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營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2400萬沒有5G手機的5G用戶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最新的國內5G發展情況:截至3月底,全國已建成5G基站達19.8萬個,5G套餐用戶規模超過5000萬。

從這組數據來看,國內5G發展的速度可謂說驚人,無論是基站建設規模,還是5G用戶規模,中國都遠遠甩開韓國、美國等5G的"先行者",實現後發制人。

但是,細心的你肯定會發現,上述這組數據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地方,在講5G用戶的時候用了一個新詞"5G套餐用戶",這是此前沒有出現過的新名詞。

那什麼是"5G套餐用戶"呢?顧名思義,就是指三大運營商中訂購了5G套餐的用戶,這是運營商對5G用戶新的統計口徑。

那為什麼要用這個新的名詞、新的統計口徑呢?我們來看另一組數據你就能明白了——同樣也是工信部發布的數據:截至3月底,我國5G手機累計出貨量突破2600萬部。

看到問題所在了嗎?我來標一下重點:截至3月底,中國國內5G手機出貨量是2600萬,而同一個時間點,國內5G套餐用戶是5000萬。意味這有2400萬的5G套餐用戶是沒有5G手機的,這大概是中國通信史、乃至世界通信史上的一個獨特的怪現象。

而這,也正是運營商或管理部門啟用"5G套餐用戶"這個新的統計口徑的初衷——讓數據看起來更加漂亮,讓5G發展速度看起來更快!

三大運營商營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2400萬沒有5G手機的5G用戶

為什麼要讓5G發展"看起來"更加快呢?這裡面原因很多——

從最高層面說,5G發展是當前新基建的重點,也是大國博弈的一個重頭戲,中國5G絕對不能落後,因為當前5G標準還沒有完全凍結,世界各國還在爭奪當中,誰掌握了更多的標準,誰就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從這個角度,中國必須拿出"鐵證"來證明中國主導建設的5G是成熟的、穩定的、可靠的、經過大規模驗證的,只有這樣,才能拉攏一些正在觀望的國家。

當前歐美日韓等國都受疫情的影響而停擺,而中國已經早早從這波影響中恢復下來,中國5G必須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向世界展示一個5G大國、5G強國的形象,這就是最高層把5G列入新基建任務之首的目的。

從運營商的層面,當前5G的實際資費體系仍然是高於4G的,5G用戶的ARPU是高於4G用戶的,以中國移動為例,從4G轉為5G套餐後,用戶ARPU提升6.5%,DOU提升16.8%,而這就是運營商要賣力推動用戶從4G用戶轉化為5G用戶的初衷,因為能賺更多的錢!

那怎麼才能讓用戶從4G用戶自動升級為5G用戶呢?畢竟當前5G網絡規模尚小,大部分用戶根本用不上5G,更關鍵的是5G跟4G的差異性不大,用戶根本沒有動力去升級。

三大運營商營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2400萬沒有5G手機的5G用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運營商充分運用了一個心理學的技巧,叫做羊群效應,運營商只要告訴用戶,越來越多的人正在用5G了,而且增長勢頭非常迅猛,前天3000萬,昨天4000萬,今天已經5000萬了,其餘的人就會產生一種基於落伍的焦慮感,畢竟誰也不想被時代落下,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升級至5G,哪怕他們並沒有5G手機。從當前來看,運營商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從設備商的層面,當前4G建設已經偃旗息鼓了,過去兩年設備商的日子過得非常慘淡,比如,愛立信都只能靠裁員、賣大樓度日,現在5G來了,設備商就像一條餓極了的鯊魚嗅到了血腥的味道,設備商急需通過5G這個由中國主導的標準來向運營商賣更多的5G設備,實現新的收入增長。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各家設備商上傳下跳地到處"販賣5G焦慮",一開始是針對運營商的:你再不建5G,就要被你的競爭對手超越了。後來發現運營商似乎不吃這一套,於是他們轉而向高層遊說:再不建5G,中國又要被競爭國超越了;再後來,他們等不及了,開始直接通過各種公開場合向公眾用戶說:5G能讓你玩遊戲玩得更爽,看電影看得更酷炫!

三大運營商營銷史上最偉大的成功:2400萬沒有5G手機的5G用戶

正是在上述各方的"慾望"的驅動下,自然就誕生了"2400萬5G套餐用戶沒有5G手機"這個怪現象。對此,有行業批評人士認為這是"5G手機廠商的悲哀現實,更是5G虛假繁榮的突出表現"。

而我的看法是,運營商能讓2400萬沒有5G手機的用戶升級昂貴的5G套餐,這難道不是三大運營商營銷上的一次巨大成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