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能跨省收割小麥嗎?為什麼?

乘風破浪起


2020能跨省收割小麥嗎?為什麼?

目前,正值五一假期,距離2020年夏收只剩下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湖北局部小麥就收割上市了。雖然今年有疫情的影響,但應該不會不讓收割機跨省收割小麥。主要原因:

一、國內疫情形勢已經明顯好轉,除了個別地區如黑龍江、廣東、上海、北京等的防控要求還比較高之外,其他大多數地區的復工復產復學等已經在有序的推進。

二、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隨著夏收的臨近,估計會有相應的措施會出臺,包括如何引導農機的跨區域作業,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確保夏收工作的開展。

三、我國糧食主產區相對比較集中,像湖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河北六個省份的產量佔到了全國總產的大部分,大多數麥區的收割、耕種等機械化程度比較高,特別是夏收時間比較短、比較集中,對機收的需求也比較明顯,考慮到收割機的供應情況,跨區域的機械收割是必然的。

四、小麥收割都是田地作業,在疫情傳播方面,本身風險也相對比較低,在做好防護(本來收割機作業的時候也得戴著口罩)的情況下,沒多大問題。

綜上所述,從5月中旬到6月10日左右,差不多小麥主產區從南到北的大規模機收就能結束,時間短、任務重,不讓收割機跨區收割作業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需要農業、交通等部門更貼近實際進行調配,確保收割機及時安全的進行夏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冬季的氣溫比較高,部分地區小麥旺長,預計成熟期或將比往年同期要提前幾天,這也需要提前應對。


糧小咖


說起收割機跨省割麥,讓我想起了去年一個奇葩的事情:去年某地的領導為了環保,有幾百畝的小麥成熟落黃,急需趁天搶收回去。老百姓為了搶收搶種提高收割效率,用收割機割麥。結果當地的有關領導說:收割機後面噴出的麥草秸稈和碎影子,揚起的塵土汙染大氣的環境。竟然不讓老百姓用收割機割麥,叫他們用鐮刀手工割麥。引起群眾的不滿,結果那些不作為的領導被上級撤職查辦。

不知道那個領導拍腦袋做出這個荒唐的決定時候想過沒有:收割機收割小麥充其量也就是幾天的時間。再說收割機飄起的塵埃是莊稼新鮮的有機物,又不是有毒的化學物質。如果因為他的一個錯誤的決定,萬一天氣下雨慪黴了小麥,他坐在辦公室裡吃什麼呢?

所以,經過去年的這個教訓後,應該不會再有不讓用收割機割麥的現象了。天氣如果順當的話,再有20天左右的時間小麥就可以成熟收割了。為了趁天搶收小麥,收割機是可以跨省割麥的。對於收割機跨省割麥國家還出臺的有優惠政策,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走綠色通道,不用繳過路費的。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年初的時候全國曾經隔離不讓人口流動。現在已經戰勝了疫情,恢復了正常的通行,所以,收割機是可以跨省割麥的。

在過去的年代裡人們曾提倡:糧食要顆粒歸倉。農民辛辛苦苦的種下的小麥,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就指望在夏天有個好的收成。小麥不同於其它莊稼,成熟落黃後就要抓緊的收割回去。如果貽誤了收割時間天氣下雨,小麥在麥穗上很可能就會出芽或發生黴變。

收割機割麥的效率是人工收麥的數倍,因此,現在都是用收割機收割小麥。小麥抓緊收割回去後,還要及時的播種夏季莊稼。俗話說:

割麥栽秧兩頭忙。收割機跨省割麥利用南北小麥成熟的時間差,對於收割機主來說還可以掙一筆收割機械費。對於種麥人來說及時的收割了小麥,又適時的播種了夏季莊稼,他們都取得了雙贏。


豫南鄉農


山東省每年的小麥收穫期是六月初開始,順序是魯西南——魯中——半島內陸地區,到了最後才是煙臺威海地區。


那麼在此之前,山東農機部門每年都組織聯合收割機外出跨省作業,主要的輸出地就是河南。河南是全國的小麥主產區,種植面積大,需要大量的外省收割機幫助收割,現在山東的機手們正在進行機械檢修,備戰跨省作業。


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l影響,但是由於收割小麥的流動性比較強,作業分散,不會形成人員聚集,不影響農機外出收割小麥,只要機手們佩戴好口罩,做好預防,完全可以外出支援麥收區割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