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今天,往回看的时候,人们谈起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总会提起“毕尔巴鄂效应”——一座建筑重振一座城市的故事。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 古根海姆美术馆 © E. Goergen ak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 古根海姆美术馆 © Naotake Murayam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鸟瞰图 © Mariordo (Mario Roberto Durán Ortiz)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鸟瞰图 © Mikel Arrazol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临河全景 © Matt Kieffer


毕尔巴鄂位于西班牙的北部沿海,坐落在距大西洋比斯开湾以南约16公里的地方。它是巴斯克自治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比斯开省的首府。城市位于内尔维翁河谷,平缓的滨河地段给予了沿岸城市最大的发展空间。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位置 © google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 古根海姆美术馆位置 © google


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毕尔巴鄂迅速成长为一个工业城市。随着对河岸周边的铁矿石的开采,煤炭资源通过海洋运输来到这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能源,这里的钢铁和造船工业迅速发展。大规模船厂、炼铁高炉、制造工业、作坊和车间、仓库等等,在河岸地区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业景观。[1]


但到了20世纪下半页,毕尔巴鄂开始出现城镇人口流失、失业率上升的现象。人口的下降从70年代的中期开始,到了80年代,去工业化和城市移民减少使得几乎所有西班牙都市区都陷入了困境,工业就业岗位急速减少,第三产业萎缩。20世纪80年代开始,钢铁公司和船厂接连倒闭,产业工人岗位从总数的46%跌落到27%,一部分就业工人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另一部分工人靠有限的保险和赔偿金生活,青年人失业率超过50%。市民生活水平下降,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前景失望至极。而更祸不单行的是,1983年秋季,持续的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导致市中心的很多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破坏。[2]
面对自然灾害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打击,在危机达到顶峰的20世纪80年代,毕尔巴鄂在政治主导下,特别设计了一套城市复兴的运营机制。经过数年的商讨,1991年相关部门最终通过了毕尔巴鄂都市区复兴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 for the Revitalisation of Metropolitan Bilbao, 1991.)并成立了一个促进机构Bilbao Metropoli-30(BM30),为推动复兴进程提供便利,完成战略规划的目标。规划意在重新定位经济类型,激励包括服务业、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同时,毕尔巴鄂的城市化也在寻求突破,重新修复河流,寻找适合内尔维翁河的项目,建立与城市价值之间的新联系。
Bilbao River 2000 (BR2000)则是另一个发展机构,成立于1992年,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曾经被港口和钢铁工业占据地区的大尺度复兴建设,被誉为在复兴进程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城市政策干预机构。而正是由于这两个不同尺度的城市开发促进机构,使得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大尺度、大事件的城市建设得以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毕尔巴鄂许多老旧的工业区被邀请而来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改造成了现代的公共或私人空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属古根海姆美术馆,它坐落在一个旧码头和木材仓库的所在地,临近始建于1970年代的 La Salve 桥。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Bjrn Hempel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Frank Gehry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建筑与旁边 La Salve 桥的关系 © Javier Díaz Barrer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vier Díaz Barrer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puffin11k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Andrew Nash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uan carlos peaguda


1991年,巴斯克政府多番邀请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在毕尔巴鄂设立分馆美术馆。尽管当时古根海姆同意与巴斯克政府合作的条件相当苛刻(包括 2.3亿美元的启动资金,美术馆的定位及运营等),但巴斯克政府还是坚定地推行了既定的复兴战略,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视为重振整座城市的新生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古根海姆基金会选择了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作为美术馆的建筑师,彼时其纽约总部的新任馆长托马斯·克伦斯(Thomas Krens)想要在欧洲建立这样的一家新分馆——既拥有巨大的体量足以容纳新的收藏,又拥有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设计的总部那样非凡的建筑设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克伦斯鼓励并支持弗兰克·盖里进行大胆而新颖地创作。而那时盖里刚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建筑界公认的最高奖)不久(1989年获得)。一如该奖项的评语——弗兰克·盖里充满了实验性精神,他像毕加索一样备受争议,他的建筑是空间和材料的并置拼贴……
盖里充满“冒险”式的探索精神和其建筑的“争议性”无疑十分地契合毕尔巴鄂的复兴战略。“ 分歧出大牛”,而争议能够带来生命力十足的话题性。古根海姆美术馆的馆长托马斯·克伦斯显然深谙此道。在项目开幕的前三年,项目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几乎很少有人认为这个项目会成功,但克伦斯选择了坚持。


1997年这座采用钛合金板覆盖的充满曲线的建筑一经面世,即大获成功,在建筑界和公共评论当中好评如潮。首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将其描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the greatest building of our time),纽约时报称赞它为“商业辉煌” 。独立报称美术馆为“惊人的建筑壮举”。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highthorn(Nicky)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Tony Hisgett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Pom'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Paolo Margari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Big Blue Ocean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puffin11k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主入口 © mimmyg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主入口 © mimmyg


而毕尔巴鄂更是收获满满,这个曾经知名但已没落的工业城市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美术馆本身及其建筑吸引的众多参观者,也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商业金融等一系列服务性产业,在开馆的前三年中,就有将近400万游客参观了美术馆,帮助创造了约5亿欧元的经济活动,而之后每年仍有一百多万的游客。总之毕尔巴鄂凭借着标志性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及其它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推进,成功地实现了复兴和转型,于2010年获得首届李光耀世界城市奖,2018年又荣获“欧洲最佳城市”的称号(The Urbanism Awards )。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入口广场及由 Jeff Koons 设计的 puppy 装置 © Red-Dream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mimmyg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Andrew Nash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 Andrew Nash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自由奔放、充满动感的曲线形体自然令人浮想联翩,有人说它是停靠在内尔维翁河畔的梦幻之船。而其随机出现的钛合金的曲面是为捕捉光线而设计( "the randomness of the curves are designed to catch the light")。[4]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中庭 © jaime.silva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中庭 © puffin11k


晴天或者阴天,傍晚或者清晨,建筑都呈现出了多样的表情。而暖黄的阳光洒在了建筑上,金光闪闪,建筑师、当政者、文化机构运营者们一起成就了属于毕尔巴鄂的“金色年华”。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金色年华 © Tim Adams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金色年华 © Joe Lin


金色年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金色年华 © Martin P. Szymcza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