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湖南人才集聚新高地 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

陽立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當前,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人才爭奪戰正在各地方興未艾,全國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國、各地區競相出臺各類人才政策,為未來發展爭奪人才、儲備人才。值此關鍵時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對於湖南以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增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湖南人才集聚能力不斷增強

湖南自古英才輩出、人才濟濟。近年來,湖南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人才培養數量質量穩步提升,人才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人才集聚能力不斷增強。一是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湖南省現擁有高校109家,其中重點一本高校15家,近十年碩士以上學歷畢業生年均增長6.36%,高層次人才培養數量質量穩步提升。二是產業集聚效應和就業能力不斷提升。近十年湖南省非農產業產值佔全國比重年均增長2.29%,就業比重年均增長0.47%,在長株潭城市群帶動下,湖南產業集聚的就業創造能力不斷提升。三是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優化政治、生態和人居環境,湖南省地兩級積極出臺各類人才政策,吸引周邊人才不斷向湖南集聚。四是人才互動更為頻繁。高級人才互動頻繁為湖南和各地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推進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高級人才集聚優勢顯現。

湖南人才集聚存在短板

一是湖南雖是教育大省,但人才流出趨勢依然非常明顯,大量高校畢業生、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和高技術技能人才流向東部發達地區,相對增加了湖南本土人才引進難度。二是區域間人才結構與產業發展匹配度有待提高,各地區產業同質發展問題突出,優勢產業的人才集聚效應發揮仍有很大空間。三是適應“互聯網+”與平臺經濟發展的柔性人才使用機制不夠健全,靈活性、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引進與使用政策亟須構建。四是在吸引人才來湘創新創業的同時,留住人才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五是省內和省際人才流動的體制障礙依然存在,湖南和其他地區通過人才互動和交流推進協同創新的潛力依然巨大。

湖南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政策建議

一是借力優勢產業鏈集聚效應,強化人才吸納作用。各地區應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依託優勢產業鏈集聚效應,實現人才與優勢產業鏈的良性互動,為留住人才提供就業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的人才引進激勵政策,發揮人才補鏈功能。湖南各地區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據其支柱產業全產業鏈上人才薄弱環節,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制定所需人才引進與培養激勵政策。加強財政扶持,通過設立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實施引進人才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等方式突破人才瓶頸,為完善湖南省優勢產業鏈的薄弱環節提供人才支撐。

三是做好“四個服務”,探索人才柔性開發和使用新機制。完善政府服務,提高“一站式”政務窗口服務質量和效率。完善信息服務,建立政府與企業間信息交流機制,提高政府人才政策和企業人才信息傳遞效率。構建人才個性化服務機制,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提供隨時受理、按時辦結服務。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後續服務,搭建業餘交流平臺,增強高級人才社會存在感。

四是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吸引人才的同時更要留住人才。要優化人才激勵環境,建立健全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尤其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與高技術技能人才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以及人才流失預警機制,以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有效留住優秀人才。要完善政治和人文環境,增強各級領導幹部人才意識和惜才、愛才情感,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良好人文環境,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維護人才,增強人才歸屬感。要優化工作環境,積極搭建各種事業平臺,為各類人才更好工作提供良好資源條件和配套支持。要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打造“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保護自然環境、提升生態質量,吸引優秀人才來湘創新創業。

五是建立內外聯動機制,加強湖南與其他地區人才交流合作。與國內外著名高校、院所、企業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為湖南培養緊缺人才,並定期選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各類人才進行培訓,提升其技術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暢通海外人才引進渠道,搭建省內企業與國際人才聯結橋樑。破除省內與省際人才交流合作藩籬,在戶籍制度、公共服務等方面為人才跨區域流動提供便利。

(作者系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載於《湖南日報》(2020年5月6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