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培根隨筆全集》的三種境界

培根與莎士比亞同時代,是傑出的思想家,但其人生異常有意思,初投政治官場,即飛黃騰達,但又最終死於非命。培根12歲就上了劍橋大學,14歲學習統計學和外交,21歲開業當了律師,23歲就當上了議員。之後他還做過首席檢察官,大法官,掌璽大臣,多次接受貴族封號。

培根最後因捲入一起受賄案而遭到了議會的彈劾。仕途無望後培根只好回家繼續他的學術研究。他想實驗一下冷凍防腐的可能性,便殺了一隻雞,把雪填進雞肚子,結果不幸自己受了風寒,不久離開了人世。

讀《培根隨筆全集》的三種境界

瞭解培根的人生有助於更好地閱讀《培根隨筆集》,這本書可謂是培根的智慧箴言錄了,培根以其豐富的學識和眼界寫下了自己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今天我們閱讀這本寫於四百年前的書,仍然能夠受益匪淺。但是我們不能拘泥於古人,要常讀常新,讀出新意來,這裡不妨把閱讀本書的層次分為三個境界。

一,做一個金句的收集者

有人說過,只要把這本書看完,無論遇到任何作文題,至少引用名人名言這關算是迎刃而解了。這從側面反映了培根這本書的優點。首先是面廣。58篇隨筆,和人生有關的話題幾乎佔全了,從個人情感到為人處事,涵蓋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其次,這些文章中金句頻現,我們很容易被它們打動,只要拿起筆,畫下那一句句閃爍著人生智慧的語句,彷彿就收穫了智慧本身。

我們來看看這些金句吧。例如培根談學問:“學問可以用來自我陶醉、施展才華和增長能力,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這話說的多好,“學問最主要的是自我陶醉。”簡直是一針見血。他談旅遊:“旅遊對年輕人來說是教育的一部分,對年長的人來說是閱歷的一部分。”他談猜疑:“猜疑在思想裡就像蝙蝠在鳥群裡一樣,不過它們只在黃昏時飛出來。”他談愛情:“愛情氾濫的時候也總是人最脆弱的時候。”培根的隨筆充滿著片斷之美。如果我們熟悉他的這些箴言,寫作文不時用上幾句,以佐證自己的觀點,就會顯得格調很高。例如:

智者留心自己的腳步,愚者轉臉去詐騙他人。”

“避免過多地談論自己,也不要議論別人的長短。”

“誰能掙斷磨胸的鎖鏈,頓時停止悲痛,誰就是最好的心靈解放者。”

“人人都是自己幸運的設計師。”

“不入低谷難顯高山。”

“有的人善於發現事物的差異,有的人則長於發現事物的相似。”

讀《培根隨筆全集》的三種境界

二,做一個明智的悟道者

韓寒曾說過:“聽了那麼多人生道理,我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那是因為你頭腦中明白的道理不一定就能指揮得動你的行為,思想和行為往往是脫勾的。道理看了再多,不用也是白搭。對於這一點,培根說了,“人們的思想大多取決於自己的願望,他們的言論取決於自己的學識和接受的見解,然而他們的行為依照的則是他們的習慣。”

人生經驗的獲取,除了從個人的經歷中得到,多聽聽智者的言論會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如何能做到入耳入心呢?那就需要時時做一個明智的悟道者,在事前事後都要多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人生大義,自己的雙腳有沒有走在大道上,因為培根說過“在正路上走的跛子也會超過在錯路上跑的飛毛腿。”

例如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我》,女主被校園暴力凌辱,錯手刺傷了惡少,卻以為自己犯下了殺人大罪。可悲的是,男主易烊千璽愛上了這個外表軟弱的女主(天知道他是怎麼想的),竟然為了保護她,自己扛下了罪惡,不僅清理了殺人現場,丟棄了屍體,還主動暴露了自己,讓警方抓獲。在審訓室裡,他“坦白”了一切,承認自己“先奸後殺”。這種少年的愛,以及為了愛不顧一切的行為,幼稚而美好。

這種心理這種行為,其實培根已經分析得很清楚,他在《談青年與老年》中寫道:

“年輕人的錯誤是敗事有餘,而老年人的錯誤充其量只不過是成事不足。年輕人辦事好大包大攬,貪多嚼不爛,喜歡轟轟烈烈,不喜歡紮紮實實;總想急於求成,不顧方法和步驟;碰上幾條原則,就窮追不捨,貿然搞革新,結果招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一開始就採用一些極端措施,結果錯上加錯,還死不承認,絕不改正,就像一匹未上籠頭的馬,既不停步又不回頭。”

你看,易烊千璽不就像一匹未上籠頭的馬,認定了看對眼的那個她,而寧願付死也不悔嗎?

