩的人生。想要依附於人的,通常的下場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就算真的能達成所願的,活得也不會很有尊嚴,就像後宮的妃嬪那樣得察言觀色,取悅於人。別人能給予的,也可以隨時都拿走。只有投資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變得高價值,才能終身受益。

2、服從:自我價值感低,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和他人

從小是好學生或乖乖寶,一路獲得父母和老師的認可,所以對別人的讚賞和目光特別在意,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她們的價值需要別人來定義,缺點被指出,價值感就會降低,她會全盤接受,“都是我的錯”“你想讓我怎麼補償,都聽你的”。這種女孩是精神控制者最喜歡選擇的目標,單純好騙。

對策:誇孩子乖、聽話,如今真的不是什麼好詞了。教育出的人,小時候聽大人的話,長大了聽丈夫的話,老了聽孩子的話,就是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心聲。從小控制孩子言聽計從,一旦發現孩子叛逆如臨大敵,貶低、侮辱、賄賂、棍棒輪番上,和精神控制者的推拉政策如出一轍。

不想讓孩子被別人欺負,傷害,首先家長自己應該做到不打壓,控制孩子。

3、愛心氾濫:閱歷不夠,太感性而缺乏理智判斷

善良本身是美德,但是沒有甄別能力的善良,容易被惡人利用,那就是傻。以為自己是拯救凡人的聖母,可以療愈控制者所訴說的心理創傷,也不想因為自己讓他再次受傷。

對策:一直呆在象牙塔中的女孩,閱歷和見識太少。如果父母能成為孩子的傾訴者,或許能幫忙指出問題。認識到,出身沒法選擇,但是長大後仍可以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情傷導致的陰影,不可能全是對方的錯,自己肯定也有問題。如果男人甚至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他又怎麼能負起日後的責任。拯救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03、這兩種原生家庭的孩子,極易成為精神控制者的目標|如何培養孩子遠離精神控制

父母不但給了孩子生命,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還培養了孩子的性格。父母都不希望讓孩子成為溫順待宰割的羔羊,而希望孩子成為有獨立人格,有理智,明辨是非的人。《原生家庭》提到的以下兩種有毒的家庭,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問題。

① 控制型父母:包括直接控制型和貶低型,把孩子看成附屬品,讓孩子成為沒有獨立的人格,價值感極低的乖寶寶

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他們經常把操控偽裝成關心。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總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就會變得焦慮和膽怯,很難成熟起來。《原生家庭》

A、直接控制性型:指揮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直不肯放手,讓孩子沒有選擇的自由。父母施行道德綁架,讓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能聽他們的,將孩子逼入了死衚衕,選擇反抗,就會傷害父母的好心好意,就是大逆不道。

B、貶低型:貶低孩子的外形缺點和行為。

指責孩子的缺點,一點缺點被無限的放大。會把一個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用自己家孩子的弱勢來對比別人家孩子的強勢,使孩子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會不顧一切的去巴結討好,迎合父母的想法,贏得他們的認同。

這其中有要求完美的父母,有要維護自己絕對權威的父母,有把孩子當成出氣筒、替罪羊的父母。

輕則,孩子成為一個乖乖寶,溫順聽話,沒有主見不懂拒絕;

重則,孩子極度不自信,自卑,價值感超低,逆來順受,人生灰暗。特別容易同情別人,陷入共情之中。想要幫助一樣受苦的人,害怕自己過的好,彷彿自己好,是對難友的背叛。那麼多人都生活在苦難之中,自己生活的幸福總不心安。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小包總”楊爍控制型的育兒方式被人詬病

②不稱職的父母:對孩子不太關心,讓孩子缺少愛,因而容易把虐待錯當成愛

不稱職的父母沒法成為孩子模仿、尊崇的對象,在情感發展的關鍵階段,沒有父母的榜樣作用,孩子就不能形成自我認同感。從父母那獲得的信息是自己無足輕重,自己的感覺不重要,自己的好與壞全在於是否獲得父母的關注、使他們開心。

自我認同感,即自己對自己所思所做的一種認可感,指個體能夠理智的看待,並接受自己以及外界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會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讚許。個體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與自尊,又不會一味的屈從於社會與他人的輿論。《原生家庭》

這就造就了他們的吸渣體質,他們失去了自己內在的愛和信任,追求被需要、被依賴的感覺,一味的奉獻,把自己當成別人的救世主,卻救不了自己。

培養孩子遠離精神控制,父母應該怎麼做?如何教導孩子?

不做控制型父母、不作為的父母,這是最根本的底線。一方面我們要做稱職的父母;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做孩子的領航人,在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給他指引方向。

A、稱職的父母:要用愛和鼓勵讓孩子自信。

  • 父母不焦躁,對孩子要溫柔且堅定,用肯定和鼓勵讓膽小的孩子也變得內心強大且篤定。擁有十足的自信,不會因為別人幾句否定的話,就放棄自己的信條,永遠堅信自己的珍貴。
  • 培養孩子的底氣,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且敢於表達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孩子不要那麼聽話,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B、理智的孩子:讓孩子有紅線意識,不突破底線,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要喪失尊嚴。

  • 和別人的關係最重要的前提是互相尊重,既尊重別人,也要自重;不傷害別人,也絕對不做傷害自己的事情。
  • 對於有違道德的事情,勇敢說不。
  • 培養安全意識,對人有警戒之心,交友要慎重,要用長時間來考驗。
  • 不要做愛心氾濫的爛好人,每個人都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任,選擇權在自己手裡。
  • 培養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正確的婚姻是找到三觀匹配的人,不是高攀也不是救贖,兩個人是平等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對方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周圍的環境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儘早遠離不正常的環境、不正常的人。
北大自殺女生包麗去世: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遠離精神控制者

寫在最後:

我們要善待自己的孩子,關心他、愛護他、同時也大膽的放手讓他去歷練,形成獨立健康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不會輕易的被別人左右。自尊自重自愛,守護住自己的初心,有被討厭的勇氣。與人為善,同時也有機敏的警覺,知道潔身自好,也懂得及時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