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我倒要嚐嚐,來自太空的是什麼火鍋!”

這是楊紫在明星真人秀節目《高能少年團》第二季中的口播,這句話指向了植入節目的商品—— “自嗨鍋”牌自熱小火鍋。

自熱小火鍋屬於自熱食品的一種。最早的自熱米飯誕生於2007年,最近大熱的自熱小火鍋則是在2015年開始興起。在今年新冠疫情期間,自熱食品銷量大漲。淘寶數據顯示,1月20日至2月2日期間,自熱食品位列熱銷產品排名第二,僅次於螺螄粉。甚至,自熱食品在線上線下都曾出現過斷貨。

其中,創立不足3年的自嗨鍋表現突出。根據自嗨鍋3月份公佈的數據,其線上訂單量在疫情期間增長了200%-300%。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圖片來自:光大證券《食品飲料行業疫情改變生活系列報告一-“方便”即市場,觸鍵再出發》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以下簡稱“CBNData”)與自嗨鍋創始人蔡紅亮聊了聊,起步較晚的自嗨鍋,如何迅速成長為自熱食品市場中的頭部品牌。疫情緩解後,消費者對於自熱小火鍋的需求是否會下降。

“遲到者”自嗨鍋,如何打出差異化?

自熱小火鍋在2018年已經有了不小的體量,但整個市場仍保持了較快增長。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增長迅速的案例之一是海底撈的供應商頤海國際。2017年7月,頤海國際進入自熱小火鍋市場。次年,以自熱小火鍋為主的方便速食業務增長超六倍,佔頤海國際總營收的16.7%,成為該公司僅次於火鍋底料的第二大業務。

當時的市場規模在50億上下。到了2018年3月,中信證券食品行業分析師姜婭測算稱,當時的市場規模已達到約63億元,樂觀情況下整個市場規模將發展到600億元。

這個市場的競爭也同樣激烈。根據天貓平臺的數據,2018年,整個自熱食品市場已經湧入了超過400家公司。相比之下,2017年的數字還不到200家。

早期,火鍋連鎖品牌是其中的主力。重慶火鍋品牌德莊產品營銷中心總經理曾郅雄回憶稱:“在2017年11月的重慶火鍋節上,我看到幾乎所有參會的火鍋品牌都推出了自熱火鍋。”隨後,休閒零食品牌(如百草味、良品鋪子)、方便麵品牌(包括統一),速凍食品品牌(例如三全)都加入進來。

從時間上來說,2018年年初上市的自嗨鍋無疑是個“遲到者”,但靠著產品的差異化成為了當時市場上的亮點。

自嗨鍋在調研市售自熱小火鍋產品後,決定在健康、口味和安全上進行改進。蔡紅亮稱,在2017年1年的籌備期內,自嗨鍋團隊在重慶和成都等地嘗試了大量的火鍋店、100多種火鍋底料。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圖片來自:《零食快報》

自嗨鍋在食材加工、口味風格、品牌包裝等層面,都做了升級。比如蔡紅亮曾透露,市場上多用30多元/斤的這種花椒做調料包食材,但自嗨鍋選用花椒品種川西大紅袍,價格在160元/斤。

另一個案例是自嗨鍋採用的FD宇航凍幹技術。這種技術將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質,預先降溫凍結成固體,真空的條件下將水分完全脫離。營養物質留在凍結的冰架子中,不失營養成分,且製品覆水性極好,口感還原度高。這種凍幹技術也將食材重量大幅降低。

產品、技術上的升級帶來賣點,但也導致價格的提升。如果計算自熱小火鍋的單位食材價格,自嗨鍋是同類產品中最高的。例如自嗨鍋170克的麻辣牛肉火鍋售價38.8元,但是自嗨鍋的產品克重只相當於同類產品的一半左右。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不過,食材使用凍幹技術處理的效果褒貶不一。微信公眾號“超人評測”的評價是:食材還原度高,火鍋底料“又麻又辣又香”,10種食材的搭配也是最豐富的。但也有批評意見。在電商導購社區“什麼值得買”上,有用戶稱,自嗨鍋的牛肉較柴。也有評價稱,凍幹食材“雖然煮好之後吃不出異樣,但跟其他幾款相比,口感還是要略差一點”。

