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在戶外帶寶寶活動時,看到別人帶著兩個穿著打扮相同的寶寶,心裡往往十分的羨慕,他們往往出場就是熱點,周圍人的眼光總是會多停留幾秒,看看一模一樣的兩個小傢伙哪個是老大哪個是老二,孩子的父母有時候還故意讓大家猜大小,這個可是有難度的,畢竟無論是衣著還是長相都那麼相似。當然也有人反著來,比如有一對兒雙胞胎女兒的謝娜。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從她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來的照片可以看出,兩個寶寶的衣服樣式、顏色經常不一樣。她這樣穿搭,除了很容易分出姐姐和妹妹外,還有其他用意。原來她是根據兩個寶寶的性格來給他們穿衣打扮的。性格比較活潑的穿了短袖和牛仔褲,而性格文靜的,穿了裙子。

謝娜這樣的做法真是一舉兩得,首先是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給予孩子不同的服裝表現,同時也便於區分。這種做法見微知著,很值得雙胞胎媽媽們借鑑。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雙胞胎家庭怎麼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呢?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雙胞胎為何總是“戰火不斷”

雙胞胎家庭中戰火紛爭的情形明顯和二胎家庭不同,燃起戰火的頻率也很高,原因有幾個方面:

1)不同階段,表現不同

在不同的階段,雙胞胎之間發生紛爭的表達方式也不同。之前有個新聞,兩個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就互相拳打腳踢。寶寶出生後,他們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可以像在肚子裡那樣互相撕打,這個時期,他們可能只是好奇心驅使,並沒有真正撕“打”的概念。

寶寶大一些後,他們看到對方手裡的玩具、食物,即使自己有,總想去爭搶,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還欠缺控制能力,所以或出現這種情況。

寶寶到了快上幼兒園的年齡,無論是語言發展、行動能力還是情緒思維,都有了質的飛躍,兩個孩子可能因為父母對待他們細微的差別引發情緒的憤怒、嫉妒,進而發生衝突。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2)想要獲得關注

不管父母有意無意,在具體事件的處理上,針對兩個孩子,難免出現一個孩子覺得自己被忽略的情況。比如他們會爭奪媽媽的懷抱、爭奪和媽媽第一個說晚安。這種爭奪的失敗者,往往會覺得自己被忽視,自己的內心情感需求沒有表達出來,實際上這是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注意,然後將情緒發洩在另一個孩子身上。

3)訴求不同

孩子個性不同,需求也就不同,他們有的喜歡安靜,有的喜歡打鬧。哥哥在安安靜靜的看書,弟弟覺得自己孤單沒人玩,想要去找哥哥一起玩,而哥哥覺得弟弟干擾了自己,弟弟覺得哥哥不和他玩,兩個人的表達不在一個頻道上,因此也會發生衝突。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父母該怎麼做?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每個孩子不僅是一個生命個體,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一個人,一個有思想、有著豐富情感和需求的獨立的人。”

就像謝娜的做法那樣,父母要尊重孩子個體的獨立性,正確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

1)統一陣營,保持冷靜

遇到孩子發生紛爭,父母保持冷靜是前提。兩個孩子在你爭我搶,父母首先自己就生氣、發火,只會火上澆油,導致問題更加複雜。

就算是一胎家庭,我家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因為沒有滿足需求在地上嚎啕大哭,奶奶心疼孩子,說由著孩子來;爺爺指責奶奶,讓奶奶不要管;隊友指責孩子,亂提要求;我則是一邊安撫孩子,一邊覺得自己在一片混亂中快要爆炸。實際上,好的辦法是家裡人統一步調,由一個人來處理他們之間的糾紛,免得情緒傳染,引起失控。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2)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鏡中孤獨:心理治療中的雙胞胎》一書中,作者曾提到:

“把你的每一個雙胞胎看作一個獨立的個體。”

雙胞胎之間發生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希望更多獲得父母的關注,一碗水端平,不失為處理這種問題的好辦法。父母要經常問問自己,是否有更偏愛某個孩子的心理,這樣在面對兩個孩子的衝突時,才能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

有種“雙胞胎媽媽”叫謝娜,別人同款同色,她卻“不按常理出牌”

3)設立界限,強化規則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才開始設立規則,為時已晚。這時他們內心更多的是關注事情本身,對規則是排斥的。父母在日常的教養中,可以通過遊戲、故事的途徑,告訴孩子一些相處的規則,比如,某些東西是他人的,使用需要經過對方同意;共同的物品需要分享等等。還可以給他們自己的寶物箱,放置屬於自己的物品,形成邊界意識和權屬觀念。

《鏡中孤獨:心理治療中的雙胞胎》一書中,作者還說:

“家長應該在雙胞胎髮生衝突時積極參與,並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

雙胞胎寶寶之間永遠有無法割捨的感情紐帶,他們相愛相殺,父母需要因材施教,處理好他們的關係,幫助他們和諧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