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數據出爐!廣東山東常住人口破億,浙江淨流入居首

人口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31個省份2019年的人口數據均已出爐。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統計發現,2019年,人口增量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安徽、新疆、河北、河南、四川、廣西、福建、雲南。

其中,無論是常住人口總量,還是人口增量,第一經濟大省廣東都是無可撼動的領頭羊。不過,在衡量人口吸引力的人口淨流入方面,浙江已超過廣東。

浙江人口淨流入超越廣東

數據顯示,2019年,常住人口總量前三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山東和河南。廣東和山東的常住人口都超過了1億大關,分別為11521萬人和10070.21萬人。

廣東的常住人口在2007年就已達9449萬人,並超過河南首次躍居全國第一,至今廣東已經連續13年常住人口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此外,廣東2019年人口增量達到了175萬人,超越浙江、江蘇和山東這三個經濟大省人口增量之和。近年來,廣東人口增長呈現迅猛態勢,2014年廣東的常住人口為10724萬人,也就是說,近5年廣東人口增加了797萬人,接近800萬大關。

廣東人口的高速增長主要有兩部分原因,一方面是自然增長較多,這也跟廣東人口結構較為年輕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廣東出生人口達143.38萬人,自然增長人口91.68萬人,自然增長率為0.808%,居全國第二。

另一方面,廣東人口的機械增長,即從省外流入的常住人口也達到了83.32 萬人。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第一財經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條件宜居,同時近年來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端製造業、信息經濟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就業人口。

最新人口數據出爐!廣東山東常住人口破億,浙江淨流入居首

不過,在衡量人口吸引力的人口淨流入方面,去年廣東卻被浙江超過。

數據顯示,2019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為5850萬人,與2018年末相比增加113萬人。浙江的常住人口總量只有廣東的一半,2019年浙江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只有0.499%,為28.63萬人,與廣東相去甚遠。但去年浙江的人口淨流入達到了84.37萬人,比廣東多了1萬人左右。其中,省會杭州去年人口增量達到55萬人,首次超過深圳,居全國第一。

浙江人口淨流入緣何如此迅猛?從今年前兩月的財政數據可以得到一些答案。1~2月,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649.98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22.2%,增長2.8%,其中稅收收入1453.49億元,增長4.2%。

在2月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一般預算收入下滑幅度都比較大的情況下,浙江卻一枝獨秀,靠的是什麼?浙江省財政局的數據顯示,1~2月,浙江增值稅(50%部分)為511.91億元,下降7.6%,增速進一步回落。分科目看,國內增值稅受疫情影響及減稅政策影響較大,下降17.1%,其中製造業增值稅下降18.2%;改徵增值稅增長3.8%,主要由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拉動。另外,企業所得稅(40%部分)290.96億元,增長13.6%,主要來自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311.3%,對企業所得稅的增收貢獻率為113.2%。

可見數字經濟是浙江抗擊打能力強悍的最根本原因。疫情期間,線下實體店受到巨大沖擊,但線上經濟十分紅火。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了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杭州已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浙江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快,不僅有阿里巴巴、網易這些龍頭企業帶動,還有很多創業公司。他們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餘杭區人口流入尤其多。

未來浙江的人才流入還會加快。日前,杭州重磅發佈《杭向未來·大學生創業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按照計劃,杭州將實施百萬大學生杭聚工程、雙創項目支持工程、雙創人才培育工程、雙創平臺提升工程、雙創服務優化工程等5大工程。到2022年,全市將新引進100萬以上大學生來杭創業創新,形成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創業創新體系,成為大學生“雙創”人才集聚地、“雙創”成果轉化地、“雙創”文化引領地。

四個沿海經濟大省人口增量差距大

值得注意的是,沿海四個經濟大省中,廣東和浙江的人口快速增長,但江蘇和山東常住人口的增量卻分別只有19.3萬人和22.97萬人,分列全國第15位和第11位。

這兩個經濟大省人口增量少,原因不盡相同。其中,相比粵浙,江蘇國有經濟佈局較多,城鎮化較早,計劃生育執行較嚴,因此出生率相對不高。去年江蘇的出生率僅位列全國第22位,自然增長率位列全國第25位。

