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我是辰媽,點擊關注[辰媽育兒論],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武漢疫情爆發的很突然,一時間各位山中神獸居家超過了30天,父母陪在身邊的時間從出生開始算似乎也沒有現在這麼長。

孩子不愛學習,看書、看電視、玩遊戲,不知道又有多少父母被氣得雙手錘頭,雙腳跺地,有苦說不出了。

孩子各有不同,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都有一些共同點,如果針對不同不能處理,也許相同點能幫助家長。

居家隔離30天,我倒是悟出了“職場育兒法”,原來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時候,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不錯的

“職場育兒法”顧名思義就是用職場思維處理孩子的各種基本問題。

動用一點職場手段,然後輕鬆處理孩子成長路上的硬傷,有了強大牢固的親子關係做基礎,再來處理孩子非共性問題,就會簡單多啦。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是領導,那麼在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上,父母利用職場上應對上級的辦法時,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1 說話時,認真聽不插嘴多肯定

每一位上司在說話時都不希望自己的話被打斷,尤其是被打斷的理由並不高端。

相反只要員工認真聽,起碼在態度上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

但是如果上司在表達結束後,員工能夠給予及時的反饋,在尊重上司的方法上除了給予強烈認同感的話,還能額外提供其他合理意見,那麼上司就會對你刮目相看,認為你不僅認真聽了而且是用腦子聽得。

認真聽,不插嘴,多肯定,肯定之後表達自己我想法,就是聽上司說話的後最優秀的表現。

這種做法在孩子身上一樣受用。

當一個孩子要你聽他說話時,他希望你認真聽,不插嘴,給與肯定的同時還能認真給予自己的想法,這其實就是獲得一種認同感和尊重感。

當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認同的時候,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一個高自尊水平的孩子是一定可以忍受未來出現的各種拒絕、否定,因為內心充滿了足夠的肯定後是足以應對不確定時間出現的否定的。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2高興時,要感同身受,哪怕像隔壁吳老二

上司興致沖沖的跑到公司,或者在會議上表現的興致沖沖時,一定是因為他極度希望他人對他的想法給與同樣的反應,那麼你替他開心起來時像隔壁吳老二。

這樣的做法看似是在拍馬屁,實際上是鞏固上司的認同感,一個人如果能夠獲得認同感,就能夠實現更過有突破性的創新活動,這同樣是一種心理上的肯定。

一個人的感受和想法被認同,會不自覺地提升自我評價,不論這種評價是否可觀,在一定程度上都會讓人“感覺良好”。

那麼對於孩子,也是同樣的想法。

一個孩子在地上興致沖沖地看著螞蟻怎麼搬家當然希望父母能夠跟他一樣去發現在他看來這麼有趣的事,而不是換來一句面無表情的敷衍塞責。

“知道啦!”

“快走吧,有什麼好看的”

“看看你弄一身土,多髒啊”

是不是很耳熟呢?

有多少孩子因此錯過了和自然接觸的機會,又有多少孩子因此不再願意和父母分享。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說過,想讓孩子跟父母掏心窩子說話,第一步就是不指責。

而不指責的基礎就是要跟孩子能夠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學著去共情,於此才能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當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相互交換,親子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會越來越簡單。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3發脾氣時,同理心很重要

每一個人都會在各種不同的情緒中轉換,但是不同的是有的人可以控制情緒,有的人被情緒控制。

為什麼會有的人被情緒控制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情緒總是沒辦法被理解和感受,所以就會在情緒波動的時候任由情緒控制。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有情緒波動的時候,他需要自己以外有一個能夠回應他的聲音,這個聲音能夠感受他的情緒波動,體諒他的感受。

對孩子來說,當孩子面對情緒失控時,他需要的也是一個能夠感應他情緒的聲音引導他走出情緒迷宮。

這個聲音不僅需要幫助他認識情緒這件事,還需要幫助他如何處理和應對情緒下的自己。

試想一下,如果父母處於情緒失控時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跟孩子一樣,需要一個理解的擁抱。

一項科學研究表示,人對肌膚的觸碰最能快速的讓情緒冷靜,也最能從爆炸的情緒中走出來。

所以當孩子失控時,不要指責,不要說教,先蹲下來擁抱一下,成為孩子能夠得到回應的聲音,孩子就能很快從情緒中走出來了。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為什麼這樣的“職場教育法”會適用於父母教育孩子呢?

因為父母天生習慣把孩子看的低於自己一等,覺得孩子小、不懂便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但是跟孩子相處時間長了以後,有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看到的世界跟父母看到的是大不相同的,甚至很多時候是孩子帶著我們去重新認識世界。

他們骨子裡帶來的善良,天真,敏銳的洞察力想象力都是成年人所不及的。除了比孩子多吃幾年米,多嚥下幾斤鹽,父母並沒有比孩子高明多少。

一個願意放下身段去認證跟孩子相處的父母,才能有機會被孩子教導,感化,幫我們找回善良,勇敢,真誠。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自從開始以一種職場心態應對孩子的日常,我發現孩子的情緒方面處理越來越應對自如,即使不能自如處理,孩子也願意跟我分享。

以前覺得孩子生氣時自己就會更爆炸,孩子哭泣時嫌煩,完全站在不相關的角度上看待眼前的這個小怪獸。

可是當父母願意放下架子,願意蹲下來認真聽孩子的想法時你會發現,孩子想的遠比家長看到的多,孩子們的想法甚至還要比我們成熟和有遠見。

一地雞毛瞬間因為自己放低姿態,讓自己活成了人生贏家。

孩子更開心自由,生活不再是吵吵鬧鬧,而更多的是母慈子孝,一切都源於我們自己的處理態度。

誰不願意生活在一個能夠被尊重、被共情、被認同的環境裡呢?每一個成年人需要,孩子也一樣需要。

作為上司,太高興時不能仰天大笑,太生氣時不能滿臉怒氣,否則就被認為"喜怒形於色"不能成大事。

其實孩子也是,他們一樣具備各種情緒,但不能因為他們小就被忽略。

高興時大笑嫌孩子吵,生氣時嫌孩子煩,孩子說話時要麼不專心聽要麼敷衍,這本身就是對孩子情緒的藐視,跟藐視上司一模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藐視上司要承擔後果,藐視孩子卻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藐視孩子的後果是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分期承擔的。

你有多藐視,分期就有多長,利息就有多高。

對孩子多一分對領導的敬畏和理解,平等和耐心,一地雞毛也就會成為父母功成名就的基石,讓孩子和父母在他們的人生裡各自安好。


宅家30天,我悟出了“職場育兒法”,讓我從一地雞毛變成人生贏家


今日互動話題

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遇到哪些讓你感到自愧不如的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