但無論口感評價如何,對原材料和技術的投入,還是幫助自嗨鍋在一眾競品中脫穎而出,建立了清晰的產品差異點。由於原料複雜、門檻較低,自熱小火鍋市場存在層層代工的現象。據《新京報食品週刊》2017年年底的報道,當時市售的自熱小火鍋基本都採用代工生產的方式,一家工廠可能代工多個品牌的自熱火鍋,代工生產的範圍從發熱包、配菜包、餐具等。

同時自熱小火鍋市場進入門檻不高,只需設立負責銷售的商貿公司,不需要食品生產許可證,即可在線上銷售。因此2018年自嗨鍋進入自熱火鍋賽道的時候,行業“魚龍混雜”,部分品牌的產品代工價格在11-12元,但銷售價格卻可以達到26-36元。

自嗨鍋選擇自主研發、自建組裝工廠的模式,無疑是選了一條很“重”的路。但也正是這種模式,使其產品在單位食材價格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黑馬。

一個新品牌如何打出影響力?

自嗨鍋的創始人蔡紅亮,也是互聯網零食“三巨頭”之一——百草味的創始人。他將百草味的經營經驗用於孵化新品牌,這是自嗨鍋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從渠道上看,自嗨鍋在2018年主推天貓與京東的品牌旗艦店,2019年開始推進線下。這種“先線上再線下”的渠道策略,與近年的百草味、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大致相同。最近幾年興起的休閒食品新品牌,也大多采取這種方式。

在品牌上,通過明星試吃為品牌提供背書是自嗨鍋前期的主要策略。整個2018年,自嗨鍋的重點都在推進品牌2.0計劃“半個娛樂圈都在吃”,其目標是通過明星的影響力拉動品牌知名度。

2018年3月底,林更新(目前粉絲5341萬)在新浪微博上發佈推文,稱自己在節目錄制的後臺吃起了自嗨鍋。同年12月,林更新成為了自嗨鍋代言人。期間,那英、李靜、華晨宇、謝娜先後在新浪微博發佈動態,放出了自己在吃自嗨鍋的圖片。自嗨鍋隨後在品牌旗艦店上架明星同款自嗨鍋產品,吸引消費者購買。

自嗨鍋總經理石富鵬告訴CBNData:“我們沒有像其他公司用素人、用大V去種草。我們覺得大V也不便宜,跟明星也差不多。”

在與明星個人合作之外,自嗨鍋也植入明星綜藝節目和熱門電視劇。案例之一是前述的《高能少年團》。這檔明星真人秀第二季的成員包括王俊凱、董子健、楊紫、張一山和王大陸。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熱門劇集中也有自嗨鍋的植入。2018年6月,都市家庭劇《少年派》(湖南衛視首播)開播。劇中錢三一擔心林妙妙餓肚子,用吊籃向樓下送了自嗨鍋;林妙妙在高中宿舍也吃起了冒熱氣的自嗨鍋。

這些明星背書、劇集中的植入多少帶出了自熱小火鍋的食用場景:一人食,不用電器、無需熱水。

在自嗨鍋這樣的投放方式中,可以看到百草味的影子:同樣是大量營銷資源的投放、側重熱門電視劇,注重產品植入的場景。

明星背書、電視劇集投放,這些是休閒食品品牌常用的營銷方式。但在自熱食品賽道,自嗨鍋是最早採取這些營銷方式的品牌,並且投入不菲。根據自嗨鍋的介紹,其2018年的廣告投放過億。

其他品牌啟用代言、植入電視劇集相對自嗨鍋都慢了一拍。例如自熱食品品牌莫小仙也贊助了浙江衛視《青春環遊記》、東方衛視《我最愛的女人們》等劇集,那是在2019年。今年1月,統一旗下的自熱食品品牌開小灶才邁出明星合作的第一步,找了肖戰作為代言人。

從結果而言,自嗨鍋的“半個娛樂圈都在吃”的策略被證明是有效的。自嗨鍋2018年3月在電商平臺推出,同年電商618大促期間,自嗨鍋在天貓和京東雙平臺的銷量、流量第一;2019年618期間,自嗨鍋在天貓平臺方便速食類目、即食火鍋類目、行業熱門品牌、類目訪問量、類目銷量等榜單獲得第一。

