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說起全世界比較有名的大學,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美國常春藤盟校,這個盟校組合裡可是涵蓋了諸多頂尖名校,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

而對於常春藤盟校畢業的學子,大多數人立刻想到諸如這類詞彙:精英、人才、牛氣,提起來都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可實際上藤校教育,真如我們想象中那樣嗎?

威廉·德雷謝維奇教授在常春藤名校工作了24年,其中僅僅在耶魯大學他就教過10年書,別人都說對於"精英教育",他一定是一名"老司機"了。可是,在他發表的一篇題為《精英教育的劣勢》的文章裡,反應出來的常春藤真實情況卻和大多數人的想象相去甚遠。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威廉·德雷謝維奇已經辭去了自己在常春藤的終身教職,在他的著作《優秀的綿羊》裡,他道明瞭自己離開常春藤的原因。他表示對這種美國精英教育已經失望,他說所謂的精英教育只是標榜出來的獨特,本質上已經趨同,他難以接受作為頂級名校的教職員工,做的卻是為社會輸送"優秀的綿羊"的工作。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在這本書裡,威廉·德雷謝維奇可謂歷數了常春藤盟校學生的種種弱點:過於自信卻輸不起;與社會脫節,缺乏常識;固步自封,思維僵硬;同質化嚴重,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追求"成為精英"而陷入誤區

為什麼號稱以素質教育為主的藤校卻被教授詬病?教授說其實藤校的教育更像一種"變相的應試教育"。

這從藤校的發展歷史、招生規則方面分析,就可見一斑。常春藤最早的時候就是為本地貴族子弟服務,後來雖面向全國招生,但為了保證"精英率",設置了很多門檻。申請常春藤名校,你除了要有拿的出手的成績,還要有老師推薦信,要通過校友面試,要有體育特長,你最好還能多才多藝。在邁入藤校前,你如果做不到在某方面有特別突出的成就(特別突出是指要獲得一些舉足輕重的全國性大獎),那麼你就必須"全面發展"。為此,一些孩子的高中生涯就在拼命學習各項技能中度過。可悲的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些,他們只知道"不能輸"是自己的使命,他們的自信其實是建立在旁人認可的基礎上的。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錯誤理解精英教育後的失落

被藤校青睞的學生都是鳳毛麟角,可以說他們都是"人中龍鳳",可是當這些"龍鳳"聚在一起,又如何分出伯仲呢?

從小就被灌輸"不能輸"的思維後,這些學生自然會繼續在這場競爭中拼盡全力。可想而知,這裡學生心理壓力有多大。

2013年,耶魯大學一個調查數據顯示,45%在耶魯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報告自己有抑鬱症狀,29%報告自己有焦慮症狀。


這些曾經的"天之驕子"看上去成績優異,各種技藝傍身,得過無數獎章,可是,他們由於不知道自己拼命去學、去證明自己的原因,他們的內心可能充斥著焦慮、茫然和失落,可以說,除了讓自己成為人中龍鳳,他們沒有具體的人生規劃和目標。


為了緩解抑鬱症帶來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選擇了極端的方式自我調節:酗酒、嗑藥、吸毒。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8所藤校每1000個學生因毒品/酒精而被逮捕率


美國官網曾對藤校學生酗酒和使用毒品進行過數據分析,其中達特茅斯學院在2009年-2011年之間每1000個學生裡有1.3個學生因毒品被捕,因酗酒被捕的學生率為1.25%。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這些數據,讓人們開始反思,到底什麼才是精英式教育?

精英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熱愛

當我們把一種教育模式稱為精英教育時,我們就應該知道,它的背後是指:高期待+高強度。

高期待,代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承擔更多責任的人。高強度與高期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你要對社會承擔更多責任,你就必須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

什麼樣的強度才是精英教育具備的強度?《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用"魔鬼數字4"來記錄了一位優秀高三學生的一天:睡4個小時,灌4杯咖啡,考4.0的平均成績(4.0平均成績就是滿分)。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這樣的強度,怎麼可能不辛苦?可辛苦地學和痛苦地學本質並不同,如果在實施精英教育前讓孩子先學會尋找快樂,那麼這樣的精英教育才是成功的。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快樂學習其實是建立在熱愛+天賦的基礎上的,當孩子發自內心喜歡這門課程時,不需要家長逼著學,他就自覺自願地廢寢忘食,這樣的辛苦其實是孩子自己願意承受並樂在其中的。

作為家長,期待孩子成為精英無可厚非,但是把教育建立在剝奪孩子快樂的基礎上,或者建立在孩子排斥的前提下,那麼這樣的精英教育從開始就註定了會是一場悲劇。

快樂教育、精英教育都被誤解了,耶魯教授揭示西方教育卓越的真相


總之,不要追求孩子成為全才,或者一味要求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無論什麼教育,都應立足於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如果不能喚醒,那就學會接受他的普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