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結了婚的兩個人,順其自然的就有了兩個身份:丈夫和妻子。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我們看到婚姻中的兩個人經常會發生矛盾,比如相互指責彼此的不作為,而抱怨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很多。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看看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呢?

“為了這個家我沒黑沒夜的操心,你管過什麼?”

“我給你生了兒子,把自己毀成黃臉婆,你憑什麼還對我這樣?!”

“我嫁給你過過一天好日子沒有?!”“你一個女人天天不著家,誰家老婆和你一樣?!”。。。

所有的語言指向都是:我做了什麼,所以你應該回報我什麼,因為你是我丈夫或妻子。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實際上,換個角度思考,會發現我們彼此的身份都是對方給的。

因為有了對面這個女人,所以我可以有丈夫的身份;同理,因為有了這個男人所以我可以有了妻子的身份。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你在家庭中妻子或丈夫的身份做的合不合格,好不好,其實不是你自己以為的那樣。

而是決定權在對方,通過對方來認可和支持的。

也就是說,一個妻子或丈夫再覺得自己為丈夫為家庭辛苦付出,而對面的另一半感覺不到,或者感覺到的都是抱怨指責的情緒,那麼妻子或丈夫所有的付出都沒有意義。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就比如上面那些抱怨的話,經常會被反彈回來的是“你辛苦我不辛苦嗎?你哪隻眼睛看到我沒為家付出?!”

“哪個女人不生孩子?別人也沒像你這樣!”,

“誰讓你嫁給我的?!你覺得誰好找誰去?!”

“我出去一下怎麼了?嫁給你我就要被關籠子嗎?!”。

我們也可以看到句句不示弱,家庭戰爭也都是這樣發生的,似乎就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羅秋蘭老師說:一段關係的正向意義在於雙方都能成長和提升。

那麼在婚姻關係中,如果出現彼此消耗,就需要覺察一下這段關係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了?

是否和對方已經忘了彼此心與心的鏈接,是否只是在滿足單方面缺失的部分?是否對對方高期待,理想化了?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我們可以因為愛,進入婚姻。重點是,你有沒有愛。

是的, 實際上,此時愛已經被淹沒了。 此刻婚姻中的兩個人已經不在自己身份裡做事了,只是佔著夫妻的身份,徒有名份而已。

都在把內在的渴望投射給對方,然後得不到滿足,陷入失望,憤怒的情緒循環中。

婚姻中的身份誰決定?

如果能關注到對面這個人,用心去感受一下:我需要做些什麼讓我的身份得到對方的認可和支持,讓我們的婚姻關係輕鬆幸福。這份對身份的重新審視,或者給彼此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