供應鏈,是自嗨鍋遇到的最大挑戰

自嗨鍋2019年開始進入線下零售渠道。在2019年年初的成都春季糖酒會上,自嗨鍋推出了“泡嗨了”、“自熱小鍋”兩個新的產品線,覆蓋了10~30元價格區間。相比原有的30-40元的自熱小火鍋,自嗨鍋這兩條新的產品線擴大了產品的價格區間。

同時,自嗨鍋開始推進線下渠道。但很快,自嗨鍋遇到了供應鏈上的問題。

2019年,自嗨鍋經歷了兩次斷貨。第一次是在2019年4-6月期間。由於產能受限,自嗨鍋出現脫銷的情況;第二次則是在2019年的雙12期間。雙12當晚11點,自嗨鍋的天貓旗艦店清空了所有產品,稱“全店售罄”。據《億邦動力網》,自嗨鍋當時的庫存無法支撐到雙12結束,選擇清空產品,當時的銷售額超過了7000萬元。

比海底撈貴1.5倍!“遲到者”自嗨鍋底氣在哪裡?

自嗨鍋的第一次斷貨影響較為嚴重,直接影響了大約2億元的銷售額。蔡紅亮給出的預估是:“如果2019年我們產能不出問題,剛過去的一年,自嗨鍋的營業額會達到7-8個億。” 2019年,自嗨鍋銷售額從3億多增長至5億多。

但供應商對自嗨鍋的品牌似乎挺有信心。據華糖雲商旗下的微信公眾號“食品商”,當時有很多經銷商選擇先打款再等貨。

在這次斷貨之後,自嗨鍋組建了兩個工廠,承擔產品組裝和發貨的功能,分別針對消費者和企業的訂單。

在兩次斷貨之外,初創品牌自嗨鍋還要面對一個更大的挑戰:大公司在線下擁有更大的銷售團隊,還可以憑藉現成的經銷商網絡更快鋪貨。

海底撈小火鍋背後的頤海國際是典型的例子:頤海國際銷售團隊超過200人,對接1500多家經銷商。它的經銷網絡可以觸及31個省級地區和港澳臺地區,以及42個海外國家和地區。

頤海國際的經銷商網絡還在下沉。2016年,頤海國際調整經銷商戰略,觸及到了更多下沉市場。過去的“省級代理制”被“小區域代理制”代替,後者再繼續將渠道網絡再下沉分銷至縣級市。

在已有的銷售團隊和經銷商網絡的幫助下,頤海國際銷售的“海底撈”牌自熱小火鍋鋪貨很快。2017年7月,頤海國際與新派上海組建合資公司,生產自熱小火鍋產品,次年就開始進入線下商超渠道。1年半後,也就是2018年年底,頤海國際的自熱小火鍋經銷商超過700家,相應銷售點大約在7~8萬個左右。

“海底撈”自熱小火鍋進駐了商超渠道後,擠壓了小品牌的空間。華創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提到,商超渠道傾向於選擇品牌更強的自熱小火鍋產品。除了海底撈的品牌知名度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在於,自熱小火鍋產品的體積更大,通常是方便麵的2倍。商超渠道的門店員工在陳列商品時,需要將自熱小火鍋斜放在貨櫃上以露出品牌標識,無法在貨櫃上陳列更多的商品,因而更傾向於選擇品牌更強的商品。

2018年10月,統一的自熱米飯產品“開小灶”進入大潤發、美宜佳等商超。德莊、大龍燚等連鎖火鍋品牌也都在2018年前後開始走入線下。

相比海底撈等連鎖品牌,自嗨鍋進駐線下渠道的時間點較晚,銷售團隊也更小,只有20人左右。資源有限,自嗨鍋的決策是,圍繞著類似駕校、漁具店等“一人食”的消費場景,同時聚焦少數核心的經銷商。

石富鵬告訴CBNData,自嗨鍋在推進線下時採用了多種方法。例如,與少數核心經銷商合作,通過業績吸引更多經銷商;在雙11期間,保持線上線下同款商品同一價格,穩定經銷商體系。2019年的雙11,自嗨鍋在1000多家賣場門店中確保線上線下同款同價,可以讓消費者快速提貨,也幫助門店獲得客流量。

自嗨鍋經過1年的線下拓展,目前進入10萬家商超便利店,包括盒馬、華潤萬家、沃爾瑪、羅森、永輝等。根據自嗨鍋今年1月份公佈的數據,其70%的銷量來自於線下經銷商。

疫情逐漸緩解,自熱小火鍋的爆款效應還能持續嗎?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方便素食產品熱銷,自熱食品也受到消費者熱捧。

