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內兩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因個例取消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戴口罩跑步,一週內兩名初中生猝死;因個例取消初三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受疫情影響延遲的2020年春季開學,逐漸全部恢復,今天開始,成都地區除幼兒園外,所有學段均正式開學。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戴口罩上課給師生帶來的不便——今天有老師給我發來一張照片,說戴口罩上課,老師極度痛苦,學生非常難受(出於保護隱私的原因,請恕我不能附上照片)。但更關鍵的問題,是戴口罩上體育課,由於呼吸不暢,很容易帶來缺氧。結果,近期,已經有2名初中生因為戴口罩跑步而猝死:

4月24日,河南一名15歲男生體育課上戴口罩在學校操場上跑步時,突然後仰著摔倒猝死(見下圖)。

一週內兩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因個例取消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4月30日下午,湖南長沙湘郡未來實驗學校一名學生上體育課中猝死(見下圖)。

一週內兩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因個例取消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這是讓人悲痛的消息——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是重大的損失,又何況是花季少年呢?

於是,有人呼籲,應該取消初三的體考。

那麼,戴口罩跑步猝死與初三體考,有什麼內在聯繫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戴口罩跑步肯定會讓人不舒服,其根本原因,就是跑步等劇烈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按照科學的說法是:人在跑步(其他劇烈運動)時,人體所需氧氣量隨著跑步速度加大而相應增加,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加快呼吸頻率和增加呼吸深度。

但是,呼吸頻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範圍是每分鐘35~40次。如每分鐘最高達到60次,平均一秒鐘就要進行一次呼氣和吸氣,這樣勢必使呼吸變淺,換氣量減少,影響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濃度降低。如果氧濃度降到身體所需的極限以下的話,就容易導致缺氧,嚴重的狀況,就會因為缺氧而窒息。

一週內兩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因個例取消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而口罩特別是N95這類密閉性更好的口罩,更容易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內空間,更容易導致氧氣代償不夠。就此,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副教授孫宏濤就撰文指出了佩戴N95口罩的諸多弊端:

N95口罩的密閉性很好,會導致呼吸不完全順暢,呼出的氣體有一定的數量停留在口腔與口鼻形成的空間裡面,再反覆吸入則會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水平提高而氧含量下降。


前者導致體內酸鹼失調,引發呼吸性酸中毒;後者則使得機體的血氧水平下降,嚴重的可能導致重要器官缺氧損害。


另外,N95口罩明顯增加呼吸阻力,鍛鍊時戴著這樣一個負擔,很可能對孩子肺功能帶來額外的損害。

當然,一個正常的人,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當氧濃度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身體就會預警,人就會基於身體的本能而停止或者採取其他增加含氧量的方法。

如果身體本身有其他基礎性疾病,則缺氧就有可能導致猝死。

所以,正常情況下,跑步猝死與戴口罩沒有直接聯繫。比如,陝西中醫藥大學教授曹蘭秀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認為戴口罩跑步和猝死之間沒有必然聯繫。“戴口罩跑步一般99%的情況都不會引起猝死。”曹蘭秀表示:“這名學生如果呼吸困難,他自己可以自主呼吸,而且他是有自主意識的,他不可能帶著口罩一直憋著到心臟猝死了。”

一週內兩名初中生戴口罩跑步猝死,因個例取消體考,純屬因噎廢食

再說了,為什麼那麼多人戴口罩跑步,只有極個別學生出現意外呢?如果戴口罩跑步必然導致意外,那麼,應該所有或者至少大多數出現意外,才是正常的。

所以,戴口罩跑步猝死,只是個例,並且是幾率非常小的個例——我們豈能因為幾率非常小的個例,而取消一個本來很正常的、很重要的項目呢?

不客氣的說,這不就是因噎廢食嗎?

照此邏輯,開車可能出現交通事故,是不是要取消汽車?游泳會出現溺水事故,就取消游泳?

中考中的體考,本來目的是促使所有的學生,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養成學生終身受用的鍛鍊習慣。而體育,也是國家“立德樹人”中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個人認為,體育也就是身體素質,應該是其他所有素質的基礎。一旦因為極為個別的悲劇而取消體考,我們在傳遞什麼信息?

其實,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的感染群體,就會發現,那些感染病毒的運動員,康復速度比普通人快得多。比如武磊,隔離14天,就完全康復了,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藥物治療。而身體素質差的人,則需要大量的藥物——你的身體素質越好,病毒入侵越難,消滅病毒越容易,反之亦然。

所以,個人認為,因為極個別失利而取消中考的體考,就是因噎廢食!

但從儘量減少這類悲劇的角度作為學校和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鍛煉特別是比較劇烈的體育鍛煉時,還是需要多瞭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提高訓練強度。而作為家長,需要對自己孩子的身體情況,有充分的瞭解,如有不適合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的基礎疾病時,一定要及時書面告知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