那如果你問易烊千璽怎麼就喜歡上了這樣一個小結巴呢?讓我們看看他倆是如何相遇的。

“角落裡一群雜毛小混混在揍人,白T恤的男生蜷在地上,沒有反抗,沒有聲息。” 易烊千璽被幹翻在地,雙手抱著頭,鼻青臉腫,衣衫破敗,眼神裡卻透露著倔強……

“不認識他你為什麼要救他?你看他長得好看?”

“幾個混混上前,七手八腳把她摁趴在地上,白T恤男生微眯著眼,冷冷看著她,但並不發出動靜。她的嘴撞進他的柔軟的唇,抵著堅硬的牙齒。她後腦勺被摁著,兩人被碾進塵土裡。混混們快活地笑著計時,要到110。”

培根在《談人的天性》中說過:“一個人的天性在這幾種情況下最容易顯露出來,一是在私下裡,因為這種場合用不著裝模做樣;二是在感情衝動時,因為感情一衝動人就忘乎所以;三是遇到新情況或者新考驗時,因為在這時候習慣已經不起作用。”瞧,這三條易烊千璽全中吧,接吻雖然是被迫的,但在那一刻,兩人的心卻毫無徵兆地緊緊地貼在了一起,也為以後易烊千璽的付出打下了伏筆。

多讀書還是有用的吧,400年前培根老爺子寫的話還能指導我們觀看電影,這也算額外收穫了。如果大家能夠做到讀完書後,不僅記住作者的觀點,還把觀點與觀察所得相映照,就能不斷驗證別人的觀點,從中悟出自己的道理來,並內化為個人的行動準則,這樣的讀書才稱得上活學活用。

讀《培根隨筆全集》的三種境界

三,做一個觀點的質疑者

培根老爺子畢竟是四百年前的古人了,他的許多觀點肯定和當今的社會生活實踐有所脫節,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不必盡信書,也可以大膽地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來。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裡,第二個故事《相遇》,很多年輕人看了表示不理解。它講的是,原子彈研究人員高遠悄無聲息告別家人,朋友,戀人,隱瞞身份去了遙遠的地方從事科研工作。發生科研事故時,高遠冒死跑回去,挽救即將失敗的實驗成果,他那不顧生死的舉動真的令人感動。當他被輻射後,他急著先彙報工作。那一刻,大量鮮血透過白色口罩流了出來,但遺憾的是負責人還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

為了事業可以不顧愛情,甚至犧牲生命,這是出於怎樣的一種心理?400年前的培根曾經分析過,把這種心態剖析的淋漓盡致。

培根說,男人有了妻子兒女,等於給命運之神交了人質,因為他們給豐功偉業造成了障礙,不管那些功業是福還是禍。所以為公眾建立的最大的功業總出自單身漢或老絕戶之手,因為這種人在感情上等於娶公眾為妻,把錢財交給公眾做了彩禮。

他甚至說,你可以注意到,所有的偉人,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英明常在的,被愛情搞得瘋瘋癲癲的,絕對沒有,這就說明崇高的目標和偉大的事業是能夠抑制這種柔弱的激情的。

培根的這種講法就有點偏激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時代的背景在個人的命運上烙下的痕跡。上世紀50年代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各行各業百廢待興。那時的人們思想非常淳樸,為了革命的事業,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可以做到放棄一切,犧牲小我的。

讀《培根隨筆全集》的三種境界

這種故事在過去的年月裡還發生過很多,當時的人們就是這樣的淳樸。培根描摹的心態更多的可能發生在帝王將相的身上,真要一個普通人拋棄一切,舍家為國,如果這個人不是有著天大的野心的話,必然他就有著崇高的信仰和堅定的信念。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在看書的過程中,你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培根的觀點你不必全盤接受,與之爭鋒反而能激發你更多的思考。

培根還講過很多與今天格格不入的話,比如“妻子是青年時的情人,中年時的伴侶,老年時的保姆”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戴著眼鏡去讀去看去想,但並不妨礙我們喜歡讀他的文章,畢竟培根寫出了“知識就是力量”,激勵了一代代人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