自熱食品在疫情期間爆紅,這與很多因素都有關係。餐飲業遭受重創,消費者的外賣訂單大幅下降,但只需冷水便能蒸熟的自熱食品成了新選擇;辦公室無法開啟中央空調,自熱食品這類熱食更受青睞;還有營銷投放,例如自嗨鍋植入了《安家》、《囧媽》,大龍燚在李佳琦直播間賣出109萬庫存。

這些可能都放大了自熱食品的特點。

但疫情逐漸緩解,天氣轉熱,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的消費習慣是否會延續?這是個尚不確定的問題。

快消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稱,自熱速食不是風口,只是疫情中特殊節點的一個品類。等疫情過去之後人們可以放心出門吃飯,速食食品是否還會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也有證券研究看好自熱食品的發展。

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中,華創證券認為自熱小火鍋部分替代了方便麵、類火鍋食品的外賣和堂食火鍋。其中,相對於外賣客單價45元,自熱小火鍋30元左右的客單價具有價格優勢。

但不管如何,自熱食品市場已在洗牌。4月20日,財經網援引信源消息稱,三全食品可能從今年開始停產牛油辣自熱方便火鍋,這款產品2018年上市,目前天貓旗艦店和三全食品官網已不再陳列該商品。這不是個例。另一家方便麵公司今麥郎的天貓旗艦店也沒有了自熱食品。

也有公司擴張了更多的產品品類。例如自嗨鍋推出火鍋底料、小龍蝦底料等產品後,進入了傳統火鍋供應商的市場,跟海底撈供應商頤海國際的主力業務競爭。火鍋底料和中式調味料的毛利實際比自熱食品更高。

在自熱食品賽道迅速崛起的自嗨鍋,能在火鍋底料、中式調味料賽道複製成功嗎?


以下為部分對話實錄。

CBNData:您在離開百草味之後,宣佈將“深耕互聯網代餐零食市場”。但如何挑選細分市場?最終又如何看中了自熱火鍋的前景?

蔡紅亮:其實自己選擇自熱火鍋賽道,是源自一次偶然機會的決定。2016年自己在重慶旅行途中,與朋友一起吃火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中國的“空巢青年”現象,“空巢青年”的群體消費需求一直都未被商家真正關注,尤其是正餐消費方面,目前除了方便麵,就是各類外賣。

另外,根據我國統計年鑑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空巢青年”的人數已超5800萬,並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預測到2021年,這個人群的數量將上升到9200萬。調查顯示,有57.69%的孤獨人群表示,會為了排解孤獨而消費,超過40%的人因此每個月大概花費1000到3000元,34%的人會花3000到5000元。

同時,考慮到自熱火鍋也屬於自己過往創業的大食品零售領域,換句話說,自己過往的經驗可以完全複製到現在這個新項目,對於個人而言,雖然項目不同但是自己有信心去嘗試老領域新玩法。

CBNData:為什麼選擇“半個娛樂圈都在吃”的種草機制?

蔡紅亮:選擇“半個娛樂圈都在吃”的種草機制背後,源自自嗨鍋想要藉助目標群體最喜歡的生活娛樂方式,與他們快速玩在一起,成為真正的朋友。

換句話說,數千萬的“空巢青年”他們日常最喜歡的生活娛樂方式,就是刷劇。刷劇基本上佔據了他們空暇之餘大部分時間。基於此,自嗨鍋自然而然就需要選擇通過整合不同的明星IP,完成自嗨鍋品牌的強曝光。

CBNData:自嗨鍋與競爭對手最大的差異化是什麼?

蔡紅亮:自嗨鍋迎合並引領了當下一人餐食消費文化;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一個人在線下飯店吃飯、吃火鍋是一個特別尷尬的事情,但現階段對於這部分人群的一人食消費需求並沒有專業的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來不可能天天去飯店(下館子)消費,畢竟消費成本較大,二來自己一個人吃的話,除了外賣,就只能選擇泡麵+飲料的方式。這種方式只能暫時性解決充飢問題,並不能解決每個人身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元素日常滿足。而自嗨鍋正因為看到了這一細分市場機會,所以創新推出了“一人食”消費理念,並倡導一個人也要吃的健康有營養。


作者:徐弢

編輯:董芷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