同時,江蘇的人口淨流入也不多,數據顯示,去年江蘇人口淨流入僅為2.55萬人,跟廣東、浙江差距甚遠。這裡的一大原因在於,江蘇蘇南地區與蘇北地區經濟差距明顯,蘇北地區人口較多,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不少人口流入到蘇南地區,也有一部分流向外省,因此從外省淨流入的人口要少一些。

山東則是另外一種情況。全面二胎政策對山東的影響很大,政策實施後的兩三年裡,山東一度成為“二胎大省”,是全國“最愛生二胎”的省份。其中,2016年山東二孩出生佔比超過六成,達到63.3%,遠超一孩。當年山東出生率達17.89‰,位居全國各省份之首。但2018年後,隨著二胎效應減弱,山東出生人口也明顯減少。2019年山東的自然增長人口為42.90萬人,雖然僅為廣東的46.8%,但仍力壓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位居第二。

不過,在人口流動方面,山東處於人口淨流出的狀態,去年該省的人口淨流出達到19.93萬人,成為去年人口淨流出最多的省份。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相比粵浙,山東轉型升級步伐較慢,目前能源原材料之類的基礎工業佔比仍很高,高新技術產業佔比明顯不足,此外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差距也較大,但這些是就業的主要載體。另外,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城市結構之下,山東的城鎮化率較低,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帶動引領作用不突出,這也影響了人口的集聚。

東北人口持續減少

從2019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增幅來看,前十名的省分別是浙江、西藏、廣東、新疆、海南、寧夏、福建、青海、重慶和廣西。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常住人口增量還是增長率,名列前茅的省份主要來自南方。例如去年增量前十名省份中,僅有新疆、河北和河南來自北方。而在31個省份中,增量後五名全部來自北方。其中,北京和東北三省都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

近年來,北京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不少產業和人口轉移到河北和天津。這有利於把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補”上來,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體競爭力。這個過程中,北京常住人口也有略微下降,去年北京常住人口共減少0.6萬。

而東北三省人口下降則是延續了這幾年的態勢。2019年,三省人口共減少了42.73萬人,其中黑龍江減少21.8萬人,吉林減少13.33萬人,遼寧減少7.6萬人。

三省人口減少一方面與自身的出生率較低有關。數據顯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都位居全國後三位,人口自然增長率都為負數,也是全國僅有的三個自然增長率為負的省份。

東北的出生率比較低與東北工業化和城鎮化都比較早有關。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北的企業以國企為主,東北很多就業人員都是在國企、行政事業單位,計劃生育執行得比較嚴格。

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低的情況下,三省的人口都出現淨流出。其中,黑龍江淨流出17.99萬人,吉林淨流出11.03萬人,遼寧淨流出4.11萬人。

衣保中說,人口是跟著產業走的,這些年東北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以基礎工業部門尤其是能源原材料為主,很多基礎工業出現發展停滯甚至衰退,這對東北的經濟形勢影響很大。相比之下,新興產業、高新產業主要在東南沿海集聚,比如深圳、杭州等地的創新型產業發展特別快。因此,整體上東北與東南沿海的產業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產業的差距也帶來了就業和人口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東北的不少城市近年來已經呈現持續收縮的態勢。根據住建部發布的歷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第一財經記者對東北86個城市從2013年到2018年的城區常住人口變化進行了統計,5年間,有54個城市出現城區常住人口減少,佔統計城市的63%。

當然,東北地區人口除了向東南沿海流動,在區域內,則呈現由中小城市、農村地區向東北四大副省級城市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流動的態勢。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近十年,大連、瀋陽、長春城區常住人口規模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衣保中說,未來東北的產業和新經濟之間的結合度要加強。傳統產業部門、老工業要加強與互聯網、5G等新經濟結合,加快推進整體產業的升級。另外,東北的高教科研力量雄厚,但科教優勢與東北的工業產業結構不匹配,科技成果在當地專業化較少。因此未來東北產業要加快升級,與本地的科教人才優勢相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